夏朝到底是否存在?
商朝为何以残暴著称?
青铜器源自西方还是东方?
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的后裔吗?
这几年,有一类中国历史著作广受欢迎,这类著作聚焦中国上古史,以严谨的考古材料为基底,重新叙述中国史前时期的历程。较为著名的有去年出版的《翦商》,考古学者许宏的《发现与推理》《最早的中国》,横跨考古与历史学的学者李峰写的《早期中国》等。更早以前,诸如许倬云的《万古江河》等历史著作也是如此。一直以来,上古史的研究严重依赖考古学的进展,追根溯源,这种实证意识在百年前的“古史辩派”中就能找到基因。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学科快速发展,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在理论建设上也有诸多进步。考古学的成果已经让我们对渺远的史前中国有了不同于往日的清晰认识。如今,这些成果被一批笔力雄健的文史作者使用,将其请出晦涩的考古报告和学术专著,写成较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读物,让中国史前史摆脱神话传说的框架,以真面貌示人。9月9日,二里头遗址祭祀区以西区域考古发掘现场。图/IC夏朝到底是否存在?商朝为何以残暴著称?青铜器源自西方还是东方?三星堆是外星文明的后裔吗?这些流传许久的谜团,在考古学上都已经有较为明确的答案,至少已经开展充分的讨论。《传说与信史:青铜时代》封面报道,正是以这些谜团为线索,经由二里头遗址、殷墟、陶寺遗址、西吴壁遗址等一系列最新考古发现,试图科学地介绍中国青铜时代的面貌。这是中国历史的一种读法。从去年8月、10月,到今年2月,我们推出了三期《传说与信史》封面报道,聚焦中国史前史的考古新发现和历史谜团。从八千年文明曙光,到五千年中华文明形成,再到夏商周青铜时代奠基,我们以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为线索,重新叙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早期历程,这也是几十年来中国考古最迷人的领域之一。我们的叙述远远称不上专业和深刻,但力求严谨、中正、科普,并带来最新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大量考古学者和考古领队给予我们慷慨的帮助,解读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热点问题,并且为专业性把关。对历史的兴趣始终源自于好奇心。所以考古虽然“不知道的永远比知道的多”,却吸引着一代代考古人投身其中,从泥土里寻找蛛丝马迹,解读中国历史这本大书。这本书里写满了帝王将相的洪业,但触动我们的往往是一些细小的东西,比如一块打磨过的石头、一根残损的骨笛、陶罐上一道信笔涂鸦……这些东西让我们感受到,不论风沙吹拂了几千年,我们并没有多少改变。发于2023.2.13总第107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记者:倪伟(niwei@chinanews.com.cn)编辑: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