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馆即成爆款,这个博物馆你还没安排?

李静 中国新闻周刊 2024-03-05


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为首次亮相
洹水之滨,与殷墟宗庙宫殿区隔河相望,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对公众开放。相对于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展品数量1千余件的老馆,新馆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为首次亮相。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在殷墟工作已经超过20年,作为主持今日殷墟发掘的考古学家,他全程参与了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建设,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他说:“我们用文物来讲故事,透物见人。”

殷墟博物馆外景  曲海庆/摄影

看看商朝人的“朋友圈”

中国新闻周刊:去过殷墟的人,都对下沉式的老馆印象很深,随着殷墟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原馆已经难以满足保护、展示需要了是吗?

何毓灵:老馆是2005年建的,2006年开放,到现在已经运营了快20年,它的展示方式、互动性,现在看来都有点落伍了,特别是满足不了现在年轻人对博物馆的需求,场馆设施各方面老化也比较严重,当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博物馆面积太小,才1500多平方米,我们已经没法利用这么小的一个空间去全面的展示殷墟,特别是整个商文明,所以我们觉得应该要建一个新馆,特别是跟现代博物馆需求相契合的新馆。

老馆展示的文物只有1000件出头,它们当然是殷墟的精品文物,但是最近20年,殷墟又发掘、出土了很多新文物,同时也解决了很多新问题,对于殷墟的一些认识,也有一些改变。原来的老馆已经有点落伍了。

伟大的商文明  曲海庆/摄影
中国新闻周刊:新馆和老馆是互补的关系,还是前者取代后者?

何毓灵:基本是新馆取代了老馆,老馆现在已经是封闭状态,文物全部挪到新馆展出了。至于以后老馆怎么用,我们还在考虑,我个人的倾向是,如果可能的话,先把老馆改建成一个数字馆。因为老馆是个半地下,非常适合搞沉浸式数字馆,或者是搞研学方向,但还没有最终确定。 

中国新闻周刊:和老馆比,新馆有哪些特点? 

何毓灵:新馆策展的方式、方法、理念、手段都有全新的变化。老馆除了涵盖整体面貌的大邑商厅,其他厅主要是青铜器厅、玉器厅、甲骨厅。基本就是按材质简单的说明了一下,虽然都是殷墟的文物,但是跟考古类博物馆有点不太契合。

考古遗址类博物馆更多的是作为遗址的一部分,特别殷墟博物馆应该是殷墟考古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它的功能和我们已经有的殷墟宫殿区、殷墟王陵区和现在正在建的考古文旅小镇形成很好的互补和互动,让我们能够一边考古、发掘研究,一边充分地展示并且活化利用,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展示链和信息链,这是我们的初衷。 

在新馆的设计上,就可以看出我们用了很多心思,新馆造型是一个青铜鼎,上面的纹饰都取材于殷商文化,甚至门把手、内饰图案、迎宾文字,都充分发挥殷商文化元素。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展出方式。

展览主题集中于三个主展厅和四个专题展览。一楼的“探索商文明”,我们想告诉大家殷商文化为什么那么重要,特别在考古学上为什么那么重要,通过几代考古学人的故事,展示了近百年的商文明的探索历程。在车马坑专题展厅,我们首次展出了23辆车,除了马车之外,还有人拉的车和单独的车,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殷墟马车展出。

主体展示在二楼——“伟大的商文明”,在原来的老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按照殷墟作为都邑的面貌进行展出,例如王族生活;王陵面貌;贵族族邑生活景象;他们的祭祀占卜、礼仪秩序;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商人的战争;文字……观众可以系统全方位地了解商文明的样貌。

三楼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个专题展——“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和长从何来——殷墟花园庄东地亚长墓专题展”,它们一个来自单独的甲骨坑一个来自单独的墓葬,主人分别是王子和贵族。这两个展,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文物来鲜活地讲故事,例如“子”,他跟谁有交往,他去干嘛了,他去打猎,他去学习射箭,他学习跳舞,他去上学……我们想讲述一个人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场景、身份地位甚至他们的朋友圈,透物见人,所以展出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音频交互装置呈现了亚长墓出土3件铜铙的测音成果,让3000年前的声音绕梁于今。

子何人哉》-曲海庆摄影
考古学家一般不谈镇馆之宝这个概念

中国新闻周刊:从您个人角度讲,有没有哪一件文物是您心中的镇馆之宝?或者是您个人最喜欢的?

何毓灵:我们考古学家一般不谈镇馆之宝这个概念,新馆的展出是成套成组展示,通过成套成组展示来说明问题,比如墓葬等级,比如青铜器铸造,我们从最开始的熔铜锭、铅锭,包括炉子,再到成品,我们把所有环节都展示出来,所以每一件文物在某个环节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也希望大众能够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文物为什么要这样展示。

当然,从我个人的情感来说,亚长墓是我刚参加工作就参与发掘的,我觉得“亚长牛尊”和“亚长铜觥”这两件文物都值得大家好好去看一看,它们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代表了商代工匠极高的工艺技术。当然还有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山东苏埠屯的亚醜青铜钺、湖南宁乡的四羊方尊等等,也都非常漂亮。

中国新闻周刊:我对殷墟博物馆中一件青铜手的印象特别深,这件文物的用处是什么?

何毓灵:铜手也是亚长墓里面的,对于用途,我们现在没有定论,有人说它是假肢,也有人说可能是权杖(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它是目前唯一的一件,所以我们还很难确定。如果从唯一性的角度来说,我们在二楼还有展出一件唯一的东西,就是我们目前在考古挖掘中看到的唯一一件攻打城门时的破门器,个体很大,保存很完好,以前没太受到关注,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件铜器,也推荐给观众。

铜手形器 

中国新闻周刊:目前新馆里有一个“精细考古实验室”还没有开放,它主要展示什么?

何毓灵:“精细考古实验室”不光是展示。实验室考古是我们考古所文保中心从零几年开始做的,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特别是因为田野考古发掘满足不了恒温恒湿这一条件,且信息提取非常有限,像纺织品就很难提取,所以这些年,发掘到重要文物,我们在现场就打包回来,放在工作站或者是库房里。

未来一年或两年,我们会把重要文物,放在这个“精细考古实验室”进行室内清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展示项目,观众通过外面的玻璃幕墙可以看到里面的工作场景,有可能的话,我们还计划不定期通过预约制的方式,把观众请到室内去,看一看到底文物到底是怎么清理出来的。

记者:李静(li-jing@chinanews.com.cn)

编辑:杨时旸

运营编辑:马晓轶

推荐阅读

25岁的美国空军现役军人,自焚身亡


这位“王门大弟子”走了,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开馆即成爆款,这个博物馆你还没安排?

李静 中国新闻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