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大学2018年春季工作会议中,罗俊校长提出中山大学要学习清华北大,追赶第一方阵高校,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卓越大学。“不满足于岭南第一”,是对学校自身实力的自信,更是对未来的憧憬和要求。未来三年的“再倍增”计划——物理空间、办学经费、人才储量再倍增,实现高速发展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加快双一流建设,最终成为世界一流的卓越大学。
校长提出“补短板、强基础、保特色、追高峰”的发展思路。文理医工的学科发展格局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特征。与清华、浙大、交大等理工科高校相比,中大在工科学科明显处于劣势,未来将以突破核心技术难题、解决工程技术背后的科学问题为导向,布局建设符合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求的多个工科学院。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增加A类、A+类学科。强化医科和生命科学的特色和优势,资源向北校园医学院倾斜,同时整合生物学、生态学等生命科学学科。建设高峰学科,维持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优势学科,大力发展地理、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等一批国际一流学科。
本科生教育向研究生教育延伸。未来中山大学本科生的深造率力争达到80%,培养出更多的金牌教授、政商精英,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挑战。
此外,在罗俊校长的发言中,还提到管理学院需要保持A+学科的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迈向国际标准。管理学院王帆院长也表示,未来将更多地向国际一流商学院学习加强合作。人才和创新为两大重点,特别是在包括机制体制、文化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创新产生“溢出效应”。
作为中大的一名研究生,反观自身发展,我发现最初入学时自己的诉求和判断,刚好跟现在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思路相互吻合。中山大学在南中国的影响力显赫,设施条件完善、教学质量突出、研究氛围浓厚。管理学院背靠肥沃的商业实践土壤,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港珠澳大湾区,培养出了大批极具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大牌教授和精英学子。我相信,此次工作会议为中山大学和管理学院的未来已经描绘了蓝图,接下来就要求我们个人与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思路相对接,用工作会议的精神来指导我们平常的MBA教学和实践。
作为一名全日制工商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我从未忘记当初选择脱产进修的初心。通过过去半年来的MBA教育,我对商业知识的架构逐渐清晰,缜密的商业逻辑、大量实用的知识、丰富的案例、有益的人脉网络常常使我兴奋。学以致用,实践是我对自身商科教育的一贯要求,期望能在暑期挑选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方向的公司,进行具体实践。同时,集中全力做出一篇符合实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为自己的MBA生涯交出满意的答卷。我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最后,正如罗俊校长在工作会议上所期望的那样,祝愿未来中山大学和管理学院的毕业生都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崭露头角大展身手,涌现出更多名牌教授、政界精英、商界领袖,更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不同领域都是佼佼者。
来源: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党支部 廖长峥
编辑:夏小喵
责任编辑:Dr.Or
欢迎投稿
bspr@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