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识佛教——为什么佛教要供香?从供香典故说起

2017-09-04 金玉观音阁

一提起佛教,大家总会与“香”密切联系起来,脑海中浮现出香火缭绕的香炉,慈眉善目佛像,虔诚礼佛的信众。那么,佛教为什么要供香呢?供香又有什么意义呢?今天从几个故事聊聊这个话题。


一、香为佛使

据《贤愚经》记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有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旃檀堂,准备礼请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落在佛陀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


根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香为佛使。”这也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缘起。

二、香的意义

香代表清净之义,能清净一切染垢污秽,及燥热烦恼;而以香供佛,则代表灭除一切生死烦恼,得到清净自在。


在《法华传记》卷十●〈十种供养记九〉中,鸠摩罗什曾说,若要供养《法华经》,须依经说,略备十种供具:一华、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幡盖、八衣服、九妓乐、十合掌也。


其中香就占了四种。

三、供香的功德

在《众经撰杂譬喻经》卷二中,有这样一个典故:


有一天,阿育王送给皇后一束花。皇后捧着花,闻着花香,突然哭了起来。阿育王感到困惑,问她为何如此伤心?


皇后为难地回答:“您先赦免我的罪,我才敢说。”


阿育王答应后,皇后接着说:“这花的味道和我前夫身上的味道很像,使我忍不住想起他……”


阿育王听了很生气,责骂她:“你现在已是尊贵的皇后,怎么还在怀念过去的事?”


心怀怒气的阿育王,即刻派人去找她的前夫,想知道他是否真如皇后所说,身上会散发出香气。没想到,皇后的前夫了悟欲望的过患,告别父母,出家修行,而且还证得阿罗汉果。


使者来到精舍,表达阿育王的旨意。修行人问使者:“我一无所有,为何国王想要见我呢?”


使者回答:“国王想要供养您,所以请您到皇宫去。”修行人只好跟着使者去覆命。


阿育王见到修行人后,发现他的身上果然散发香气,而且比莲花还要清香。


但阿育王还是不相信,认为他一定是身涂香油才会如此,所以不但请修行人洗浴身体,还派人以厚布捆绕其身。没想到这样做,反而使修行人身上的香气更盛。


这时,阿育王才相信皇后说的都是真的。阿育王问修行人:“为何您有这样殊胜的果报?”


修行人因为已证得阿罗汉果,了知过去宿命,说道:

“我前世为婆罗门,一天,在路上远远地看见有人在开示佛经,便心生欢喜,合掌赞叹,并且烧了少许的香以作供养。因为这样的功德,所以不仅身有香气,今生也因此福德,得证阿罗汉果。”

此外,供香还有十种功德:

身离臭秽。鼻根清净。身妙香洁 。形相端严 。世间恭敬 。乐法多闻 。尊贵自在 。声誉遐布 。命终生天 。速证圆寂 。

四、虔诚供香

供香,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盂兰盆法会、地藏法会、三皈五戒、放生等等活动,都少不了供香。特别是法会活动,必以隆重的上香仪式作为序幕。


佛母寺即将启建忏摩大法会、盂兰盆法会、及七日地藏法会,愿大众不要错过此次供香培植福德的机缘!佛前供香,功德无量!

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分享。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通知:微信平台开通留言功能了,欢迎留言和书写祝福心愿,我们会为你祈福!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认识佛教——寺院礼佛的八大禁忌 。


认识佛教——出家人、居士、在家人之间如何相互称呼?


认识佛教——佛门礼仪:烧香拜佛也能显现你的庄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