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基层看秋收】苹果园里的三张面孔

2017-10-17 河北农民广播

我省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都产苹果,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太行山苹果产区遇到了三张不同的面孔,有的一脸激情,踌躇满志,有的透露了一丝羡慕和担心,有的喜悦之外,信心满怀。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杨小明是顺平县神路苹果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合作社成员来自南神南村,村子地处太行山脚下,唐河水从村外缓缓流过。走进山坡上的苹果园,只见低矮的果枝几乎垂到了地上,上面全是大苹果。记者:嚯这么大呀,一个得七八两吧?杨小明:这个树还是小。记者:产量呢?杨小明:一棵树能产200斤。记者:这是几年的树龄了?杨小明:七八年的树,四年就开始长苹果,现在我们村老百姓还是比较受益的,在家门口就挣了钱了。

9月中旬,南神南村的苹果开始进入摘袋、着色期。经过铺在地上的反光膜一照,三优富士等苹果眼下个个是红袍加身。杨小明告诉记者,眼前这片苹果园之前是庄稼地,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效益。2004年经过土地整理,县林业部门测土配方发现这里特别适合种苹果。杨小明:换一个地方这苹果味儿就不行了,这水我们是从唐河里引进的,保定农大一个教授徐继忠他专门给老百姓指导这个苹果,嫁接、上粪有牛粪有羊粪,各种剪枝……。

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顺平这里的苹果园是产学研一体的,河北农业大学给合作社和果农提供栽培技术,合作社和果农配合农大搞科研实验。顺平苹果在保定本地有了名头之后,杨小明正在着手扩大种植规模,打造品牌,向外辐射。面对京津冀市场,他想让更多人吃到品质有保障的苹果。杨小明:我们这儿是国家级苹果基地,下一步准备把这苹果注册商标,打进北京、天津、石家庄的大型超市,准备把废旧的荒地,整理出来以后再弄个五六百亩,把这个基地搞大一点儿!

我省太行山山区、半山区有许多苹果产区,邢台内丘县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吃过那里苹果的人总是难忘那入口即化,肉脆汁多、酥香浓郁的口感。不过,相比顺平县种苹果的杨小明,这里的果农面对丰收的苹果,给出了不一样的“表情包”,这又是为什么呢?


到内丘看苹果,不能不去岗底村。记者沿着盘山公路还没到岗底,就看到满满一山沟的苹果树,从北到南往不到边儿,场面相当壮阔。早熟的苹果品种下树后,已经有商贩开始沿街收购。在围着的人群里,记者看到一位果农,紫铜色的脸上爬满皱纹,正伸着脖子四处打听价格。老果农:不好不好肯定不好,早产富士还便宜的不行呢,连两块钱都没有,一块六七。记者:你家种的是什么品种?老果农:红富士,去年卖的是8毛5,赔惨了,现在还没摘袋,摘袋价儿也高不了。


这位上了岁数的果农始终不愿说出自己的名字,只说白塔村的,羡慕感慨村南几里地之外的岗底,每年都是稳产和丰收,也不愁销路。老果农:不能跟人家比,咱就不能谈人家那个事儿。

记者:离这么近,同样一块水土。

老果农:就是挨着也不行,人家是名牌,收得质量高。记者:它那儿多少钱,你知道吗?老果农:它那个贵,好几块钱一斤。


老果农听说在岗底一斤以上的苹果,一个就能卖到五六十,可是自己家的十斤也卖不到五十块钱。差距真得有这么大吗?记者继续往南走,进入岗底后,主干道两边都摆满了苹果,路边一家有机苹果店,堆成小山的苹果让满屋子透着甜香,除了散卖还有论箱卖的。

杨小平:个儿大都是一斤的八两的,50块钱一箱15斤。记者:刚才我在白塔村,它卖不了这个价儿。杨小平:它那个颜色不行,口感也不行。

说话的人是店主杨小平,跟开头顺平县神路合作社的杨小明,仅一字之差,相同的是他们脸上都写满丰收的喜悦。不同的是,一个有“富岗苹果”做品牌支撑,一个正在注册商标,打造品牌。

杨小平:我这是岗底苹果,不是富岗苹果,没有标签,商标不能侵权,咱是果农是种植户,交到富岗公司后,人家有专卖店到那里一贴标,那个159一箱。


杨小平说,他现在卖的是早熟富士,在富岗公司收购的苹果里面占比很小,占主打地位的晚富士要等霜降以后才能摘。富岗苹果凭借128道标准生产流程成就了品牌,也成为岗底村果农信心满怀的来源,原来即便是岗底的“小苹果”也不愁销路,一斤最低也卖一块多。杨小平:你看我外头正在分拣的小果,那个便宜,那就一块五,有人专门收购,邢台和石家庄果品市场有人来收。

图片来自网络


采访手记


以2004年为节点,采访中记者发现同一年保定顺平的杨小明忙的是整理土地,筹建苹果园,邢台岗底的杨小平忙的是,按照富岗当年制定的128道工序种苹果。那一年,岗底旁边白塔村的那位果农在忙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十几年后这三张面孔下所蕴含的信息,确实值得好好想一想。


—— END ——


推荐阅读:

【走基层看秋收】小梨果如何托起大产业?


【走基层看秋收】面对新疆大枣冲击,河北枣业的变与不变


文/河北新闻广播记者王谦

图片来自网络

值班编辑/安丽

监制/门宏苒、宋学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