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林元 2018-05-24




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段青春的记忆

——记阆中市宝台乡中心学校特岗教师群体

王林元

如果说上个世纪的一代代中师生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奠基石,那么本世纪以来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下的特岗教师群体也必将成为未来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坚实脊梁。

——题记

位于阆中市东南部的宝台乡中心学校,有一群来自大江南北的特殊青年,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特岗教师。在这片还不算富饶的乡村土地上,他们正用自己正茂的年华、鲜活的知识和不屈的灵魂,和一茬茬乡村孩子一起,演绎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并因此成为宝台校园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2009年9月,学校迎来了首批六位特岗教师。不会忘记他们坐车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盘曲山路来到学校后脸上复杂的神情:惊讶,苦笑,无奈……

金秋九月,应该是一个和煦的美好月份,但在他们的脸上明显看到的却是一丝丝凉意。

“白天有鸟语花香,夜晚有鸡犬相闻,多美好的意境啊,可是,我的心里却没有一点儿诗意!”来自四川眉山的S老师在当天的QQ签名上写下了这一行文字。

其实,很多特岗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寒窗苦读十多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试图用这样的方式离开落后的农村,怎么现在又回来了?难道这就是我们怎么也绕不开的命运轮回?

“我的家在四川安岳农村,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父母从小就鼓励我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能走出农村,成为体面的城市人。”W老师和人聊天说起了父母的期望,从他低沉的语气里明显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

和他内心一样彷徨的还有很多。来自吉林的L老师,来自贵州的C老师、H老师,来自泸州的X老师,他们都是从繁华的城市来到了宝台这个偏远的农村学校,不知道那些年初到学校的他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2009年以来所有到宝台中心学校工作的特岗教师,莫不有过如此尴尬的心理状态:获得人生第一份工作的喜悦和面对现实的落寞。

“很多个夜晚,我都难以入睡,甚至是泪湿衣枕。从一个山村来到另一个山村,这不是父母辛苦送我读书的期盼,这不是当初考上大学邻里乡亲喜笑颜开的羡慕,这更不是自己多年寒窗所付出的初衷!要不是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怀和热情,我真找不到自己能留下来的理由……”来自四川大英的Y老师这样说起自己当初的心情。

是啊,对于一所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专业学科教师极其缺乏的偏远农村学校,能够有一批学历高、专业强、具有无限朝气与活力的年轻教师,简直如同做梦一般。为了最大可能地弥补他们的心理落差,学校从日常生活所需到工作安排都做到了人性的最大化,不管是生活的锅碗瓢盆还是教学的备讲批辅,学校都无一不安排得细致入微。

也许是学校领导和同事朴实情感的感化,也许是他们自己最初对教师职业的憧憬,也许是在山乡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对知识和外面世界渴望的身影……他们来不及更多的犹豫,便放下行囊,藏起无奈,开始触摸这块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决心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山乡孩子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青春和梦想的燃烧

“既然选择了留下,如火的青春就应该让它尽情地燃烧,而不是无奈地埋怨。”这是L老师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工作总结上写下的铿锵誓言。

这位来自中国东北的女孩热烈直率,但她更有一种坚韧和担当。一到学校她就承担了一个班的数学、两个班的物理教学和班主任、物理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作为寄宿制农村学校,不管是担任小学还是初中的课,这样的工作量,都是从早到晚两头摸黑。一周二十多节课,每天备案、讲课、批改、辅导就是她的常态,每天来往于办公室和不同的教室就是她的活动轨迹。

“L老师,我今天上课表现得好不好啊?”

“L老师,我原来上数学课老爱打瞌睡,现在我是盼望上你的数学课了。”

对于她和她的学生,一切都是崭新而充满希望的:朴实善良的学生给了她上好每一节课的动力,热情活泼的她也给了学生们每一堂课的无尽期待。

作为班主任,上课只是她全部工作中极小的一部分。在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中,住宿学生、留守儿童占了大部分,他们的身子冷暖、生活起居、思想动态都是L老师时时刻刻需要关注的问题,于是她总在清晨学生睁开第一眼时就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又总在晚上最后一个学生闭眼睡去的时候才悄然离开。



和L老师一样,来自四川威远的S老师,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同样的重担,同样的付出和担当,让她们收获了同样份量的成绩:2015年她们所带九年级两个班在阆中市中考质量综合考核中名列全市第八名!她们用青春的火焰点燃了学生的希望,也点燃她们自己的人生梦想,更给学校所有特岗教师塑造了一座青春无悔的丰碑。

“S老师,因为工作需要,今年八年级1班的语文和班主任你来承担,你看你有啥想法?”校长突如其来的谈话让温润柔弱的S老师有些不知所措。

在老师内部,绝大多数人不愿意中途接班,更何况这个班因为从小学到七年级结束经历了太多风浪而导致学科发展极不平衡,优生流失特别严重,更为关键的是还只有两年时间就要中考,就要代表学校接受全市的质量检验,一切都还来得及吗?

也许是她年轻不谙世事,也许是她初生牛犊不怕虎,也许是作为语文老师的她明白,花的芳香更多的来自于苦寒吧,她把校长的重托化成自己奋力前行的动力。为巩固和提升班级语文成绩和整体学习水平,她决定比班上任何一个学生都要读更多的书,积累更多的诗词,做更多的试题,她说,我要当好初2017级1班45名学生的“首席”,我要让他们向我看齐!皇天不负苦心人,2017年中考,不但她自己所任教的语文学科获得了水观片区第一、全市第五的优异成绩,而且所带的班级也取得了全市中考质量综合考核上游的好成绩,受到了阆中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如果要描绘学校所有特岗教师的青春火花,再多的文字都是贫乏的,因为每一个在宝台学校工作的特岗教师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记忆,比如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阆中市初中语文培训专家团队成员、学校教导主任F老师,比如从小学数学成功转岗的片区小学英语领头人Y老师,比如阆中市初中英语竞赛二等奖获得者C老师。还有,带给学生丰富活动、学校专职体育教师、艺体教研组长、学校工会主席T老师,让山乡充满歌声、学校专职音乐教师、团支部书记F老师,给学生插上科技翅膀的S老师,不到临盆不下讲台的O老师……他们把青春与梦想完美地展现在了宝台这块贫瘠但淳厚的热土之上。

截止目前,学校共有二十一位来自四面八方的特岗教师,他们的故事虽然有长有短,但都给学生、给同事、给家长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烙印,那是他们用火热的青春年华燃烧后的不灭印记。而这,也许就是他们最初的梦想。



离开和留下的挣扎

从2009年到现在近十年的时间,上级分配到宝台学校的特岗教师不止这二十一位,有的一年两年后辞职转到了其他行业,有的通过考调到了城市学校,还有的甚至连学校大门都没进就转身离去。

而留下来的又有怎样的内心挣扎呢?

“我是家中独生子,父母年龄也渐渐增长,而且父亲在一次意外中留下了永远的残疾,我担心他们,可是忠孝自古难以两全啊!”

“今天是儿子的生日,儿子今年五岁了,我没陪他过一个生日,每个寒暑假的回家和离开都是一次次痛苦的煎熬,我欠儿子的,只有加倍地还在我的学生身上。”

“曾经有一个女朋友,是我高中同学,听说我在一个离县城四十多公里的乡村学校工作,就极力劝我离开,哪怕是去外地打工也行,甚至放出狠话,要么我跟她走,要么她跟别人走!”一位2011年来到学校的特岗老师说,“可是我不能说走就走啊,女朋友走了,肯定还会有志同道合的,但我要走了,这里的学生还会那么容易有新的老师吗?”

透过这些语言碎片,我能读出他们心中的矛盾,也能体会得到他们思想的挣扎,还有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依恋和执着。

作为80、9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远离父母亲情的煎熬,他们有成家后两地分居、父子母女难以团聚的牵挂,他们更有在偏远的乡村、单一的空间里难以放飞青春理想的苦闷……这些怎么不会让年轻的他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以,不管他们是离开还是留下,我们都无权去评点,因为无论是作为父母的子女,还是作为子女的父母,这样的灵魂拷问都是矛盾而残酷的。



如果离开的那些是“智者”的话,那么,留下来的这些肯定是强者!宝台教育会因为他们而大发光彩,他们也会在宝台的教育土壤里不断成长!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六位特岗教师在鲜艳的党旗下进行了宣誓。高高举起的拳头,落地有声的话语,这是他们向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他们向自己发出的人生宣言!

时代赋予了他们特殊的使命,他们也一定不会辱没“特岗教师”这个特殊的教师称谓!


编后语

“特岗教师”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至少在今天,他们撑起了西部地区不少乡村孩子头上的那片教育的蓝天。文中的老师们没有出现真实的姓名,但却都是一个个真实的存在,他们真实的经历、真实的工作、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内心,以及和他们朝夕相处的作者的真实的感受。因为真实,他们才显得如此平凡而亲切;因为最终选择了留下并用心工作,他们才显得如此高尚而让人敬佩。从彷徨和挣扎中走出的,要么颓废,要么坚韧;而只有后者,才会拥有“坚实的脊梁”,也才会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希望。向坚韧者致敬!



(责任编辑:何进)


往期精选

 2018年教育怎么干?重点做这41件大事(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

❖ 陈伟在阆中市2017年教育质量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 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 和学生一起成长,做积极而幸福的老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