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都知道的“蕃瓜弄”,要大变样了!
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的蕃瓜弄小区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之一,体量大、房型复杂,方案设计难,但2023年,蕃瓜弄的改造重建的“硬仗”却拿下两个“全市最快”:从签约到搬场,仅用30天;从搬场到开工,不到80天。这样的“加速度”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60岁的居民老单,在蕃瓜弄小区住了二十多年。自从蕃瓜弄启动拆除重建,他就把房子借到了工地正对面的小区,不仅做起了“云监工”,更“爱上”了有盼头的工地声。
“我本身的房子就在那里,从蕃瓜弄改造开始,我房子就借在59号,这条路我是天天盯着,没有一天不盯着。”
“我就喜欢吵,不吵我睡不着,造房子没声音那就不叫造房子。”
对老单来说,家门口热火朝天的工地是老房蝶变的见证。
地处市中心的蕃瓜弄,毗邻南北高架和北横通道,前身是上海有名的“滚地龙”,上世纪60年代,蕃瓜弄曾是全市第一个成片棚户区改造试点,建起的五层工人新村还成为了上海的“地标”之一。但60年过去,逐渐“衰老”的蕃瓜弄,百病缠身,不再是居民们的骄傲了。
周阿姨一家挤在25平米的蜗居里,她也试过通过装修来改变现状,但“好景”不长。墙壁起翘、屋顶漏水总会卷土重来,更别说个人家装无法改变的厨卫合用。
“装修的人讲,房子没法弄,房子结构已经松掉了。”
2022年11月,蕃瓜弄旧住房成套改造正式启动,一轮征询签约率高达99.56%。不过,“拆除重建”说起来简单,但“拆一还一”,到底能还一套什么样的房子,老百姓多少总有疑虑。
“部分居民对房型不满意,对搬出去以后的过渡费不满意,靠专班、几十个人,是没办法化解的。”
重建的成套住宅要适当增加居室面积,还要配建独立厨卫,如何实现?项目启动前,工作组逐一上门走访,整理成一千多份“一户一档”的资料,原始1122证住房,97种房型,最后又归并成8种基本户型,便于清晰规划每一户的面积增量。
“通过进深的调整,匹配原来97种不同的房型,每户使用权房居民的居室面积都有一定的增量,且相互之间居室面积增量的误差在0.5平方米之内。”
全部房屋套内面积只增不减,再额外增加独立的厨卫、阳台。4月,一份精雕细琢的“蕃瓜弄”方案首次与居民见面,很快得到认可,公示即定稿。
项目从启动到签约率达100%,用了不到50天,从签约到搬场,仅用30天;从搬场到开工,不到80天,“快”成了蕃瓜弄的标签,这不是运气,而是靠工作组的“重细节”和“顾大局”。
“对面这一块,是今后要做保障房的地块,南侧是即将要做卫生中心的地块,赶上了我们蕃瓜弄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就把这两个地块作为整街坊的规划。”
未来,改造后的蕃瓜弄将配建两层地下车库,还会有周边9000平方米的公共配套建筑。蕃瓜弄的改造不止于旧房改造,更将成为整个片区里,城市更新的抓手。
“最早的拆除重建类项目,只是针对居民的住宅回搬,这次蕃瓜弄,从整体街区角度进行总体规划,所以说不单单是小区居民得到实惠,周边社区居民也得到实惠。”
四年后,老居民就将回到久违的蕃瓜弄,开启新生活。曾经的蕃瓜弄,在城市更新中诞生;如今的蕃瓜弄,也将在城市更新中重生。
“盼了二十几年,总算盼到了,活着总归看得到它造好为止。”
2023年5月启动,不到半年时间,蕃瓜弄旧住房改建项目就完成了从签约到拆除重建开工的所有步骤,创下两个“全市最快”,并且总结了不少全市范围非成套改造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老百姓,能从城市更新中获益,享受到焕新生活。
记者丨刘逸然 丁佳伟
编辑丨由由酱
*本微信公众平台视频为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关注"看呀STV"
查看更多第一手新鲜视频
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关注"看呀STV"视频号
< 点击图片跳转 查阅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