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据扯 | 今天我们要重新相认

2017-07-14 宋志标 旧闻评论

 

每年固定月份会生病,拉拉杂杂地拖了这么多天,终于痊愈,重新提起更新公号的兴致。在此之前,或者说现在,仍对动荡之下的公号势力,带着很大的不自信与不信任,想必大伙都知道这一块的式微。一种寄居般的公号写作,随即需要打量周遭的世界。

 

苹果公司对微信收费的策略,以及腾讯方面不予合作的应对措施,是公号界别承受的一次打击。它将本就脆弱的公号写作暴露无遗,业界鼓吹的所谓内容变现在具体的细节上丧失了描摹理想的能力。而在另外的面向上,内容本身也在转型过程中产生了阶段性后果。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内容变现的自媒体式操作,已经在流量为王的平台竞争中越来越边缘化。流量决定一切,而掌握流量的平台对“内容”有着不同一般的看法,也有迥异于传统内容观的操作。在这种状况下,原本以为自由的内容制造者,重新被吸纳到内容建制中。

 

这些内容制造者原本以为凭借个人化的书写,可以在平台的技术阵地上摆脱对大象的束缚。也曾有过一段类似的时光,但这种闲暇的内容黄金期,不是主动给予的,而是源自技术拓荒的统治空白。等到这些空白被精细化耕作,个人的内容作坊也就到头了。

 

在本世纪初,活跃在早期互联网的写作者,曾有过一次向纸媒的大规模进发,成为报纸专栏作家、媒体记者等等。十数年后,同样是以这批人为主,他们开始向互联网回流,但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他们自己,都已经非同昔比,这种回归在心气、底色、地位上都有了巨变。

 

不同于当年纸媒对网络写作者的借重,现今的流量平台对这些人的更多是利用,并且在内容清单上占据很小的位置,不是针尖之用,而是作为稍微不一样的内容颗粒物,被机器智能随机分发。这是去个性化、去个人化、甚至去人化的操作,流量取代了掌声。

 

流量为王,但流量是什么?它是社会情绪的变现,无用之用的数据式呈现,是被控制的激流冲刷下的苟延残喘——类似这样的东西。在这股趋势中,写作者正在丢失笔头的方向感——实在是也没有笔,这是很好的比喻:写作者在被收编的时候已经没了武器。

 

像公号文这类代表性文本,在最近三四年间,已经从对纸本写作的仿拟演化成另外一种文本类型。它有着冗长的诱惑性标题,像八爪鱼的其中一个神经吸盘,有着极简化的主体结构,还有据说是符合手机竖屏阅读的段落风格,总之,真理从这类文本中消失(放飞自我?)。

 

“读者”这个史前概念,同样不合时宜,它变成了“用户”“匆匆的浏览者”或者其他任何用“瞥”来捕捉信息的代名词。公号文因应情绪调整生产线,据扯现在的阅听人眼界更开阔、知道更多、更有权力担任写作评判,可他们究竟是变得聪明还是更荒芜?

 

总的来说,公号文体是对老派文体的一次离家出走,那些急于时髦化的写作者将其视作中文变革,而那些不用按部就班的新生作者也高呼实现了弯道超车,总之是合流成否定的势力,推翻中文写作中的旧势力。我当然是不信推翻中传出的“自由了”的标语,但相信这种释放是强劲的。

 

公号文本表现出不可逆的地方,最明显的莫过于标题。你很难想象将那些二十字以上的标题拿来直接当书本出版,这是中文样式上不可逆的变化,它只存在于公号世界,无法或者说也不愿被归纳到静态的书本世界中——有人兴许觉得它们才是中文的真实样貌。

 

一个也许不是那么完全的看法,在现时的文体状况下,不管人们多么自信于眼界多么宽阔,可他们实际上更容易被影响、被撩拨、被引导。所以,一个看似比从前更自由自在的阅读—书写环境,培植出来的“那个人”可能活在底线以下,面目全非。

 

公号文存疑,意义的溶解,与时间并行的无聊,中文泡沫对真相的隔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互入侵,碎片化阅读倒不是主要问题。泛泛来说,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友情,没有什么不言自明的默契,没有什么坚如磐石的共识,今天我们需要重新相认。

 

 

2017/7/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