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舆论审判的国进民退

宋志标 旧闻评论 2019-07-16

河南栾川县法院日前宣判常仁尧一年半徒刑,官媒随即放出审判长答记者问,而后最高法两个官微一齐转发……这些动作是标准的宣传操作,它们从侧面印证了判决书中的内容,这是一次舆论审判,它的量刑更多地考虑了社会影响,是要维护师道尊严的价值。 


关于判决本身,究竟常仁尧20年后报复老师,扇了张姓老师几巴掌,属于治安处罚的范畴,还是刑罚的对象?也有人退一步话,缓刑可能比实刑更能圆滑地应对舆情。随着官方展示决心,尤其是本该超脱个案的最高法也不忌讳表现明显倾向——这种就法论法的讨论可能失去意义,二审维持的可能性相当大。


每一个当代的案子,都是一个普法的机会。这种普法不只是照本宣科,更是明确展露法条在现实中的处境,及其最后呈现的样子。人们似乎更多地套用法律来解释周遭的事情,陷入了法条主义的窠臼。另一方面,人们充满疑虑,理智不能说服自己,只好劝说自个去相信,但彷徨总是公然地存在于公共讨论中。


这个案子还从另外角度,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舆论审判确实存在,它本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言之,常仁尧一案上毫不掩饰的舆论审判,与从前的于欢案有什么不同?舆论审判作为一种工具,它又是怎样被使用,现在拿起它的都是什么人?


如果简单回顾舆论审判这个词进入公众领域的历史,它的诞生时间大概因应了舆论监督由盛转衰的节点。舆论监督在以各种正当性扩展其影响力、展示所谓的媒体第四权力的时候,它的节奏需要被控制,其进程需要受到节制。集中在司法事件上,舆论审判作为一个负面的词汇,将舆论监督贴上了消极的标签。


曾经有一个时期,舆论监督如何甩开舆论审判这个污名化的标签,很是花费一番功夫。这是一个通过重新定义舆论功能,来占据道德高地的攻守过程。


如果存在着舆论监督的支持者,他们想到的见招拆招就是,直接否定舆论能够进行审判的这个判断。这种理论认为,审判是司法行动,它被包裹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权力运作空间,它具备强大的自足能力,所以完全可以无视舆论,作出不受舆论干预的结论。


这个理论现在看起来是粗糙的,但它在短时间内缓解了对舆论监督进行弱化的压力。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看见了被舆论审判划出的隐形界限,开始自我审查,自我设限。一个集中的表现,就是对案件的开放性不再保持旺盛的热情,自觉收敛了尺度,逐渐不再与司法体系竞争案件的信息披露权,将步伐放慢,步幅收窄。


伴随着这种做法成为行业约定俗成的潜规则,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断裂。比如,通过个案求取总体进展的理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再比如律师与媒体记者之间的关系网络被压缩——这当然可以说很多,但压缩的后果之一,确实体现在舆论监督强度降低,面对舆论审判的责备更加习惯于自我审查,而不是公然抗拒。


一个更大的变化在于,舆论的基石出现了划时代的转变。专业媒体发动的舆论监督,成为社交媒体掀动的舆论车间的边缘产品。纯粹的舆论监督让位于庞杂的舆论潮流。


这当然是一个简约化的理解方式。


但可以看到的现实是,网络空间不再是所谓的虚拟空间,它就是现实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现实世界的一个侧面。因为舆论制造的主体变了,那些因它而起的舆论XX”必然改头换面,换了人间。


舆论监督,以及在多数情况下自然转变为舆论审判,经历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曾经看到有新加坡学者非常认真地分析大陆舆论场中左中右的变迁,可以说,这是一个带有强烈疏离感的认知框架,是过时的,所以由它很难得出什么扎实的结论。


这个舆论大转弯,不是横向地传递影响,不是将舆论场平面地划分为左中右,而是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舆论不再以左中右分层,而是以上和下纵向分化。


舆论场里,没有左中右,只有上和下。这是舆论嬗变后的新世界,欢迎来到这个新世界。


在这样的新世界里,原本束缚舆论审判的道德压力一下子消失殆尽,舆论监督变成了监督舆论,阵地易手。舆论不再是权利的压舱石,而成了权力的新筹码。理解这个变动,对于理解常仁尧案的审判原理是有帮助的,也有助于官方舆论家更清晰地看见双手握有的力量。


有可能,在一种稀缺的可能性上,有助于民众更好地观察舆论流变,查看自身的无力或有力。


常仁尧案的审判长释法,直观地解决了一个曾经悬疑的问题,那就是舆论审判的主语到底是谁,是谁在舆论审判。过去,媒体害怕被置于主语地位,所以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现如今,这个鬼神却步的主语宝座上被当仁不让、理直气壮地安置了强壮的主体。


过去,人们常念叨的是:舆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现在,舆论成为合适的工具,工具像是获得了别样的天赋灵感,正在开辟着新的疆域,享受着从前无法想象的自由与果实。


舆论审判自从获得了上方的主语,它就不怕非议了。它有足够的自信畅行在人间,这就是舆论自信的赋能。自然,舆论审判在体制内外的精细化耕作,可以写成很长的文章。但新近的审判表明,即使是带着朦胧的感觉、习惯性地误打误撞上关键点,也足够说明舆论审判从那个上游苏醒、自觉锤炼新能量的转折性变迁。


那形形色色的人们,咿呀学语,终于在被削平的左中右棱角之外,俯仰天地,眼看着上下贯穿,使用相反的修辞说着舆论审判的新故事。

 

 

ê ê ê ê ê

 

要不是为了今天的题图水墨画,可能不会写这个散论。

 

这是画家@秃头倔人 的新作,名字叫《金苹果只有一个》(100*80cm)。因为他的画即使针对现实题材,也始终弥漫着丰富的多义性。你也可以叫它别的什么名字,或者干脆是无名之作。这几天很是钻研了一下纸本水墨的历史脉络,最后还是不得其门,干脆就撤回到普通观众的位置,只要它能打动人,它是什么,缘何而来,或许不那么重要。

 

这些年来,承蒙@秃头倔人关照、授权,旧闻评论一直使用他的画。以后会定期展示他的画作,有可能成为他的画廊之一。

 

我的经验是,当他的画裱起来,会产生一种你被世界恰当注视的感觉,或类似于你非要如此活在时代中不可的感觉。

 

如果有哪位有兴趣询价收藏的(我并不知道价位),请后台留下联系方式,可以介绍给画家本人咨询洽购。请叫我雷锋已中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