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员工跳楼!只拿低保工资!央企设计院集体罢工!
突发!北京某院集体罢工!
淄博向东,惠泊向西:在人民与人民币之间,惠泊停车选择了人民币
武汉面馆砍头案细节曝光(附视频)
【少儿禁】马建《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主页
晓松奇谈
秘不发丧
输入关键词
习近平
我决定陪儿子重新长成一名女性
熟女
西塞罗
记忆承载
六四
奶包的大叔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自由微信安卓APP发布,立即下载!
|
提交文章网址
2021年5月7日
2022年3月30日
2022年3月30日
2022年3月31日
2022年3月31日
2022年4月1日
2022年4月1日
2022年4月2日
2022年4月2日
2022年4月3日
2022年4月3日
2022年4月4日
2022年4月4日
2022年4月5日
2022年4月5日
2022年8月11日
2022年8月11日
2022年8月12日
2022年8月12日
2022年8月13日
2022年8月13日
2022年8月14日
2022年8月14日
2022年8月15日
2022年8月15日
2022年8月16日
2022年8月17日
2022年8月17日
3月14日 上午 4:00
3月14日 下午 4:10
3月15日 上午 4:20
3月15日 下午 4:30
3月16日 上午 4:40
3月16日 下午 4:51
3月17日 上午 5:00
3月17日 下午 5:10
3月18日 上午 5:20
3月18日 下午 5:30
3月20日 上午 11:21
3月20日 下午 11:41
4月20日 下午 9:50
4月21日 上午 10:00
4月21日 下午 10:10
4月22日 上午 10:20
4月22日 下午 10:30
4月23日 上午 10:40
4月23日 下午 10:50
4月24日 上午 11:00
4月24日 下午 11:10
4月25日 上午 11:20
4月25日 下午 11:30
4月26日 上午 11:40
4月26日 下午 11:50
查看原文
五四事故 | 舆论手札
Original
宋志标
旧闻评论
2021-05-07
今年五四青年节这天,据说在“致敬青年”的主题下,部分青年发出了不平的怒吼。起因是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先生一句没句号的话,“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部分小青年不答应,认为张生用“睡觉论”侮辱了他们。
于是有了一些激愤之词的跟评,有的为了逞口舌之快,使用了“杀”字。有公号写家坐不住了,说了一通大意是“你们青年不能这样”的话,说要和张生站在一起,莫名地有了保卫的模样。实际上张生不需要“保卫”,迫切而实际的威胁,并没有出现。
这就是明年必定要被提起的五四事件的约略经过,夸张是它的主基调,平淡无奇是固有属性。而去年五四被提及的,则是那个站的后浪之颂,相信它给许多公关把关人留下深刻印象。包括张生在内,想必都抱着复刻的心思想要在今年青年节争气的,然并卵。
这个舆论的状况可以总结如下:社交媒体平台针对青年节精心订制的煽情话术受到了目标受众的抵触和抗议。用中立的话说,这是一种反抗。用不客观的话说,这是一种反噬。那些以为躲在流量背后做青年导师的人,面临着青年的炸毛和流量的乱流。
于是乎,很有些公号,打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意思,开始论文贬低今日青年。风向一时大变,刚才还是谄媚青年的主,现在表现出踩踏的势头,起码也算是爱恨交加的。好像听不得那些精心构陷的谄媚之词是多大的罪过,总之是青年不识抬举。
老实讲,在现时的光景下,为五四青年节作文是一件苦差事和难事。因为“青年”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基本上是“人民群众”的民间版本。青年们无法界定,无法描摹,最后硬要成文,只能用虚头巴脑的话说些言不及义的意思,谄媚立场就成了优选。
实际上,执笔者最清楚青年们的缺陷,也明白这些缺陷的缘起在哪。但在规定的范围内,这些是不能碰的,而这又是写出一篇正常文章的大忌。所谓有破有立,或者先破后立,但对今日“青年”,不敢破的多,说不破的多,立不起来,只好诉诸规训。
像今年B站的青年献词,假想了青年的口吻,找来一帮具体的青年,台词是要青年如何如何,不要如何如何,总之一张嘴就很油腻。因为它的主要诉求点,是一个理想的青年模样,是青年被要求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任何青年的理想。
一般来说,撰写这种群像式的纪念文字,不管是破还是立,都要抽象出一些共性来。但在抽离出以后,立马遇到实际的掣肘:是要集中于共性背后的东西,还是只聚焦于共性本身。现在的五四事故,不能用前一套操作,被迫靠后者螺蛳壳里做道场。
在发生了五四事故之后,一些写家开始批评青年,少量而克制地揭发今日青年的不堪,比如呼啸网路的暴戾,比如是消费主义怪物,但也只是说到这个份上,再不能说下去了——说下去的话,就是今日青年何至于此,就要揭老底了,要有过界的危险了。
实际上,无论是中年、老年还是青年,在今天的时代中都是一代人,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个人觉得,青年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年老年的最大问题,都受制于社会多样性的匮乏,深受其害,异质共生成了难题,被迫在同质化共生中互相折磨,彼此伤害。
对青年的谄媚立场,是无法言说之后的选择,但无破要立的后果,则将执笔者陷入显而易见的进化论沼泽,勉强敷衍成文。很多人把“一代更比一代强”视作理所当然的,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认识,是一种近乎畸形的执念,看清这一点,势必会粉碎谄媚青年的立场。
但这些论述上的挑战,不得不服从某些安排,因为在比平台更高的视野上,似乎有一种持续的焦虑,那就是如何统一青年、统领青年。这种焦虑隐藏在谄媚青年的立场背后,深深地嵌套在“青年应该是个什么人”的训示中,这让今年的五四事故特别刺眼。
当训诫青年的主诉受到抵制时,张生这样的操盘手及其生态写手们生气了,而且将这种生气明白地表达出来。这当然是不明智的。如果是诚心实意地“致敬青年”,为什么又要用“睡觉论”反讽之?进一步说,如果公私合营的公关攻势都不相信青年,凭什么要青年相信你?
致敬青年的同时,为什么不可以有些青年在睡觉呢?青年节的致敬,又不是什么必须听从的号令,遑论操盘手自己都承认那是虚伪的“致敬”,为何又看不得青年的敷衍与抗拒?谄媚而不得的恼怒,是一种玻璃心,但青年不接受这种“我为你操碎心”的撒娇也在情理中。
写家们认为青年必须接受说教,而且以为自己有为“不接受说教”而生气的权力,这样一种蜜汁自信,发生在他们明知道青年节论述的局限之后,不能不说是一种相当程度的傲慢了。这种傲慢本属于个人,却又被引申为中年人VS青年的代际之争,则走向了鸡贼的地步。
想要用一种抵制诚实的修辞和话术来拉拢青年,一旦未遂,又将这种再正当不过的抵触喊叫为代际差别,这就是环环相扣的PUA,好让那些不诚实的具体论述者继续隐身在一群人中,掩盖他们的失利,将失败的责任推给青年,好让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青年节的论述失败,滑向中年与青年之间永不停歇的优劣之争,已经成为某些人败退青年节流量的应急方案。这是非常荒诞且荒谬的事。真是用这种油腻腻的套路,一些人立于表面上的不败之地:谄媚青年一旦成功就收割流量,若是不成,就赖给青年。
今年的五四事故还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暂且不管青年是何许人,至少以奸猾姿态套取青年信任的操作,不再保证是流量的保证。有人在感叹反噬,但似乎也要感谢这种反噬,让一些人收敛予取予夺的傲慢。如果启蒙不合时宜,谄媚同样不会游刃有余。
题图当代水墨,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