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白象痛饮上海滩? | 舆论手札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2022-06-17



上海婴幼儿隔离中心的视频于4月2日夜开始暴风扩,视频中有孩子啼哭,不同年龄段的挤在一起,似乎处于无人照料的风险状态。因为涉及到“儿童”待遇这一容易激发共鸣的话题,该视频成为新的舆论焦点,上海隔离轻症和无症的做法再受审视。


从上海妇联、2日上午发布会等官方表态看,这一视频未得到否认,其真实性是站得住脚的。也有护士志愿者提供信息,说该场景只是转移到新隔离区时的暂时状态。但许多已经收到风的父母,或只能在别人视频中寻找孩子的妈妈,不打算再隐忍。


在一些妈妈的讲述中,人们知晓婴幼儿患者被单独带离家庭隔离的前情提要,无论父母怎么哀求都必须分离。27日上海市卫健委曾有官员表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诊疗方案”“高级职称医师每天查房”“医院和家长保持线上沟通和联系”,承诺与事实或有较大差距。


视频在某种程度上戳穿了“妥善照护”的官方承诺,大众感到痛心与愤怒。考虑到迄今为止至少有300名以上的6岁儿童(3月1-26日数据)被收到金山公卫,相应防疫政策的承载量堪忧,舆论再一次聚焦于上海防疫手段,认为社区分诊与居家隔离应当疾行。


儿童隔离点令人担忧的现状,让本埠家长懊悔交出孩子的轻率举动,可能还契合了此前发生的涉外行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31日曾挑头,代表欧盟成员国、挪威和瑞士照会上海市府,开列六个要求,第一条就是“无论任何情况,父母和孩子都不能被分开”。


疫情至今,孩子作为隔离对象的身影没有断绝过。在上海之前,缩在小号防护服中的他们收获无数感动的目光,盛赞孩子坚强,肯定政策“不得不这样”的合理性。在上海这里,被隔离的儿童成为反思政策的强大动力,这是以前罕有的现象与心态。


就防控压力对舆论的心理冲击而言,大众虽心有不甘但是持续后退。归国留学生布布要求在隔离病房得到治疗时,舆论颇多嘲讽;等到大量血透病人被防控政策打乱血透周期命悬一线,120医生拒借除颤仪诸事出现,人们终于知道批评的重点该放哪。


与儿童隔离点疑似乱象直接相关的,是2日上午广为流布的一段电话录音,市民电联疾控中心领导,从健康云的数据失真问题谈起,出人意料地留下疾控专业人士对隔离政策的坦率意见。尤其是,从科学角度,她直言作为“政治性疾病”的决策逻辑。


这次通话录音的录制及公开,在交谈时就得到当事专家的许可,因此它可以视作上海基层疾控专家对当前防疫政策的批评式建议。后续信息显示,在此非常时刻,合拍舆论热点,敢于表达的是浦东疾控专家朱谓萍,农工党员,非典时期就得到国际认可的“老法师”。


如果留意上海疫情的种种舆论,很难否认这样的看法:上海疾控专家、传染病医生、医护人员秉持专业认知,对防疫政策有自己的看法,但他们的影响力在决策层面并不明朗。朱谓萍近乎宣言的看法,代表了行业的沮丧与不解,也代言了大众的疑惑。


若要理解朱谓萍那番话,可能需要很大一篇文章,包括疾控中心在防疫体制中的地位变迁,疾控与医疗分置的历史,最终又会归结到两种逻辑的纠结问题:一种是以真伪逻辑为标准的科学防疫,一种是以敌我逻辑为划分的政策执行。


在后一种逻辑及政策下,司法条线出现对防疫违规人员治罪的动向,即使没有什么显见的后果,也倾向于拘留处罚。这些动向与举动不断增加防疫政策刚性,也使得正常商讨改进防疫举措变得禁忌重重,防疫不再只是医学问题,而成了政治正确问题。


在全域静态管理模式下,哪怕作为有益补充,诚实地靠近真伪逻辑,灵活地衡量及筛选合适的防疫手段,都变得相当困难。重新审视对重症、轻症、无症、密接次密接等人群的隔离政策,在眼下上海虽已是公开的吁求,但仍受到“政治性疾病”这一定性的掣肘。


在真-伪的科学逻辑下,怎么隔离、如何分诊,都是属于合不合适的问题,合适就做,不合适就弃。但在政治正确的逻辑下,医学标准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的标准,医学科学的原则有时符合政治正确,有时并不符合,它就很为难,可能就被迫分裂着。


今日上海防疫的种种乱象,从某种意义上讲,与政策逻辑不能融洽科学逻辑有关。但在现实上,不管是疾控、医护还是广大受控民众、社区干部、区市领导都很努力,也都很疲惫,所有大人小孩付出心力成本,连带可见与潜在的经济成本,维持疫情防控这一庞大的“大白象”工程。


眼下,这一头“大白象”按照政策惯性,在体制内外的合力之下,“痛饮”远东第一城上海滩——包括2400万人的悲喜、处境、挣扎——哪怕是全员静止状态,实在也是壮烈。市民从切身伤害中产生疑惑,疾控人士早已洞察了风险,直到朱谓萍周知市民大众。


朱谓萍他们想要的,并不是否定政治正确,不是要站到“大白象”的对立面,而只是提示可以试用新的工具箱,充实防疫手段上的精细化与以变应变能力。以上海的规模实力与市民素质,若能摆脱大白象的路径依赖,尝试新的路径,将是淞沪战疫的绝大价值。


4月2日,也是“沪吹”卷土重来的纪念日。好一片愁云惨淡的沪上舆论中,朱谓萍发出天下正声,足以令颓唐的沪吹们精神一振,漫卷录音喜欲狂。上海的被动局面也许在积蓄什么,也许能酝酿什么。上海丢失过宝贵的防疫窗口期,可如果中国失去上海这个机会,将会怎样?



题图当代水墨,作者:@秃头倔人(李晓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