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城反核事件 | 无信息,不交流,求对话

2016-08-08 宋志标 旧闻评论


连云港的反核抗议,前因后果看下来,一个强烈的感觉是信息的匮乏。无论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没有有效信息输送给民众。这里面既有地方政府封锁信息、垄断信息的惯性使然,也有技术型央企基于行业门槛而对地方反应置若罔闻的做派有关。


从中法核循环项目与连云港接触开始,走的就是上层路线。一个方面,是因为此地已有的田湾核电站项目,令中核集团走起地方政府的门径驾轻就熟;另一方面,高估了连云港人对田湾核电站的认可程度,低估了民众对完全不同于核电站的乏燃料处理的强烈反应。


作为一个中法两国国企联手的商业项目,尤其考虑到法方阿海珐集团急迫而庞大的资金需求,都需要中法核循环项目减快选址落地,从而迅速推进到实际动工的阶段。而类似庞大项目的环评压力,也绝非一手遮天能搞定。环境维权事件已经给民众上了许多启蒙课程,加之社交媒体发达,贪婪的商业集团与沿着封闭惯性运作的行政系统,没有办法也没有动力去走耐心科普的说服工作,强行推进必然导致民意反弹。


就信息匮乏的角度,希望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不是为了助长抗议,而是希望提供两下讨论所用——在将中法核循环项目当做洪水猛兽或高级核能技术之外,最缺的就是平等对话。从抗议事件中走出来站在台阶上讲话的官员发言看,依旧是用空洞的原则代替可靠信息的供给,用缺乏执行力的托辞来取代实际可行的民意测量,充满了陈腐的官僚气息,这很可能预示着事件的走向并不让人乐观。


概括来说,6日晚间发生的一幕幕很像是2007年厦门反PX事件的连云港版。以下所有内容都是网络搜索所得。




稍加检索可见,8月5号在连云港人社区群里,以及微信、微博以及QQ群,出现了一个倡议,要求次日晚上六点半到苏宁广场,穿白恤,为了连云港下一代,为了连云港海鲜云云。




同日,连云港警方发布了微博,警告未经批准的游行是为非法




但,警方的警告明显没有起到阻吓作用。事件按时发生,就像流传深广的现场视频那样——



从视频及其发生的时间可以判断,警方是早有准备的,而且采取了迅速的强力压制手段。


事态平息,市政府发布公告:




市政府的公告的中心意思是:中法核循环项目选址没有最后敲定连云港,所以,厂址仍在比对当中。


下方是中核公司的公告,主旨与连云港方面的公告一致:



公告所说的,选址未定,也许是事实,但是从另一份招标公告中,可以间接得出结论,连云港东陬山在几个选址中具有优势。



这个招标的标的物,是中法合作核循环选址的风险调查与评估报告,湛江的一处选址也在其中。



当然,不排除也会对其他初步的选址进行类似的报告招标工作。只是翻检很多突发事件的新闻,对信息部分很少描述,具体到连云港东陬山的更是少之又少,招标公告提供了这个信息。


连云港东陬山在哪里,百度地图一下,很容易发现,它靠近连云港田湾核电站:


连云港东陬山行政上属于连云区,因为它的建设又涉及到连云港港区,所以,在中法核循环项目的领导级会谈中,可以见到相关地方负责人列席。检索新闻又可以发现,去年秋天至今年上街前,核能公司到连云港的调研与会商频繁。



今年7月底,事件发生前半个月,国家层面的也有到连云港商议选址。在这次会见中,从通稿的口径看,连云港似乎大有希望入选,争得这个号称千亿元的大项目。



在此之前,中法核循环项目的法方单位阿海珐集团也派高级管理层赴连云港商议选址。



面对这几个月频频到访的项目单位,连云港当地的新闻单位,表达了类似的乐观,尽管在标题上使用了“或”(可能)这种表达来留下余地。



也就是说,截至7月底,中法核循环项目在连云港的选址——在政府层面上——进展都很顺利。相较而言,另一个备选的湛江,似乎见不到如此频密的到访(当然也可能是没有检索到)。


湛江只是“裹”在广东层面里与核能巨头接触——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到7月份,中法核循环项目的具体内容,在新闻媒体上都是语焉不详的,都被通稿式描述一笔带过。连云港人在上街抗议前,将其理解为核废料处理,其实这个描述并不准确,中心可能是乏燃料处理。但民间谈核色变,恐怕与项目宣传中的省略不无关系


这个项目的具体运行逻辑,具体是做什么的,可能需要从中法核循环项目的法方阿海珐集团这块获得认识。


法国阿海珐集团是一家法国的国企,日本福岛核泄漏之后,欧洲响应了废核运动的呼声,阿海珐集团的日子很不好过。




以下是阿海珐新的财务数据——



阿海珐集团需要庞大的资金注入,中核集团有意参股,重组阿海珐,这是网易财经的报道:



这也是连云港政府,中核集团公告中所说项目受到“中法政府”高度支持这一说法的由来。




阿海珐是名副其实的法国国企,它的管理层对中国国企参股重组,有着很现实的利益考虑——




到了这一步,基本上可以理解在连云港引发抗议的中法核循环项目的背景及其运作逻辑。


对法国而言,阿海珐早日在中国布下产业,可以早一点减轻这个巨大的财政包袱。对中核集团来说,早点投产,是其核能商业布局的重要一个棋子。


实际上,阿海珐集团早已在中国落地,成立了中国公司。



阿海珐集团要摆脱噩梦般的财务压力,急需一个超大型项目来达成某种愿景一样的东西,那就是这个中法核循环项目。


而它的中方伙伴,在乏燃料的商业布局上,已经有项目在手,也需要中法核循环这个大项目来扩容规模。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明白了:乏燃料处理是个全球性的核商业增长点,中法希望合作分得一杯羹。但是借助政府优势推行的产业计划,在上层推销成功的时候,项目惯常的上层路线未能获得民众认同。



乏燃料乃至于核循环利用的科普压力相当大。解决途径有二:一是解释、说服,这么做有成效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或影响项目周期;



二是压一压,悄悄上马,就像诸多环境事件之后所做的那样。


检索新闻可以发现,连云港可能怕引起恐慌,在核循环报道中使用了诸如“核能可持续利用”等词汇,似乎是要抵消“乏燃料”“核废物”等高敏感的词汇。



在“中法政府鼎力支持”这个大旗下,小小的连云港政府尤其是职能部门,恐怕只有统一口径。如此一来,其实也造成核循环的相关内容讳莫如深,更加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与负面解读。




叹:


近十年来,环境维权此起彼伏,但是在压服的虚假印象下,对环境项目缺乏前期说明与通透解释,一旦民变就上强力弹压,而后趁虚而入,项目依旧。这种做事的逻辑会像瘟疫一样蔓延,成为懒政效仿的东西。如此一来,也省事,无心科普,可也同时也丧失了官民和解的机会。


总结这些年来环境维权事件可以看出,民众担心的倒不是技术,而是对技术的管理水平非常不放心。而政府采取讳莫如深的立场上马项目时,往往加重民众的不信任,所以大多数环境事件的肇始,都深植于管理荒。政府越是单向度地做技术无忧的保证,反而会加重社会疑虑,从而隔阂深化,恶性循环。


对一个小区建设变电站都会心惊胆战的社会来说,政府不由分说地为核废物项目作背书,其触发的将是民众非常脆弱的安全神经。社会是有记忆的,社交媒体也有记忆,但恰恰是无记忆的政府每每拉响引线,用多少年都不长进的行政为项目护航的粗糙手法,导致事态恶化。


相较于台湾的废核运动,连云港这事为大陆环境事件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别,一个很高的环境维权级别。但正如海峡两岸对比可见,台湾的废核四运动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这边,起点还仅仅停留在信息沟通这个低层次上,也不由得让人慨叹。


这些年来,在连云港发生的那些变化中,个人觉得核循环选址并不比在东连岛上开发商品房更让人心塞,也比不上海滨浴场那些恶小贩更令人厌憎,甚至不比抹掉新浦区这个名头更让人遗憾,南方官根本无心在苏北这个穷地方深耕,都是借机获得仕途资质,走得更远,留下的只是越来越差的山海环境,经济格局仄逼多年不见长进。


还记得,原先连云港火车站连接高公岛、通过黄窝的海边公路刚开通时非常漂亮,而后因为田湾核电站的原因一再建设,原生态海岸线受到极大影响,不忍目睹。这些年来,与连云港人毫无关系的核电站在海岛边运营,如果再计划在其周边营造核能循环,客观地说,这种在不大范围内密布核能产业的环境承受力如何,还真需要认真讨论。


用一句话概括连云港反核事件,那就是:中国与法国两家核能国企想要联手找块地方,施展他们号称价值千亿元的商业梦想,问题是,核能帝国的梦想与项目可能选址的社区生存产生了严重冲突。到底是生存让位于梦想,还是梦想与生存妥协?有话好好说,两下除了矛盾,是否还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比如讨论与对话?


——如果有,讨论能不能真正地开启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