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磊:区块链领域大部分商业模式会死得很惨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肖磊看市 Author 肖磊

作者:肖磊看市

公众号:kanshi1314



关于思考商业模式的问题,对投资是有很大帮助的,一个不愿意去思考商业模式的投资者,实际上可能连合格都算不上,更不要说去赚超额利润。因此,商业模式问题,不仅仅是创业者的问题,还是投资者的问题。


在讲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之前,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最近对一些重要领域商业竞争的思考,以便更好的把区块链商业问题讲清楚。


在电商领域,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竞争格局,但我们会看到阿里巴巴和京东等的竞争,实际上是更体现在非常明显的低价和促销活动中,淘宝有双十一,京东618购物节,还有什么双十二、520等等,总之,就是降价促销,团购打折。



这似乎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在我看来极不平常,这是一个潜在的共识。


所有面对普通大众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基数在数亿人之上的商业模式,物美价廉是最基本条件,甚至价廉更重要一些。沃尔玛的口号是,天天低价,宜家家居也主打平价家居。就连我们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的麦当劳、肯德基,几乎也在天天做各种特价活动,优惠券随处可见。也就是说,针对普通大众的商业模式,低价永远是最根本的逻辑。


如果是一个小众市场,低价反而不管用。这里特指大众市场,大众领域低价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低价的重要性,并不是我们理解的用低价去刺激消费者,或者说打价格战。低价是一种整体的产业链运行成本控制问题,是一种系统性竞争力模型。


前两年,共享汽车非常受到欢迎,但自从滴滴吞并了快的和Uber,这一市场迅速陷入了垄断状态。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个市场已经被滴滴赢家通吃的时候,美团宣布杀入共享打车领域,而且迅速获得了整个市场接近三分之一的份额。最近,快的打车的创始人陈伟星也再次出山,利用区块链技术逻辑,重新进入共享汽车领域。


不是吹牛,我在几个月之前,跟朋友有过激烈的争论,我说滴滴的位置,绝对会有更多的人去挑战,滴滴并没有建立起来大众消费的壁垒,根本的原因是放弃了“低价”。可惜,我没有写文章,也没有录音,没记录下来。但我的逻辑是非常清晰的。


说一下我的亲身体验,我每天从家到办公室,路已经非常熟了,滴滴打车每次导航都会走最堵的那条路,我每次会给司机纠正路线,如果滴滴这个打车软件是智能的,应该在连续数次之后,给我调整过来,可是每次都会选择我不愿意走的那条路,我每次的纠正似乎没什么用。也许是地图的问题,也许是系统的问题,总之,我认为这不符合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滴滴应该是一家大数据公司,而不是一家只顾现金流的出租车公司,也许滴滴把大数据都用在如何“杀熟”,以及搞顺风车贴超短裙标签上面了。



当然,滴滴的问题还有很多,我想再说一个根本问题。我从家到办公室,如果直接出门打出租车,是37至40块,滴滴每次都超过40(价格最低的快车),这个是极其不正常的,共享汽车反而增加了打车成本。至于效率问题,其实共享汽车并没有太多的提升,因为你不可能飞起来,路线选择是极其有限的。


那我的结论是什么呢?作为大众消费领域,滴滴没有建立起来持续低价的商业模式,反而开始自以为是的攫取垄断性现金流,使得大众的打车成本竟然高出了出租车这个备受诟病的垄断机构。鉴于此,我当时的判断是,这个行业一定还没有终结,竞争者一定会出现。


大家再想想,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其实如果他们两家都不做广告,不做投放、促销等等手段,实际上大家也会持续的选择去消费,因为市场上已经没有其他品牌可选,但为什么这样的企业还会竞争性的去做营销呢?而且每年都会花重金去聘请最红的明星来拍宣传片。道里很简单,消费是商业的逻辑,是供给创造需求,营销本身就是在创造需求、灌输消费习惯,稍有懈怠,可能就会有竞争者乘虚而入。



打车领域重新开始进入激烈的竞争状态,根本的原因在于,滴滴已经把自己当成一个拥有品牌、渠道壁垒的企业,当成是一个靠被动需求推动的企业,类似于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这个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别说滴滴,就连百度这样的企业,也会因为没有主动去创造需求和升级自我价值,而最终在竞争市场面临很大的困难。


很多人觉得谷歌发展人工智能,是因为有了新的梦想,其实没那么高尚,当谷歌发现,搜索引擎最终的竞争力是持续拥有可信的技术和大数据处理能力,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最终极的品牌定义。当谷歌的机器人打败了全球围棋冠军的时候,你可能不再怀疑谷歌的技术,消费者的信任度会更高,这就是品牌的壁垒,也可以说,谷歌发展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在做营销,就像法拉利等要去参与F1赛车一样,你真的以为是为了赛车吗?它仅仅是要证明,我的发动机在赛场都这么牛,所以造出来的跑车就是最好的。



我在去年年初百度股价低迷的时候,推荐过百度的股票(目前看涨幅超过40%),因为当时陆奇加入之后,百度的战略方向放在了人工智能,有几次甚至把无人驾驶汽车搞到了北京的北三环,遭交警罚款什么的,轰动效应明显。很多人认为这是炒作,我反而认为百度开始走谷歌的路子,太对了,就是要在这个方向上搞营销。如果哪天百度说,百度的智能驾驶系统发起了全国巡航,战胜了人的驾驶水平,竞争者会望而兴叹,品牌拥护者会竖起大拇指,因为技术创造的极限,就是商业的最高价值。


然而,百度辞退了陆奇,把所有的宝,押在了爱奇艺视频网站,以及新的竞价模式上了。这在我看来,只不过是被资本利用之下的一次本末倒置。经过了滴滴和百度这两件事情,我甚至觉得华尔街在故意毁掉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中国的创业者对抗投资人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这注定了最终只能成为一个赚钱的机器,而无法建立起来科技壁垒。联想等就更不用说了,一个踏入资本市场多年的企业,一个拥有强大资源的企业,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和投入,还不如一个没有上市的华为的零头。


在美国,像乔布斯、马斯克这种人,根本不会搭理投资人的,所以他们可以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最终也不会让投资人吃亏。另一个例子是,数字货币里面,一个叫Daniel Larimer,江湖传闻的BM(Bytemaster),做了一套数字货币的开源软件,简称EOS,融资超过39亿美元,但投资人几乎没有任何约束他的权力,甚至连一份邮件式合同都没有。所以他们不会成为资本的奴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科技强大的其中一个原因。


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这就要回到目前区块链的很多商业模式,需要从根本上研究其运行的逻辑和成功的概率。


前一阵,参加朋友一个会,遇到了金岩石老师,他回忆了一下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的情况,在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前,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上市公司和私人飞机,泡沫破裂之后几乎啥都没有了,然后选择了回国。


科技潮流带来的财富效应,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因为有巨大的财富效应,人们的创造力开始转移,从具体的技术变革,转移到市场营销。满足炒币需求,成了最大的需求。这就跟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之前,其实炒股的需求,远远大于对互联网技术的需求,其结果是很恐怖的。


区块链的商业模式,首先要考虑,是不是一个未来要满足大众消费的技术,比如搜索、信息传输、门户看新闻、社交、电商等等,如果是基于满足这类需求,区块链技术似乎显得不符合时代,反而成了科技手段的一种倒退,因为区块链会让搜索、信息传输、社交、电商、游戏等速度变慢,所消耗的电力、时间、环境等成本更高。



那么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依然愿意接受比特币这样转账非常慢,手续费非常高的区块链技术呢?如果不理解这一点,对区块链更多商业模式的思考,就会犯极大的错误,花很大力气解决了半天,结果发现是个伪需求。贪婪和羊群效应会让人变得比猪还要蠢,一些常识,总能找到足够的荒唐理由去反驳,再加上资本和情绪的水涨船高,自然就看不清谁在裸泳,可能裸泳者本身也忘了自己裸了。


但一定要清楚一点,潮水一定会退去,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将来也会在区块链行业重演,大部分当时看上去很好的商业模式,实际上瞬间可能就归零解散了。


如何真正深入的理解区块链台前的假象,以及台后各类商业模式,从中发现战略性投资机会,厘清所从事的业务,肖磊看市私投社下一节课将全面做出分析,欢迎订阅。另外,需要备注一下,全年课程5800,最初该课程定价只有1250,未来还会继续涨价,请尽快订阅,因为思考的成本越来越高。


转自肖磊看市 作者 肖磊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