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学得了新加坡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未来城视 Author 城管队长


昨天(2020年8月28日),在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举办的第十届深圳房地产盛典上,深圳住建局局长张学凡等人发表重要讲话,最受关注的政策信号是:

“深圳要学习新加坡模式,力争让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

这个提法并不新鲜,早在八九十年代,深圳就开始向新加坡学习,宽度达120米的深南大道就是学习成果之一,保障房也是当年的功课之一,只不过1998年全国范围内取消福利分房后,深圳也停止了保障房计划。

面对深圳房价压力,深圳再次提出学习新加坡,但学习的对象和自身的条件是怎样的呢?城管队长分析一二。

先看一张图表,对比保障房在新加坡和深圳住房结构中的份量。

数据来源:深圳房博会等,具体见文末

截至2018年3月底,约81%的新加坡居民住在组屋中,其中出售的有98.6万套,出租的有6.0万套。大量的居民可以住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房中,并且允许居住5年后,售卖给同样符合资格的申请者。

相比新加坡保障房和商品房4:1的比例,目前的深圳正好相反,为1:4。按照规划,深圳在2035年,保障房和商品房比例将达到5:9,接近50%,与新加坡的差距仍然遥远。

需要强调的是,拥有2200万实际人口的深圳,保障房和商品房其实都不是住房中的主力,住房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不合法的“小产权房”。由此可见谁在承担深圳的住房重任,也可以解释深圳的商品房又为何接连上涨。详见城管队长文章:最新深圳房产分布图

张学凡也在会上道明了深圳人均住房面积低的缘由:“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还有70%多的人口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占深圳住房面积的54%左右。

得益于组屋计划,从2000年至2017年,新加坡的房价一直保持平稳,其涨幅大大低于香港。

新加坡、香港、深圳三个城市都土地狭小、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巨大,但房价表现却差异甚大。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保障房在整个住房结构中占比越少,其房价上涨就越猛烈。当然,一个城市的房价是否大涨,这不是充足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


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的人口是570万,约有100万套可售组屋,深圳2035年预计常住人口2000万(实际人口可望达到3000万),差不多也是100万套可售公住房——如果能够顺利建成的话。

学习新加坡非常值得赞扬,但达到新加坡“居者有其屋”并抑制高房价的效果,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end-
后台回复“讲话”,可查看住建局局长讲话全文

附数据推理过程:

深圳住房情况:
深圳目前公共住房约为50万套,商品房190万套,未来按照2035年170万套住房供应计划,公住房占170万套的60%,商品房占40%,那么,未来公住房可以达到50+102约150万套,(其中可售部分预计占到三分之二),商品房则为190+68约260万套。公共住房:商品住房为5:9。
数据来源:深圳2018房博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香港住房情况:

新加坡住房情况:
数据来源:
连宏萍,杨谨頔,李金展.社会文化视角下新加坡住房 政策的成功历程与新探索———兼谈对我国住房政策的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19(9):146-151.


转自未来城视 作者 马强壮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一键投资港美股,附赠阿里巴巴股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