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醋醋 | 科技为何必须向善?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醋话集 Author 醋醋



2020腾讯科学WE大会,一个重量级嘉宾是斯蒂芬·温伯格。

作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代物理标准模型奠基人之一,温伯格不光有科学上的成就,在工程上也有两刷子。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先驱,美国超级超导对撞机就是他主持的,在醋醋《杨振宁最后一战》中,温伯格戏份很多。

温伯格一生的追求,就是突破自己一手创建的物理标准模型,后来他一度把希望寄托在了超弦身上,今天的WE大会演讲,87岁的温伯格集中阐述了4个问题。

什么是标准模型?我们如何建立了这一模型?我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模型不完美?以及未来的希望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温伯格在演讲中没有提到超弦,他强调了一组奇怪的数字。

比如一些基本粒子的质量比是10或100这样的数字,而电荷比是1或10的因数,此外还有一个数字不得不提。

电子、夸克与具有作用力的粒子的质量都取决于同一个质量参数,这个参数大约是质子质量的250倍。

250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温伯格作为一个老美,也觉得这个数字特别,难道是因为特朗普?

言归正传,温伯格认为这些数字很可能藏有宇宙的深意,希望后来人来揭开其中的物理学意义。

他说不高兴不满意,因为忙活了一辈子的标准模型解释不了引力,这也是所有科学家的宿命。

科学总是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发现更大的问题。

温伯格在腾讯WE大会上发表视频演讲

1



温伯格的梦想是把引力统一进来,与电磁力、强力与弱力合成一个力,这是物理学最前沿的理论,需要千亿工程验证。

超级超导对撞机就是因为花钱太多,连土豪老美都受不了连连喊停,中国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同样面临资金的问题。

最抽象的科学理论,需要最花钱的科学工程,这是当代科研的特色,这不仅考验科学家的理论功夫,同样也考验找钱的能力。

100多年前爱因斯坦动动铅笔就能鼓捣出相对论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还是近年来对纯理论科学家的工程要求,而早在近300年前的工业革命,就出现了有科学素养的工程师。

如果评选有史以来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事件,工业革命恐怕要高票当选。

计算机科学家、《全球科技通史》作者吴军将其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

醋醋不用“伟大”这个词,倒不是轻视工业革命,而是“伟大”的主观色彩浓厚,各人对其定义不太一样,“影响”要更加客观。

工业革命到底有多牛,吴军讲了三个它带来的结果,一个是我们收入的巨大递增,二个是我们人均寿命的巨大延长,三个就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

工业革命的确改变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但是未必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多大改变,大多数饮食男女的思维方式跟几千年前差不多。

准确地说,工业革命改变了工程师的思维方式,让鲁班像牛顿一样思考,这个结果带来了前两个结果,使工业革命成为影响人类最大的历史事件。

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来源于科学思维: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实验思路→进行实验研究→得到结果→分析结果→提出新理论→进一步实验→得到更多结果→推广并证明理论→发现新问题。

他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制造生产,保证成功是可以叠加和复制的,而非单一与偶然,这就是系统的成功。

从此科学与技术合体,简称科技。

2



科技一大特点就是不会犯重复性错误,可叠加可复制的成功在时间与空间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指数增长。

然而,这样的成功与增长表现在生产力上,生产关系并没有迎头赶上。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突然爆发将撕裂生产关系,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至今人们还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迷惑不解,一个衣食无忧贸易频繁的欧洲,怎么就因为一次刺杀事件大打出手,血流成河呢?

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不是马克沁机枪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跟欧洲过去的战争一样,打完后马照跑舞照跳。

这就好比几个大汉赤手空拳打一架,晚上喝顿酒就好了,但是如果动刀子见血,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从马克沁机枪到坦克飞机再到原子弹,科技创造的武器威力与人类战争伤亡均是呈指数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约1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约7000万。

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将使用什么样的武器?他耸耸肩双手一摆,我只晓得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武器是石头棍棒。

科技既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人类。

3



诺贝尔奖获得者、电磁力弱力统一者、标准模型奠基人、超级超导对撞机主持者……这些头衔之外,温伯格还有一个鲜为人知身份——

《原子科学家公报》发起人委员会成员。

这个组织的创立者是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曼哈顿工程负责人奥本海默是第一任主席。

标准模型另外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奠基人,格拉肖、已故的萨拉姆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此外还有大众熟知的霍金,刘慈欣的偶像科幻大师克拉克等大神。

最新一届发起人委员共有32人,包含了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政治方代表有加尼福利亚前州长小埃德蒙·布朗、前联合国裁军事务副秘书长贾杨莎·达纳帕拉、国际核不扩散与裁军委员会联合主席加雷斯·埃文斯。

1945年7月美国首次试爆原子弹,8月投向日本广岛长崎,12月拉宾诺维奇和戈德史密斯创办了《原子科学家公报》,他们参与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希望借助一份公开的出版物向公众警示核武器带来的生存威胁。

以这份出版物为阵地,集合了一批参与曼哈顿工程的核物理学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

因为我们创造了它们,所以我们能够控制它们。

这个它们,就是人类打开科技潘多拉魔盒释放出来的危险品,可以威胁到自身存在,比如原子弹。

创造出原子弹的核物理学家尽可能地控制了它,贯穿发明到使用的全过程,至今仍未酿成世界范围内的核大战。

原子弹建立在中子链式核反应上,利奥·西拉德在1933年构想出这个技术,并在1934年在英国申请了专利,不是为了牟利,而是要求英国政府将专利纳入保密。

此后西拉德又游说了玻尔、费米等核物理学届的扛把子共同保密,不在国家科学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但是约里奥-居里法国研究小组不为所动,于1939年在《自然》杂志上公开发表了论文。

看到原子弹的技术无法继续保密,西拉德退而求其次推动美国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来原子弹,他在1939年给罗斯福写了一封信阐明厉害,并拉上爱因斯坦签名给这封信增加了份量。

这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西拉德之信,直接促成了美国的曼哈顿工程。

不过1945年科学家们阻止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失败了,于是他们帮助苏联尽快制造出来原子弹,与美国达成核平衡,终止了核大国之间的战争。

俄罗斯解密档案显示,1949年苏联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其实就是美国钚弹“胖子”的仿制品。次年爆发朝鲜战争,美国用尽一切常规武器,终于没有扔下原子弹。

事实上,在原子弹制造出来之前,西拉德就预见到原子弹可以作为和平的载体,如果对峙的双方都拥有它,就会在保证相互摧毁的核威慑下实现和平。他从最开始的保密到乐于见到原子弹技术的分享。

许多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给苏联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情报,因为苏联情报网被破曝光的就有以克劳斯·福克斯为首的“剑桥五人”,而大部分至今还处于保密状态。

比如代号为“珀尔修斯(Perseus)”的间谍材料没有公布,他发挥的作用不低于富克斯,其他还有诸如代号“量子(Quantum)”,“火星”等人的身份至今无法搞清。

曾经在“曼哈顿工程”中与福克斯共事过的物理学家汉斯·贝特(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这样评价福克斯:“他是唯一一个真正改变历史的物理学家”。

西拉德、贝特都是《原子科学家公报》发起人委员会成员。

4



1947年《原子科学家公报》封面印上“末日时钟”(Doomsday Clock),开始被设定在午夜11:53分,12:00是核战争爆发的时刻。

此后73年,末日时钟被拨动了25次,至于什么时候如何拨动,发起人委员会的意见很关键。

这是世界上最具现实意义而非虚言恐吓的警钟。


2020年1月23日,正好是新冠疫情爆发武汉封城的那一天,在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的见证下,末日时钟拨动至11:58:20,离12:00仅有100秒。

这打破了1953年11:58的记录,前一年美苏两国都进行了氢弹实验,朝鲜战争进入白热化爆发了上甘岭战役。

当时拨动末日时钟并未考虑新冠疫情以及今年急剧恶化的国际形势,冷战结束多年,为何形势更加危急?

《公报》声明写得很明白,人类长期面临核战争与气候变化的威胁没有得到改善,又新增了生物恐怖、人工智能等破坏性技术,但最大的威胁是网络信息混乱加剧了这些威胁。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感受,近年来兴起的社交网络谣言与与极端观点正在撕裂社会共识,人工智能推送信息反复加强受众的喜好认知,大家只相信愿意相信的,而不是事实与真相。

在国内还是仅局限于虚拟社会的冲突,在国外,这种虚拟冲突早已在剧烈冲击到现实社会。

极端组织ISIS就广泛利用社交网络传播极端思想吸收成员,以致21世纪的今天居然出现了比古代还残忍的恐怖行为。

在美国网络信息已经严重影响了政治生态,特朗普当上总统是社交网络一大产物,其表现出浓厚的推特治国民粹化决策特点,削弱了国际互信。

《三体》推演了先下手为强毁灭对方的“黑暗森林”法则,是缘于信息匮乏导致的“猜疑链”。而在信息过剩混乱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导致“猜疑链”的产生。

《公报》声明援引了一篇2019年6月28日发表的论文《网络信息战带来的生存威胁》,作者赫伯特·林(Herbert Lin)在斯坦福大学及胡佛研究所任职,专研网络政策与安全,2016年曾就职于奥巴马政府的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

论文假设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今天,铺天盖地的网络喷子将在社交媒体上引爆情绪,肯尼迪总统根本没时间与国家安全委员会讨论发表慎重讲话,更可能第一时间发布一条推特:


如果‘小火箭人’威胁我们,我们将别无选择,只能彻底摧毁古巴。


当年肯尼迪的讲话字斟句酌,甚至都没提封锁,而是用的“隔离”二字。

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一场高风险的危机就有可能升级成为全面的核战争。

5



物理学伤害肉体,电子学混乱思想。

由于肉体受到思想指挥,电子学发挥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物理学,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工业革命是信息革命。

赫伯特·林忧心忡忡地指出,网络信息混乱不仅加剧了核战争与气候变化的威胁,其本身也在成为一种生存威胁。

互联网上不仅可以文字造假,声音视频也能做到真假难辨,其结果是以幻想、愤怒和恐惧替代逻辑、真相和现实,将终结文艺复兴以来根植于实证之上的启蒙运动。

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在他讲述20世纪思想史的《惊骇之美》中文版序言中提到,无知正在世界大范围蔓延,美国尤甚。

沃森提到一项近期调查显示,42%的美国受访者认为人类自宇宙伊始就存在地球上,而有20%的受访者仍然相信太阳围着地球转。

另一个典型案例,因为有人喜欢,YouTube算法每天都在变着法地给人们推送“地球是平的”的内容,“地球是圆的”则被他们当作阴谋,而且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这种阴谋论。

这个事件的高潮是,今年2月,因为想证实地球是平的,美国发明家迈克尔休斯在用自制的载人火箭进行发射测试后,坠地身亡。

正如当年核物理学家为了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四处奔走一样,掌握信息科技的大公司在加快信息流通之际,也应该致力于信息的真实可信,避免互联网成为一条信息浑浊的河流。

1999年,谷歌为了筹集发展所需资金而引入了商业资本,谷歌创始人之一阿米特·帕特尔和一些老员工们担心,未来迫于资本对于利润的追逐,可能会发生“人为更改搜索结果排名”的情况,于是阿米特·帕特尔推动谷歌将“不作恶”写进自己的行为准则。

2019年,腾讯将公司的使命和愿景都统一成了一个词:科技向善。

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当年核物理学家为了控制原子弹做出的努力,创办《原子科学家公报》,拨动末日时钟,固然出于科学家的良知,更重要的是,世界上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原子弹。

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那一刻,奥本海默震惊之余用梵语说了一句话:

"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这句话出自印度史诗《薄伽梵歌》,前面还有一句“漫天奇光异彩,有如圣灵逞威,只有一千个太阳,才能与其争辉。”恰如核爆的场景。

其他为善为恶,太阳照常升起。科技为恶,不仅危及整个社会也包括自身,后果就是整个社会包括科技也不存在了。

这就是为什么科技必须向善。

今天除了通过出版物来表达科技向善,更有效的方式是腾讯等科技公司完善社交网络的规则,让信息河流变得清澈。

以及创办科学WE大会,拉近公众对前沿科技的认知,要防止科技为恶,首先我们要认识它理解它,不能光是依靠一群科学家来守护。

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6



2020年,是“暗淡蓝点”照片被记录下的三十周年纪念。

1990年,在外太空漫游了13年“旅行者1号”即将迈入太阳系的边缘,它回过头来,花费六个月时间为太阳系拍下一张“全家福”。

令人失落的是,地球在这张全家福照片中并没有位于C位,而是一个毫不起眼仅有0.13像素的小点,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将其命名为“暗淡蓝点”。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一个蓝色的星球……我们都在那里过完一生,对于宇宙来说,它不过一瞬,提醒我们有责任,更有使命去保护和珍惜这暗淡蓝点,我们唯一的家园。”萨根指着它说。

“蓝点”也是2020年腾讯科学WE大会的主题。

让我们一起科技向善,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PS:

今天的WE大会,金星疑似生命证据发现者,天文学家、卡迪夫大学教授Jane Greaves也发表了演讲,醋醋与她有一场对话,有关外星生命的话题,亦关系科技向善,将在下一篇文章推出,敬请关注。

转自醋话集 作者 醋醋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