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评级江湖那点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投行圈子 Author 张敏

如何以通俗方式来正确认识信用评级?

        一  为在评级行业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倾情分享。


  1. 信用评级是对受评对象是否发生违约进行判断吗?

信用评级的含义在于“对影响评级对象的各种信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就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及意愿进行综合评级,并最终采用评级符号予以反映”。国内发债主体均采用人行评级规范中的中长期信用等级符号体系,该体系划分为三等九级,其中“AAA”为最高级别,表示“受评对象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从含义来看,信用评级等级越高,则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越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用评级是对受评对象是否发生违约进行判断,它只是对受评企业未来违约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1. 信用评级是投资意见或建议吗?

信用评级通过揭示风险,有利于解决债券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应借鉴信用评级分析而不是依赖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判断。虽然随着评级结果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评级结果的变化会对受评对象的信用实力产生影响,在受评对象出现信用实力恶化时,评级下调行动客观上可能加剧受评对象的信用危机,但是评级的发放仅仅是为市场新提供了一条数据和信息。它可以增加金融市场的信息流和流动性,但它不应该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参考的唯一来源,风险也应该由投资者独立判断。总之,评级仅是投资者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参考的众多意见之一。

  1. 出现违约就意味着评级结果是错误的吗?

出现违约,不一定是评级结果有误,有可能是未预料到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另外,分析师应对获取信息开展尽职调查,但无法也不会像审计师等那样做到详细的“科目重新构筑”,他们不是独立选取第一手材料,因此无法保证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完全的准确性和无误导性。尽管评级是一项前瞻性的预测,但它在本质上还是评级机构基于现有信息对信用风险所作的评估。不过,评级机构应该高度重视违约事件,及时分析并修正评级模型,更大程度上提高评级的前瞻性。

  1. 评级结果应做到适时性吗?

目前评级结果的适时性集中体现为评级是否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只是评级不是通过短期因素来分析短期营收情况的变动,评级更多的体现为长期的信用趋势。此外,评级需要通过评审会投票来消除偏见,相对周期较长,内部机制决定了评级无法对信息进行及时性反映。客观上看,评级适用性的提高有赖于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校正、评级机构大量的数据储备和分析师极为专业的判断,这些是国内评级需要努力的方向。

  1. 信用评级应做到跨机构可比吗?

如上所述,评级分析是一种观点,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评级方法和序列,信用评级等级无法进行简单的跨机构可比。但考虑到评级在市场上发挥的作用,评级结果所隐含的前瞻性预测具有可比性,而标尺则是公信力。它是检验评级结构适用性的最重要标准,也代表着评级机构的最宝贵的并赖以生存的资源——“声誉”。

  1. 信用评级应做到跨行业可比吗?

每一家评级机构的信用等级应努力做到跨行业可比。目前标普宣称,他们正力求在不同行业间达到跨行业可比。行业可比助于提高评级向市场传递出信息的透明度,也助于减少行业内固有思维给分析带来的弊端,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信用评级的质量。

  1. 投资人付费模式和受评人付费模式哪个更优?

没有绝对的更优。受评人付费模式目前最为诟病的是影响了评级的独立性,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可获取的广泛性。反之,投资人付费模式优点在于更大程度上保证了信用评级的公正性和独立性,但会造成只有付费的投资人才能看到评级信息,不利于市场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性。在目前情况下,没有哪一种模式更适合市场。其实,两种模式的改进均依赖于债券市场的完善和监管的健全。

8、国内评级最为欠缺的是什么?

笔者对中介机构应做好证券市场的“看门人”职责深以为然,而信用评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提高信用评级的差异化。国内评级结果目前主要集中于AA、AA+和AAA级别,并且向高级别序列不断集中。标普信评研究发现,中国市场潜在信用质量的中位数为[BBBspc],对应序列下,国内信用评级则主要分布于AA。虽然国内外市场评级结果无法直接对应,但国内市场的现状制约了信用等级的差异化。同样的AA、AA+和AAA级别受评企业,在信用资质方面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但符号却无法向市场传递出真正隐含的信用资质,这一现象的改变有赖于评级公司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写在最后: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评级的作用日益显著,但同时,质疑和诟病也伴随增长,尤其是在高信用等级企业违约增多及各种评级乱象陆续曝光的情况下,整个评级行业受到尖锐的批评。笔者认为,评级机构应虚心接受批评并进行深刻反思,及时总结并修正评级方法,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养,让声誉经得起时光的沉淀和市场的长期检验!同时,也希望市场以正视共勉替代简单指责,给本土评级一点信心,市场的不断校正必会伴随他们的成长,这也是金融中介乃至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经之路~


转自投行圈子 作者 张敏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版权声明:「华尔街俱乐部」除发布原创市场投研报告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WSCHELP微信联系删除。谢谢授权使用!


关于我们

华尔街俱乐部凝聚华尔街投行的高端资源,为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顾问服务,包括企业赴美上市、战略投资、并购、私募路演和投资者关系等。在投资理念和技术方面提供华尔街投行专家实战培训,为您进入华尔街铺设成功之路。联系我们:ecompo@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