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口袋公园计划
日前,关于何为“生活感”的讨论,在网上引发热议。为何越来越现代化的大都市,生活却在逐渐“荒漠化”?熟悉的烟火气成为一种记忆,逛逛老街长巷里的寻常角落也成为一种奢侈。
我们以“南京中新生态科技岛口袋公园计划”为例,来探讨都市日常的“生活感”,以人的尺度为准则,构建绿色生态的口袋公园体系,助力慢行生活网络的搭建,让人们可以在城市中随心所至散步、社交与活动,感受寻常生活的烟火与生气,重塑城市美好生活方式。
找回消失的“附近”
1.1 何为良好生活?
“虽然现代都市让人更容易远离邻居和陌生人,人最大的满足仍然在于与他人的合作,无论我们有多么崇尚隐私、热爱孤独,积极紧密的人际关系仍然是幸福的基础。建设城市就是分享城市,就像亚里士多德眼中的城邦一样,这是一个可以建设公共利益的地方,凭一己之力绝不可能完成。共享未来理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城市向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发起了挑战,我们不仅要一起生活,还要共同发展,因为我们是命运共同体。”——《幸福的都市栖居》
查尔斯·蒙哥马利在《幸福的都市栖居》中探讨了与幸福相悖的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只有回归人的尺度,才有可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图片来源于网络
1.2 时代反思
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与此同时,市民的情感需求也日益凸显,我们需要突破社交孤岛,来共同抵御不可预期的生存危机。
1.3 “碳中和”
“碳中和”是国内外近些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众多城市已着手实施自己的“碳中和”战略。零碳排放、碳补偿,是碳中和实施的两大核心,前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后者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依托绿色生态体系,构建低碳生活网,成为城市今后发展新经济的必要条件。
图片来源于网络
1.4 江心洲背景
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江心洲)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是长江之中的美丽洲岛,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中国和新加坡政府联手打造的未来城市模型。江心洲为城市居民规划了一座生态健康的堡垒,江心洲岛外围是完整的生态绿环,几个大公园构成了江心洲岛的生态绿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贯穿江心洲南北的中新大道将洲岛一分为二,东西两边在步行感受上割裂感严重。同时城市公共空间的缺失使得“原子化”的个人在城市无法形成聚集,洲岛依然缺乏城市活力。
幸而江心洲在规划之初为生活空间预留了一定的口袋绿地,几十个口袋绿地散落在江心洲岛上,其中一部分与中新大道连接紧密,这是这个项目的机会所在。
如何把这些散落在城市中的边角地变成容纳生活的场所,打破城市的“内部郊区化”,激活社区,从内向外辐射,重建社区连接,找回消失的“附近”,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
城市的“绿色神经元”
2.1 从“生态环”到“生态网”
江心洲的生态绿环、五大公园体系,超过50%的绿地率布局与慢行系统的规划,为碳中和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分散于三大核心板块的几十个小绿地,未来可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公共空间。外围的绿环向城市中心渗透,与口袋公园连接,形成“生态绿网”。
大公园体系承担着江心洲的主要生态功能,而藏于生活区的绿色公共空间,结合生态展示与生态教育功能,从内而外呼应着韧性城市的生态基调。
2.2 植入“神经元”,重建交往空间
“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城市活力。”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我们为江心洲三大核心板块注入三大不同的“神经元”,对应不同个性的生活场所——为北部居住与智慧办公版块植入“生活社交剧场”,为中部交通枢纽为核心的商业办公区域植入“城市活力舞台”,为南部文化教育版块植入“文化演绎中心”。三大核心“神经元”旨在以公共空间为载体,重建交往空间。
“最吸引人的,往往是其他人。”
口袋公园成为了人们便捷抵达的场所,人们在这里聚集、休憩、交流,生活剧场因此焕发勃勃生机。
2.3 重建城市与人的连接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的共同体的故事之中。”
——《追寻美德》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
三十个口袋公园分散在生活社区中间,办公空间的缝隙里,城市转角的惊喜中,成为城市的生长细节,与城市中的人不期而遇。
同时这些公共空间也将成为社区营造,居民共建的载体,居民共享生活舞台,集体记忆赋予城市温度,而这温度的背后,更多的是居民对于城市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2.4 注入“有趣的灵魂”
“什么样的城市适合游荡呢?答案是有文化纵深感的城市,也就是有“鬼魂”的城市。
——西川
公共空间的场景与内容为城市缔造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伴随节日庆典,文化事件,艺术展示的发生,有时间痕迹的叙事景观也为城市增添了精神意义。公共空间不再受限于物理空间的大小,在时间的维度里,它们终将成为精彩生活的发生器。
“出行的5分钟与抵达的500米”
“为了城市活力,规划必须促进连续的街道邻里网络的形成,它是城市孩子们可以安全健康地成长、大人们可以交流的公共空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空间结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3.1 “出行的5分钟”
江心洲的三十个口袋公园,不是耗时到达的目的地,而是随手可得的城市客厅。
在五分钟的生活圈里,有江心洲为居民准备的步行交通系统,而口袋公园的出现,让步行体验不只是重复的人行道,道路作为连接,也作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以口袋公园为一个个核心,形成连续的城市公共空间界面,进而形成有温度的城市街区。
3.2 “抵达的500米”
口袋公园作为社区内部的“绿色神经元”,持续的活力与能量输出依赖于合理范围的可达性。原本彼此独立的大公园在慢行系统与活力节点——口袋公园的连接之下,形成500米辐射半径的大公园体系,公园城市由此形成。
3.3 生活的沉浸感
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的公共空间载体。
——《上海街道设计导则》
1917年的底特律伍德沃德大道,有轨电车和私家车缓缓前进,街道由每个人共享。而在下一个十年,汽车用速度改变了这一切。(引自《幸福的都市栖居》)
当下的生活,受限于多重因素,重回共享街道不能一蹴而就。通过分散布局,便捷可达的公共空间连同慢行道,形成安全有趣的步行街区,让市民重回街道,也让生活的气息以公共空间为核心向城市生活蔓延。最终连接公共空间的不只是慢行道,人群的行为也将驱动公共空间的彼此连接。
持续生长与变化的公共空间
以“口袋公园计划”为契机,让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生活的剧场,让人与空间发生良性互动,持续推动公共空间更新生长,这是我们的初心。
我们赋予公共空间功能,满足使用者活动安全、情感交流、精神寄托等一系列需求。而公共空间也因为使用者行为的叠加获得生长与变化。城市也因为这些有趣的、生长的公共空间,持续带给人们惊喜与感动。
我们希望,以公共空间为媒介,重新拉近人与人的关系,重塑生态人文城市,缔造有韧性的幸福感。
项目名称:“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口袋公园计划”景观概念规划
项目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江心洲
项目规模:212044㎡
设计团队: 安道景观第一事业部 安道市政文旅事业部
业主: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文字提供:谷明
效果图设计:江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