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坤、达辉、海问、通力,起薪2万/月的内所律师背景全解析

2017-07-19 WE律聚人 法学院申请专家

 编者按:

随着海问的涨薪,目前入门级起薪达到或者超过2万/月的内资律所已经多达6家,分别为方达、海问和达辉:2.2万/月;君合、通力、汉坤:2万/月(具体可见:法科生,你们越来越值钱了你们自己知道么?)。高薪是一家律所实力和对人才渴求的具体体现。但是高薪自然也对应着高录取标准。比如今年一家起薪超过2万/月的红圈所录取的就是主编君那些在美国宾大、伯克利等著名法学院就读的LLM朋友们。见微知著,可想而知这些起薪2万/月的内资所对于候选人的要求都不会低。


随着内资所的薪资逐渐提高,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逐渐增强。据说君合的起薪上涨为2万/月后,JD申请该所的数量大幅增加。那么这些律所对律师的录取标准是怎么样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律师具有什么样的学历、素质和能力?我们特意将这四所起薪达到或者超过2万/月的内资所的律师背景进行了全面汇总,按照汉坤、海问、通力、达辉的顺序一一展示,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此外还有君合和方达的律师背景分析尚付阙如,我们也将尽量在近期献上。


注意,这些律所中有些只公布合伙人和资深顾问的背景,因此数据统计可能会具有偏差,还请留意。

作者:WE律聚人团队


本文著作权归“WE律聚人”微信公众号独家所有,未经允许,不可转发到其他公众号或网站,仅标注出处无效。如需洽谈转发事宜及后续的商业合作,请在WE律聚人公众号后台留言,小编会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WE 律聚人


Part 1 汉坤律师事务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将应届生的Entry Level调整为2万元以上的中国律所有5家,分别是汉坤(国内首家)、达辉、君合、方达、通力、海问。

 

汉坤作为国内首个步入2万元“俱乐部”的律所,对广大法学院的学生和年轻律师的吸引力自然不言而喻。但是在用人标准上,即使是招聘实习生的门槛都非常高,如果想要拿到return offer,更是难上加难。团队经过一个月的调研,充分分析了当前法律市场的整体情况和目标律所的招聘需求,并对汉坤官网上公布的179位律师简历进行分析以后,得出了以下数据,可供想要进入2万元“俱乐部”的年轻律师和法学生做一个职业上的规划和参考。

1

关于汉坤


汉坤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专长于投融资领域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目前有北上广深四个办公室。据2016年度的《钱伯斯亚太概览》,汉坤是投资基金第一梯队中国律师事务所,尤其是在中国区航空、资本市场、公司/并购、医疗、私人股权及TMT领域,堪称杰出律所。


2

办公室

汉坤一共有179位律师,北京113位,上海52位,深圳18位,香港1位,同时属于2个办公室的有5位律师,北上3位,北深1位,北港1位。



结论:北京汉坤为主,招人数量最多。


从图中可看出,北京是汉坤律师事务所的主要办公室,上海次之,深港人数较少。北京所人数多,自然招聘需求和业务量也相对较多,法学生投北京总部的实习或工作,录取几率可能相对较大。



3

业务领域


汉坤有8位律师被评为钱伯斯或者legal band等级的荣誉。做为擅长资本市场、公司并购、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的律所,基本整个律所的人员均有该业务(除只从事其他业务的12位律所外),另外,有9位律师从事飞机航空领域,21位律师从事知识产权领域,1位律师从事家事法领域。



结论:金融资本为主,知产航空为辅。


作为投资基金、TMT(科技、媒体和通信)的第一梯队中国律所,汉坤在并购、反垄断、银行金融、房地产、资本市场及知识产权领域均有杰出表现。对于想从事该领域的年轻律师来说,汉坤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类业务领域所伴生的企业文化,往往具有紧跟时代的年轻与活力。



4

实习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能进入汉坤所的年轻法学生和年轻律师们,大多数都具有耀眼的在校实习经历。在简历中列出实习单位的46位律师中,11位具有红圈律所实习经历,17位实习于外资律所,17位实习于普通中资律所,4位实习于国内外高等法院,8位有外企法务部的实习经历。



结论:红圈外所实习,迈入汉坤门槛。


实习是获得工作的敲门砖,想要拿到2万元的起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拥有律所的实习,特别是著名的红圈律所、魔术圈律所、Vault 100律所的实习经验,对想进入汉坤的法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编的个人经验而谈,在律所的面试过程中,往往问到的问题也是之前的律所的业务领域和实习经验,越厉害的律所,问的问题专业性越强。所以法学生不仅仅要在校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5

工作经验


据统计数据,至少有108位律师在进入汉坤之前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31位律师曾就职于红圈律所,43位就职于外资律所,45位有普通中资律所经验,4位律师曾就职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法院),8位律师做过法务,7位律师从其他行业跳槽到汉坤(多为税务证券行业),1位律师现仍兼任著名高校的法学院教授。



结论:中外律所跳槽,工作经验为重。


律师的行业流动性较大,对于主攻非诉领域的汉坤律师们来说,跳槽者多数都拥有相当长时间的律所工作经验(甚至有大量其他律所的合伙人跳槽加入汉坤)。对于年轻的律师们来说,如何从诸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外资律所、红圈所、国内著名律所的工作经验,是使年轻律师能够出类拔萃的关键。



6

教育背景

1

综述

在汉坤律师的最高学历方面,有8人最高学位等级为博士,152人为硕士,19人为学士学位。只有本科学位就工作的律师非常少,一共有19位,占总人数的10.6%。11位律师来自于五院四系,占比57.9%;3位来自211高校,占比15.8%;3位律师来自于非985211高校,占比15.8%;2位律师来自于海外本科。另外,在这些律师之中,4位律师有双学位经历,1位有海外交换经历,他们往往是上个世纪的大学生。



结论:研究生为标配,本科生实力强。

2

本科学校

在汉坤律师们的本科阶段教育背景中,传统法学强校五院四系占据大壁江山,占总数据的49.7%。剩下的律师来自于985高校,211高校,非985211高校的,大约各占1/6。来自海外高校的本科人数较少。



结论:五院四系为主,多元经历亮点。


其中,21位律师本科所学专业并非是法学专业(大多为理工科、英语专业、管理类专业),占11.7%,31位在本科阶段拥有双学位,占总人数17.3%,10位在本科阶段有海外交流经历,占总人数5.6%。

 

本科来自五院四系的律师共有89人,985高校36人,211学校共26人,其余非211985共23人,海外本科共4人,未注明本科者1位。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3

研究生学校



  •   A.国内研究生学历  

共100位律师拥有国内研究生学历,其中法律硕士22人,占比22%;法学硕士71人,占比71%(国际法方向19人,占比26.8%;经济法7人,占比9.9%;民商法12人,占比16.9%;知识产权法2人,占比2.8%;其余未列明方向的人有31人);工学硕士1人;未标注硕士专业的有6人。

 

五院四系高校的研究生共62人;985高校的研究生共21人;211高校共10人;其余非211985高校的研究生共7人。



结论:五院四系是主流,法学硕士更吃香。


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   B.国外研究生学历  

共72位律师拥有国外研究生学历,占总人数比例的40.2%。其中有LLM学历的有71人,有国外理学硕士学位的有1人。



结论:英美LLM是标配,Top14是助攻。


LLM中有43个美国,13个英国,6个香港,6个欧洲,1个加拿大,2个日韩。另,1位律师有港美双硕士,1位英美双硕士,1位美国双硕士。

其中列明学科方向的有17人,1个法哲学,3个国际法,1个税法,12个商法和公司法方向。


在美国LLM中,Top6学校的有10人,占比23.3%;Top7-14的学校有20人,占比46.5%;Top15-20的学校有7人,占比16.3%;Top21之后的学校有6人,占比14.0%。


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   C.博士学历  

另外,博士学历也是现在律师不断追求的教育方向,虽然人数较少。据数据显示,在汉坤律师事务所,拥有外国JD学位的共8人(美国7人,欧洲1人),外国工科博士1人,中国博士1人。



7

职业资格证书


在179名律师中,有177位律师有中国律师执业资格,其余2人仅获得国外律师执业资格。另,有39位律师有国外律师执业资格,占总数比例为21.8%。其中,32人有美国纽约州(NY)律师执业资格,2人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律师执业资格,2人拥有美国华盛顿特区(DC)律师执业资格,3人获得香港(HK)律师执业资格。


另外,6人为为中国专利代理人,1人为商标代理人,1人有证券从业资格。且1人为欧洲律师,1人为香港高等法院律师,1人为美国专利商标局律师。

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结论:双律师证成趋势,多资格是助推器。



8

外语能力


179名律师均以中文为母语,且英文流利。另,14人掌握粤语,6人掌握小语种,包括韩、德、日、法、意(韩语3人,德语2人,日语1人,法语1人,意大利语1人)。并根据律师所在地域的不同,律师往往掌握了上海话,潮州话和客家话作为交流的有力工具。

 


结论:英语水平流利+小语种方言助攻。

 

对于年轻的律师来说,流利的英语水平是得到红圈所汉坤offer的必备要求。另外,因业务领域和地域的不同,掌握不同的小语种和地方方言,也是提升工作业绩的致胜法宝。



9

WE律聚人总结


通过一个月对汉坤律师事务所的调研,我们发现作为国内首个进入“两万元俱乐部”的律所汉坤律所,其门槛之高的确令人咋舌。高学历+海外经历+牛实习+强工作经历越来越成为年轻法学生的敲门砖。本科生进入汉坤的机会越来越小,19位本科进入汉坤的学生往往是上个世纪的大学生或者海外名校的本科生,而拥有双学位本科和海外交换背景的他们,往往成功迈入了汉坤律所。



对于现在年轻的法学生和律师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学历背景,并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得到丰富的实习和工作经验,才是成为“2万元俱乐部”律师之一的关键所在。


Part 2 海问律师事务所

自WE律聚人平台发布2017中国最高薪酬律所律师背景白皮书的前十篇(汉坤篇、众达篇、达辉篇、凯易篇、通力篇、盛信篇、竞天公诚篇、Reed Smith篇、环球篇、昆鹰篇)后,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众多公众号的转发,团队在此向大家致谢,并希望今后的白皮书能继续提高质量。WE律聚人团队在近期完成了对海问律师事务所的相关调研工作,并作为本白皮书系列的第十一篇发布。团队之所以将一些规模较大的内资红圈所放在本白皮书系列的中后端进行,就是为了积攒相关的调研经验,力求将最为客观和翔实的数据推送给大家。

 

除去常规的数据分析之外,每篇白皮书的最后都会有WE律聚人团队的分析总结,欢迎大家指正,也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其他观点和讯息。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1

海问律师事务所简介

创立于1992年的海问律师事务所,是一家领先的合伙制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海问在广泛的法律服务领域积累了为人称道的经验与专长。基于其在诸多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和涉及跨境的交易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和专业经验,海问已成为一家在证券发行、兼并与收购、私募股权投资、知识产权及商事争议解决等领域最受欢迎的中国律师事务所。

 

海问的专业服务得到了境内外客户以及国际法律和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在2016年的钱伯斯中国律所和律师排名中,海问在公司并购、资本市场债务与股权(香港地区与海外发行)、私募股权与风险投资等3个业务领域获得了重点推荐,6名律师上榜。2016年,海问共获得9项ALB“中国法律大奖”提名,因参与“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成为中国中车”交易项目,最终获得了“中国年度交易大奖”和“年度最佳并购交易大奖”2项大奖。多年来,海问始终深耕在资本市场、并购与公司业务、争议解决三大领域,其专业的法律服务得到了境内外客户以及国际法律和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2

办公室情况概述

根据海问律师事务所对外公开的资料及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海问律师事务所总部设在北京,在大中华地区除北京外还有上海、深圳和香港3个办公室。海问律师事务所具有统一的律师池,所有非合伙人律师从制度设计上而言归律师事务所统一管理,并不隶属于某一特定合伙人。海问律师事务所各办公室之间也有所联动,在具体案件或项目中按客户需求,合伙人会从各办公室召集非合伙人律师,并不囿于办公室的地理分布。因此海问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并不存在常驻地的概念。



在海问律师事务所官方网站的“合伙人及资深顾问”条目下一共公布了42位律师的资料。这42位律师中清楚标明了级别的律师有41位,包括6位国际合伙人(International Partner),31位合伙人(Partner)以及4位资深顾问(Senior Counsel)。剩余1位律师在官网介绍中没有标明级别,无法准确定义。


3

业务领域与行业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调研样本中,38位律师的业务范围包括并购;29位律师的业务涉及证券;25位律师的业务涉及投融资管理;业务范围包括私募基金的律师有7位;业务范围涵盖了商事争议解决的律师有6位;涉及知识产权相关业务或银行业务的律师各有4位;业务范围涵盖了公司业务的律师有3位;涉及反垄断业务或资本市场相关业务的律师各有2位;业务范围包括税务、房地产、国际仲裁或娱乐媒体产业的律师各有1位。




 结论:

业务领域较为多元,公司并购、资本市场及投融资业务比重较大。 

4

教育背景

一、最高学历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调研样本中,7位律师的最高学历为JD/博士,占总比的17%;32位律师的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学历,占总比的76%;3位律师的最高学历为本科学历的,仅占总比的7%。



42个调研样本中,22位律师有过境外高校的教育经历,占比52%。



 结论:

绝大多数调研律师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超过半数的律师拥有海外教育背景。 


二、本科学校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样本中,42位律师全部都有中国高校的本科教育经历,没有律师拥有境外高校的本科教育经历。

 

42个样本中,本科毕业于五院四系的律师有25位,其中2位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律师还同时具有北大经济学学士学位,1位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律师还同时具有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毕业于985高校的律师有7位;毕业于211高校的律师有9位;毕业于非985、211高校的律师有1位,该律师同时还具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第二学士学位。



 结论:

几乎所有律师的本科毕业院校为五院四系、985、211高校。


  三、研究生学校


国内研究生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样本中,34位律师拥有国内高校硕士学位;该34位律师的硕士学位全部为法学硕士学位。

 

34个样本中,来自五院四系的律师有19位,占比达56%;来自985高校的律师有4位,占比达12%;来自211高校的律师有11位,占比达32%。

 


 结论:

所有拥有境内硕士阶段教育经历的律师,均毕业于五院四系、985及211级别高校。

国外研究生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样本中,21位律师持有境外高校硕士学位。

 

21位律师全部具有美国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其中1位律师同时具有瑞典隆德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结论:

拥有境外硕士教育经历的律师,全部毕业于美国法学院,可见美国法学院在一线内资所中的绝对强势地位。


 四、博士/JD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样本中,7位律师具有JD/博士学历。

 

7位律师中1位律师具有国内博士学位;其余6位律师具有境外高校JD/博士学位。



 结论:

大多数持有博士学位的律师均毕业于中外顶尖高校。

5

工作经历

在我们所获取的42个样本中,26位律师具有并公开了自己加入海问律师事务所之前的工作经历(部分律师虽有公开工作经历,但公开部分即从加入海问起因此不纳入统计)。

 

26位律师中,25位律师曾有其他律所的工作经历;2位律师曾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1位律师曾在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工作;1位律师曾在北京仲裁委员会工作;具有银行或法务工作经验的律师各有1位。



 结论:

律所工作经验很受重视,金融相关行业工作经验或受青睐。 

6

执业资格

在我们获取的42个样本中,40位律师具有中国大陆的律师执业资格;15位律师具有美国纽约州律师执业资格;3位律师具有香港律师执业资格;1位律师同时具有美国加州、伊利诺伊州律师执业资格;1位律师具有美国华盛顿州律师执业资格。



 结论:

中国大陆和美国纽约州律师资格的双持有,未来将越来越成为主流现象。 

7

外语能力


在我们获取的42个样本中,42位律师全部都会中文和英文,1位律师会日语。




 结论:

所有调研对象均可以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开展工作。 

8

WE律聚人总结

本周海问律师事务所刚刚确定了涨薪事宜。据业内多种消息源透露,海问律师事务所律师助理(即,一年级新人)的入门薪资将调整为22K/月,而后三年的月薪分别为24K,26K,28K,海问也正式加入了“入门薪资2万+俱乐部”。本周白皮书计划出版的对象正是海问,不得不说是一个巧合。

 

在这些喜人的薪资数据背后,团队也想就一线律所薪资设置及调整的合理性这一问题谈一些我们的看法。 按照目前海问律所的最新薪资计划,一位律师前四年的税前总收入应为人民币120万元(不计算年终奖及可能存在的项目分成),但三次涨薪的调整幅度仅为7%-9%左右。 这意味着,涨薪幅度有很大可能慢于通胀率,也意味着一位律师在前四年中的生活消费能力和购买力并没有本质提高,甚至有可能出现第四年期间的生活购买力不如一年级期间的情况。而众所周知的是,四年级律师所能完成的工作和承担的项目压力是远甚于一年级新人的。在目前的薪资计划和涨薪幅度比重下,二者的社会购买力和消费力并没有本质区别,这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年级律师的心态失衡或磨损高年级律师的忠诚度等问题。

 

不考虑“入门薪资2万+俱乐部”的头衔,我们来看一下以下这个薪资方案如何:入门薪资每月17K,以后三年的月薪分别为:22K,28K及35K。 在这个计划下,每年的涨薪幅度都在25%-30%左右,体现了团队内部的差异化的同时也保障了较大的上升空间。 且实际上律所向单个律师所支付的前四年的税前总收入为人民币122万元左右,并没有增加成本负担。 当然,以上所有的观点和假设都只是团队的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和大家思考。

 

对比于其他部分红圈所,我们可以看到海问的规模并不算庞大,在一线内资所中保持着一个合理的中等体量。 从调研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海问律所确实在资本市场、公司并购、私募股权投融资等领域有着大量的从业律师及团队,几乎半壁江山的布局都在以上三个领域中。

 

团队认为值得一提的另一点是,海问律师事务所律师的海外背景比例占比较高。 因我们的调研对象仅限于海问律所的合伙人及顾问级别律师,这意味着,在稍大的年龄层面上,海问律所半数调研对象拥有海外法学院教育经历,这一点在中国内资所中也是很难得的。

 

总结而言,WE律聚人团队认为海问律师事务所是一家规模合理、团队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家位于一线接近顶尖级的中国内资最高薪酬律师事务所,是年轻法律人及法学院学生所应该关注的律师事务所之一。 


Part 3 通力律师事务所


1

通力律师事务所


通力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于1998年创建于中国上海,执业领域包括金融、公司和商业的中国领先律师事务所。该所目前有3个办公室,上海、北京和香港(联营所),一直被国际知名法律评级机构如Chambers and Partners, Legal 500, Asialaw Profile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1000等评为中国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并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评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在境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2

办公室分布


根据公开调研资料显示,通力律师事务所只公开了合伙人(Partner)和顾问(Counsel)级别的律师,并没有公开律师(Associate)和实习生(Intern)的资料,故本文中只涉及公开的信息。上海及北京两大办公室共有28位合伙人、1位高级顾问、12位顾问(共41位)。其中有38位律师(25位合伙人,1位高级顾问、12位顾问)常驻上海办公,有6位(6位均为合伙人)常驻北京办公,并有3位合伙人同时执业于北京和上海两大办公室。香港办公室为联营所,目前尚无数据。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结论:

起源于上海,目前仍以沪上市场为主,北京市场为辅。


3

业务领域


通力有6位律师被钱伯斯或legal band评为在其业务领域内的顶级律师。该所专注于商法,在41位调研对象中,40位律师的业务领域均涉及资本市场、银行金融、公司业务、资产管理、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合规等。另有8位从业于房地产领域,7位从业于争议解决领域,5位从业于知识产权领域,2位从业于保险法领域,1位从业于体育法领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图:



 结论:

主攻商事领域,多领域发展。

4

工作背景


在我们获得的资料中,各位律师鲜有列明实习经验的,个别列明实习经验的律师均实习于著名的外资律所。因样本太少,且调研对象本身均较为资深,分析他们的实习经验没有意义,故这里不做梳理。


据统计数据,至少有30位律师在进入通力律所之前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15位律师曾就职于知名的中资律所(包括知名中资律所的管理合伙人跳槽入职通力律所);4位律师曾就职于外资律所;2位律师曾就职于金融机构;12位律师曾就职于证监会;16位律师现仍为上海市律师协会各领域研究委员会委员(包括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也在通力律所);2位律师现仍为各仲裁委员会仲裁员;3位律师现仍兼任著名高校的法学院教授或导师。具体情况可参见下图:



 结论:

沪律协研委会成员占4成,国内金融证券+内资所跳槽入职居多。

5

教育背景


一、最高学历


在我们获得数据样本的41位律师中,有2位律师的最高学历是中国博士,占比4.9%;没有律师获得国外高校的JD学位。32位律师的最高学历是硕士,占比78%。其中26位律师获得中国高校的硕士学位,14位律师获得外国高校的LLM硕士学位,6位同时拥有中国硕士及外国的LLM学位。有7位律师的最高学历是学士学位,占比17%。另外,有11位律师参加过海外学习进修或海外律所培训的经历,占比26.8%。据统计,共14人有海外教育背景,占比34.1%。



 结论:

1. 海外背景占比小,国内教育背景居多。

2. 硕士学位占8成,律师中持有博士学位的人不多。

3. 本科学历背景的律师在该所中占比较高,小本可以重点考虑。

二、本科学校


在本科阶段,一共有40位通力律师就读于中国高校,有1位律师没有列明本科就读的学校。在下表中有1位律师同时拥有两个学校的双学位,故被统计了2次。

 

其中,在中国高校本科中,五院四系14人,占比34.1%;985高校19人,占比46.3%;211高校4人,占比9.8%;非211985高校4人,占比9.8%。


另外,有2人具有双学位,2人本科为文学学士,各占比4.9%。详情请见下表。



 结论:

五院四系、985占八成,华政复旦占一半,95%的律师本科专业为法学。


三、硕士研究生学校


 1. 国内硕士

有26位律师拥有国内硕士的学位,占总人数的63.4%。其中,五院四系7位,占比66.7%;985高校12位,占比16.7%;211高校有3位,占比16.7%;非985211高校有4位。其中,有3位法律硕士,18位法学硕士,5位经管类硕士。有一位律师有双硕士学位,且就读于两所不同的高校,故在下表中被统计了两次。详情请看下图。



 结论:

1. 五院四系985为大多数,华政复旦占一半,大多为华东地区高校。

2. 法学硕士是主流,法律硕士较少。


 2. 海外硕士

在41位律师中,有14位律师拥有国外硕士学位,占总人数的34.1%。


其中,有8位律师毕业于美国的高校,占比57.1%。其中Top14的LLM有6位;Top15-30的LLM有1位,还有1位来自美国高校的商学院。有2位律师来自英国高校的LLM,占比14.3%;2位律师来自欧洲高校(除英国外)的LLM,占比14.3%;2位律师来自日本高校的LLM,占比14.3%。另外,有1位律师还拥有美国常春藤盟校的法学硕士学位及商务与公共政策研修证书。具体可见下图。



 结论:

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律师仅3成,英、美法学硕士占主流。


四、博士学校


仅有2位律师有中国博士学历,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和厦门大学,占总人数的4.9%;没有律师持有国外JD学历。


6

执业资格


在我们所获得的数据里,只有2位律师具有美国纽约州(NY)律师资格,占总人数的4.9%。鉴于通力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中资律所,结合今年某红圈所因部分律所未持有中国律师资格而在事务所的官网上被标注为“合伙人”而卷入争议的风波,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此次调研中标注为“合伙人”级别的律师应都持有中国律师资格。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结论:

获得美国执业资格的律师相对较少。

7

外语水平


在我们获得的数据里,有40位律师同时掌握了中文和英语,只有1位律师同时掌握了中文、英语和法语,1位律师在语言水平里只写明了中文。具体情况可见下图。



 结论:

大多数律师的英语水平出色,掌握小语种的律师极少。

8

WE律聚人总结


在本篇调研白皮书中,我们不难发现,把办公室和法律市场都主要定位于上海地区的通力律师事务所,在用人标准的学历背景这一项上,有很多地方性的特色。


  • 一半的律师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上海两所实力最强的法学院),其他律师也大多毕业于华东地区的著名高校。


  • 拥有国外教育背景的律师并不多,没有人获得国外的JD学位,且获得美国纽约州律师职业资格证的律师也只有2位。


  • 绝大多数律师获得的学位是法学,个别几位律师有文学或者经管类专业的学位,没有律师有理工科的背景。

 

这些数据表明,通力律所在用人标准上比较注重本土化的发展策略。因其市场主要定位于上海,选用华东地区,尤其是上海市的著名法学院,更能贴近上海法律市场的实际情况。

 

那么,作为为数不多的entry level达到两万元内资律所之一,通力律所又是以何种利润来支付这样的高额工资?我们不难发现,在41位通力律师中,有40位律师的业务都明确列出了商事领域的各种分支,这种业务领域无疑是该所获得高额利润的根本所在。且我们注意到有16位律师现仍为上海市律师协会各领域研究委员会的委员(包括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也在通力律所),占总人数的39%;3位律师现仍兼任著名高校的法学院教授或导师,占总人数的7.3%。商事领域法律服务的特点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地需要与时俱进,这些就职于高校和研究委员会学术一线的律师,凭借深厚的知识储备,把握住了学科的新动态和市场的新需要,无疑使通力律所的商事领域的业务能力领先于其他律所。

 

对于年轻的法学生来说,需要不断努力,使自己在学科交叉领域,尤其是法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的交叉领域有所突破,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软实力,才能成功地迈进通力这一顶尖律所。


我们将在未来的数周内继续出版白皮书系列,对高薪酬的中外律所律师背景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并向您的朋友们推荐我们,感谢。


Part 4 达辉律师事务所

1

中国达辉律师事务所


中国达辉律师事务所是以提供商业法律服务为主的中国律师事务所,目前有北京和上海2个办公室,在法律界权威媒体钱伯斯的2017年评选中,达辉在公司及并购、争议解决、TMT及能源与自然资源等领域荣膺顶级中国律所。此外,达辉四位合伙人也再次荣登相关领域顶级律师之列。另外,达辉获邀为《钱伯斯全球法律指南》撰写中国TMT行业指南。


 

据Legal 500出版的《亚太地区律师事务所指引》,在竞争激烈的亚太市场,达辉荣列该指引技术、传媒和电信(TMT)以及争议解决等两个领域顶级中国律所。

 

据2016年度的《亚洲法律杂志》(ALB),达辉被评选为并购领域顶级中国律所。

 

据2017年版《亚洲法律概况》(Asialaw Profiles),达辉律师事务所在能源和自然资源、信息技术、电信和传媒等业务领域荣列领先中国律所。

 

2

办公室分布情况


达辉律所在中国共有北京、上海两个办公室,共有48位律师,其中北京34位,上海19位,并有5位律师同时在北京和上海办公室工作。37位律师中,有13位合伙人,5位资深律师,19位律师。





结论:京主沪辅,中型精品。

3

业务领域和行业


达辉在公司及并购、争议解决、TMT及能源与自然资源等领域是顶级的中国律所,一共有4位律师获得钱伯斯荣登相关领域顶级律师之列。并获邀为《钱伯斯全球法律指南》撰写中国TMT行业指南。


一、业务领域

达辉律师中,从事反垄断业务的有4人,资本市场10位,监管和合规12位,公司与并购25位,外商投资20位,知识产权2位,劳动与雇佣4位,诉讼与仲裁10位,境外投资12位,其中均有交叉。具体见下图。

 


结论:常见非诉业务均涉及,并购投资争议解决表现好。

 

二、行业

一共有26位律师在简历中列出了具体行业内容,从事TMT(电信、媒体和科技(Telecommunication,Media,Technology))行业的有14人,从事房地产和建筑的有7人,从事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有9人,从事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有5人,从事教育的有4人,从事新能源的有2位。(此处数据的样本有限)

 

结论:TMT三分之一,能源地产居多数。


4

工作背景


在48位达辉律师中,只有13位在简历中说明了在加入达辉之前的工作经验,12位为合伙人资深顾问级别,1位是普通律师。故因此处数据有限,不能得出全部达辉律师的工作背景,只可推断出在18位合伙人和资深顾问级别的律师中,工作背景的重要性。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8位合伙人和资深顾问级别的律师中,有外资律所工作经验的有7位(且多为执业多年或担任主管合伙人),就职于中国法院的有1位,从事公司法务的有3位(且多为500强企业法务),从事内所律师的有3位,在国内兼任法学院教授的有3位,有6位未写明以前的工作经验。具体情况如下图:

 


结论:外资律所大咖跳槽,法律经验全员必备。


5

教育背景



注:小编诚知外国的JD学位不能完全对应国内的博士学位(应该是外国的SJD对应国内博士),但为了方便数据统计,且在达辉律师们的简历中,并不能看出他们获得的究竟是JD还是SJD,故在本文中,暂将中国的硕士和外国的LLM归于一类,中国的博士和国外的JD归于一类。

一、最高学历概述

有12位律师的最高学历是JD/博士,占比25%。其中中国博士有3位,英美JD有9位。33位律师的最高学历是硕士,占比68.75%。其中27位律师有中国高校的硕士学位,19位律师有外国的LLM硕士学位,7位拥有中国硕士和LLM的双硕士学位。只有2位律师的最高学历是学士学位,占比4.2%,1人在简历中未提及学历。1位有访问学者的经历。共26人有海外教育背景,占比54.2%。

 

结论:硕士学历为标配,海外背景占一半。

 

二、本科学校

在本科阶段,一共有41位达辉律师就读于中国高校,占比85.4%;国外高校本科3人,占比6.25%;,4人未列明本科高校,占比8.3%。

 

其中中国高校本科中,五院四系20人,占比48.8%;985高校11人,占比26.8%;211高校3人,占比7.3%;非211985高校8人,占比19.5%。

 

另外,3人具有双学位,1人有两所本科高校(下表计算了2次),14人本科为理工学士、经管类学士、文学学士,占比31.8%。详情请见下表。

 


结论:五院四系一半,非法学类三分之一。


三、研究生学校


1. 国内硕士


有27位律师有国内硕士的学历,五院四系12位,占比44.4%;985高校9位,占比33.3%;211高校有5位,占比18.5%;非211985有1位,占比3.7%。除4位法律硕士、1位文学硕士、1位管理学硕士外,其余21位硕士全部为法学硕士。详情请看下图。

 


结论:五院四系985大多数,法学硕士是主流。


二、  国外硕士


在48位律师中,有19位律师拥有国外LLM硕士学位,占总人数39.6%。其中15位是美国LLM,4位其他国家的LLM(英、法、韩、加)。

 

在15位美国LLM中,来自Top14法学院的律师有8位,Top15-20的有3位,Top21+的有4位。其中,有1位有双硕士学位。具体可见下图。

 


结论:美国硕士是主流,Top14占一半。


四、博士 / JD

共有12位律师拥有博士/JD学位,占总人数的25%,其中3人为中国博士(武汉大学1个,对外经贸大学2个),9人为法学JD。


另外,在9位拥有JD学位的律师中,来自美国Top14法学院的律师有3位;美国Top21+的有3位。香港1位、加拿大1位、英国1位。具体情况,可参见下图。

 

结论:美国JD占一半,英美法系是主流。


5

职业资格

在48位律师中,有41位有中国律师执业资格,有13位获得美国纽约州(NY)律师资格,2人获得美国加州(CA)律师资格,1人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律师资格,1人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州律师资格,1人获加拿大安大略州律师资格,1人获英格兰及威尔士律师资格,未提及律师资格证的有2人。

 

另,1人获得专利代理人资格。具体情况,可参见下表。

 


结论:中国律师资格是主流,外国律师资格是加分。


7

外语水平

在48名律师中,同时掌握中文和英文的律师有45人,3人只掌握英文。(小编发现有法国和韩国的海归,但未注明是否会韩语或者法语,不知是否为遗漏注明,此处数据不明)




结论:英语水平出色,本土中文必备。


8

WE律聚人总结

作为在公司及并购、争议解决、TMT及能源与自然资源领域的顶级中国律所,达辉为《钱伯斯全球法律指南》撰写了中国TMT行业指南,在新兴行业TMT里,这个中型精品律所的影响可见一斑。


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指的是科技、媒体和通信,TMT产业是以互联网等媒体为基础,将高科技公司和电信业等行业链接起来的新兴产业。其行业的特点是信息交流和信息融合。


中国电信副总裁李总,和中国联通的李正茂先生,都谈到电信行业会有更多多元化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这种多元化的服务包括了以媒体内容、以娱乐为标志的更多形式的产品。电信也会更多地进入到新媒体、新娱乐这个领域中。IT和电信这两个行业都在更多地向应用、信息、服务、娱乐转型,原来传统的媒体行业在这两股力量交织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科技博客的兴起。这种博客大多是由一些资深TMT从业者凭兴趣撰写。在海外,其影响力不亚于传统媒体,有的文章甚至会对国际IT大佬公司的股价产生直接影响。

 

从事这种新型行业的人,其教育背景大多与理工科(尤其是通信专业)和知识产权这一法学分支相挂钩,传统的法学教育不能完全覆盖法律服务中的所有领域,在学科交叉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新的商业创新点。例如法律和经济,法律和传媒,法律和理工。对于年轻的法学生来说,若只是一味的追求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全部研习法学专业,对律师这个需要不断接受新变化的职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从这3期的白皮书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律师拥有双学位,拥有其他专业的教育背景。如何从一个具有调侃意味的“法律民工”转变成“法律精英”,如何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为商业大厦添砖加瓦,而不仅限于保驾护航,是每一个法学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常说,学习法学是为了自由,为了正义,为了民主与法治。法治这个词太大了,从立法到执法,从顶层制度设计到普通公民守法,都是其中一个又一个的环节。自由这个词也太大了,从政治体系建设,到社会保障,似乎都是在讨论国家层面的问题。那对于我们自身而言,什么是自由呢?从职业的角度来说,所谓自由,可能就是有足够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更多元的领域,甚至是更多元化的职业。达辉的律师往往具有其他领域的工作经验,这不是什么“坚持初心”与否的问题,而是对自由一词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做自己热爱的工作,不断尝试新的领域,想来自由一词的个人层面的绝佳体现。

 

诚然,法学教育所希望达成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法治社会的不断完善,但是于我们自身而言,若仅学习一个学科的知识,是否能应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又是否能实现正义,亦或是法治的目标呢?达辉律师们的多元化教育背景,丰富的实践和工作经历,使他们能在众多商业领域中游刃有余,并在新兴行业独树一帜,达辉从小所,逐渐步入中型精品所,在用人标准上整体还是比较高,各位年轻法律人要加油了哦。



WE律聚人

法律知识及经验共享知识的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