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褚味人生谢幕:他总有办法把一手烂牌打得风生水起

综合 遇德岛 2022-05-13


褚时健:人生不是一条直线



文章内容综合自:艾利斯顿School、迈迪尔标杆学习等


因创办红塔山香烟被称为中国烟草大王、74岁保外就医创办褚橙的褚时健,今日仙逝,享年91岁。


褚时健一生传奇,跌宕起伏,几起几落,一个人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


     人还是要有梦想的,哪怕是卑微的梦想,不只是说万一实现了呢,而是在追逐梦想过程当中,找到方向、保持专注、享受其中、实现自我。追逐梦想不在年龄,而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杨海涛)


(潜能训练导师)

在离90岁生日还有6天的时候,褚时健退休了。


一个多月前,老朋友王石造访哀牢山。席间他悠悠开口,


“现在(我)90了,很多时候心有余力不足,这也是自然现象。但我这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也对得起我家庭几代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再早一些,本来生活CEO喻华峰到玉溪,褚时健同样告诉他:“我今年90岁了,没有什么遗憾了,可以轻轻松松过百岁。”

 

说这话时他满头白发,站在哀牢山的橙园。一年时序轮替,丰收季如期而至,正是橙黄之时。


缥碧的天,远处云雾缭绕,瀑布翻起白浪,滚滚而下。每种颜色都清澈明亮。


1月17日,在云南省玉溪市的褚橙庄园,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褚时健独子褚一斌出任公司总经理,褚时健任董事长。


这意味着,“褚橙”接班人的问题尘埃落定,在商业大潮里乘风破浪一辈子的褚时健,终于卸下了最后的担子。



很少有人不佩服褚时健。


他青年从政,中年从商,退休前夕时从巅峰摔落,锒铛入狱。


74岁那年,他与妻子包山种橙, 花了十年时间让“褚橙”从云南红到北京,创造了新的传奇。


王石看到这样不服老的褚时健,硬生生改变了自己对退休生活的设计。


王石说:“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站到顶峰,而是从顶峰跌落之后的反弹力。”



很多人讲褚时健的故事,有战火连天的岁月,有跌宕起伏的商海,还有触底反弹的逆袭。


在他去世的今天,则让我们来看看褚老爷子那些年说过的金句,以及这字字珠玑背后的人生体悟。




“经历过的东西,对你都是有用的。你觉得那时候条件很苦,可谁知道今后会不会更苦。”




褚时健曾在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时说出了这样的话,这句话几乎成为他大半辈子的写照。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云南一个农村家庭,15岁丧父,辍学、烤酒、种地,和母亲撑起了全家生计;


青年时求学却遭遇战争,扛过枪打过仗,二十出头就当了地方小领导。


青年时的褚时健


后来,褚时健说起颠沛流离的青春时光,总觉得那段时间为他的思想、意识定下了人生的基调,比如他少年时烤酒,出酒率的计算让他十几岁就形成一个概念:


“从投入到产出,搞商品生产要计算仔细,干事情要有效益。有经营意识和良好的技术,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同时,儿时的经历也让他拥有了更顽强的生命力。“家庭条件优越一些的同学比我们好过,以后碰到更大的坎儿,我们挺得过去,他们可能就过不去了。所以我说,经历对人来说,有时就是一笔财富。”


褚时健一家四口



“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褚时健说自己有个本事,就是他所到的地方,都是一两年就有起色,还创下了不少纪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糖厂,创下了连续15年利润爆发式增长的纪录;


1979年,他担任玉溪卷烟厂厂长,用17年将濒临倒闭的烟厂带到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五的位置,每年上缴税金占云南财政收入的60%,并成立了云南红塔山集团有限公司……


1995年,67岁的褚时健


有这样的成绩就是动脑子、拼命干的结果。褚时健是最早实行“包干制”的企业家之一,即工资、奖金与产量挂钩的分配法,这打破了以往的平均主义,大大提高了员工积极性;


同时,“工人们确实干得够苦,连那些年轻的职工都有点儿顶不住了”。


他常说:“既然我们设备不如人、规模不如人、市场不如人,职工的技术也不如人,我们的干劲就必须比别人强。市场给予的机会是短暂的,只有拼命才能抓住。”


褚时健在察看烟草



“人在任何时候精神都不能垮,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任。人不光要承受苦难,还要有战胜苦难的能力。”



1995年2月,67岁的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他的女儿褚映群和老伴儿马静芬被关进洛阳监狱。


10个月后,褚映群在狱中自杀身亡,褚时健崩溃大哭。1999年,71岁的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



很多人认为,褚时健这辈子算是完了。2002年,褚时健因严重的糖尿病被保外就医,后来他回到家中休养,并被限制活动。



颐养天年该是最好的结局了,但褚时健选择了再次创业。


他向朋友们借了1000多万,包下了哀牢山上2400亩的荒地,和68岁的老伴儿进山种橙子。



橙子从种下去到挂果要四五年时间。


在这漫长的时光里,褚时健挂着胰岛素输液瓶去山里查看果苗,每年找熟人借钱大把大把投进去。


他还把工业做法应用到农业,搞现代化种植,把经验数据化,发誓要种出比进口品种还好的橙子。


从2006年到2013年,“褚橙”平均每年有1.37千吨的增长量,2014年,“褚橙”销售额达到了1亿多元,纯利润达到7000多万。


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励志橙


王石拜访褚时健



“不看好书的人不会做人。”



褚时健看很多书。作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他看了两三遍,因为“企业家能在里面找到许多共鸣和答案”;


他也看很多报告文学,觉得王蒙等人写的东西,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很多道理,读了让人受益;


种上“褚橙”后,他床头都是果树种植的书,这让他短短几年就超过了许多农业技术人员。



他说:“一个人,只要处于不满足状态,就需要学习,你满足了或者消沉了,就不会去学习了。”



“褚时健,属牛。”



曾有记者问褚时健,会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什么?他回答了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在85岁生日时,褚时健选择和80岁的老伴一起过。


他在生日聚会上高声说:“我和老伴,我们两个都是属牛的,一辈子都要劳动,一辈子都离不开土地。”实际上,褚时健属龙,马静芬属鸡。


可能,说自己属牛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确像老黄牛一样干了一辈子,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的确够牛。




“我这一生,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也对得起我家庭几代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几年,褚时健屡屡成为焦点。有人谣传他去世了,王石特地打电话给褚一斌求证。


接班人问题悬而未决,一边是一手建立了“褚橙”营销体系的外孙女婿李亚鑫,一边又是流浪异国20多年后回来的独子褚一斌。


2015年10月,褚一斌召开发布会,宣布和天猫商城的独家合作;10天后,李亚鑫在另一场发布会澄清,褚橙没有和天猫独家合作的计划。


两场发布会褚时健本人均出席,但内容却争锋相对,褚家“内斗”传闻甚嚣尘上。



最终,褚一斌将正式接管云南哀牢山的 “褚橙”果园,褚一斌的女儿褚楚代管褚氏母公司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褚时健外孙女任书逸、外孙女婿李亚鑫夫妻的云南实建果业有限公司仍共同拥有“褚橙”商标。


而褚时健,算是退休了。


回望人生,褚时健说:“我的一生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我不谈什么后悔、无悔,也没有必要向谁去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人要对自己负责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别人是无法让你趴下的。”


对自己负责,大概就是人生最好的结局。



褚时健简介:


农家子弟,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31岁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女儿下农场劳改,51岁接手玉溪卷烟厂,用18年时间成为中国烟草大王,71岁在人生最高峰时锒铛入狱,保外就医后以74岁高龄再次创业,承包几千亩荒山种橙子,85岁时他的“褚橙”红遍大江南北,刮起一股橙旋风。这样的人生起伏和经历足够让人肃然起敬。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创造生活。褚时健,无疑就是这样的英雄和传奇。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破烂小厂。那年他51岁!扛下了这份重任。


褚时健和他的团队经过18年的努力,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塔山集团。


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成为了地方财政的支柱,18年的时间共为国家创税收991亿。


而就在褚时健红透全中国,走到人生巅峰时,在1999年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那年的褚时健已经71岁


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国企红人,执政了18年红塔集团的全国风云人物一下子变成阶下囚,这个人生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打击对一个老人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儿早在三年前已经先行入狱,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


这场人生的游戏是何等的残酷,一般人想到的:此时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晚年遇到这样的不幸,只能在狱中悲凉的苟延残喘度过余生了。


有的人80岁依然充满激情、热爱生命,而有的人25岁已死,75岁才埋。生命只有一次,不要等到快要失去生命时,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奋斗,没有好好修行



褚时健90岁时的反思: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


从糖王、烟王、到橙王,褚时健不断变换人生角色。


本文整理自褚时健与《中国青年报》的对谈



 


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

实际不是这样




现在社会上太多人想做些可以一蹴而就的事,都想找条直路走。尤其年轻人,大学读完书进入社会刚几年,就想搞出名堂,实际不是这样。


生很多事,不是一条直线。


我也曾经是年轻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社会变动很大,很多希望都破灭了。


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很多;当看不到希望之后,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期望值很高,很多人想一夜暴富,不能承受短期内没有回报的事。


我年轻时,一家三口人从昆明到玉溪,看到修路工人们临时住的房子,都非常羡慕。当时我们都觉得:“一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这一生就得了!”


现在年轻人的知识面、信息量比我们那时强多了,但年轻人的特点还是一样:把事情想得很简单。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从福建来找我,说自己大学毕业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没成功。


他是性子急了,目标定得很高,想“今年一步、明年一步,步步登高”。我对他说:你才整了六七年,我种果树10多年了,你急什么?


我们开始时,眼前是一棵这么高的小树,还有满山红土。我开始也急,也想马上成林、马上有利润,种了两年树,还是满山红土。


但是我历经几十年,在进入七八十岁时,就有点耐心了。现实教育我们,果树每年只能长这么高,肥料、水源等问题都是原来想不到的,所以急不得。


 


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

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




年轻人现在不过二三十岁,人生历程还很长,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做大事业。


困难多,搞好一点,信心就大一点,只有这样走,一步一步来。比如橙子,只要一公斤能赚一分钱,上万吨就能赚多了。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以前有不少人在社会变动的时代抓住机会,一下发了大财,比如搞房地产。还有人靠亲戚、靠父母,现在财富很大,我也认识。


但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是靠机遇、靠父母,我也认为他将来守不住。


很多人说我十二年来种橙子是“触底反弹”,跌得越低,反弹力就越大。


种橙子的人不少,但今天可以说,要像这样种好上千亩的还不多见。


有的人来我的果园看了一次,回去就开了八九万亩的新果园,但我看来,基础没打好,后头要吃亏。


一件事,一点不懂,我不敢干。我学了七八成,有七八成把握,才敢干。


我考察了水果市场,外地运来的冰糖橙很贵,本地的便宜,但产量少。我就想,除了天灾,总能整成。


我们碰到过的难关,十几年没遇过。连续高温一个多月,果子都被晒掉了。但你看我们的五条管道从对面大山来,面对高温,果园有水维持。


别的果园如果基础不好,损失就大。而我们还能保住和去年一样的产量,就是因为农业基础打实了。


这个也是年轻人最难理解的。人在年轻时,要先学会吃苦,要实实在在挣钱,才能拿得住。就像搞农业,如果你质量搞不好,经过一个周期,10元资产就变8元了。



 


总想找现成、找福气、靠大树,

没有那么简单的事




人生没有顶峰。我管玉溪卷烟厂时,有个主任问我:你是不是给国家利税交到50亿,就可以不干了?


结果烟厂交到60亿元利税时,我对他说:“劲头比原来还大。”因为一个人做事,不是只为了吃穿。


这几年,不少20多岁的年轻人跑来问我:“为啥事总做不成?”我说你们想简单了,总想找现成、找运气、靠大树,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我80多岁,还在摸爬滚打。


我现在蹲下就站不起来了,但分枝、挂果的时候我都要去果园,坐在边上,让人扒开树叶露出果子给我看。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




我们现在果园已经扩展到几万亩。到2020年,我们的果子产量能达到6万吨。


我知道现在我们的橙子在市场上很好卖,听说有人拿它和当年的红塔山烟相提并论,都是紧俏商品。


我很高兴大家这么抬举,但是我思想上不敢轻飘飘。


头几年可能大家因为是我种的橙子,因为好奇心都买来吃吃,但是如果果子不好吃,或者只是普通过得去,我相信买了几次人家就不买了。


我们卖得也不便宜,要是不好吃、品质不高,人家凭什么真金白银买你一个老头子的账?


所以我一直和孙辈还有作业长们说,不要陶醉人家怎么夸你怎么捧你,做好自己的本分,把橙子种好,每年多丰收点,味道更好一点,人家继续揣着钱等你的橙子。


不然,人家的口水等着喷你。


现在整个新平县种冰糖橙的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年的总量要到200万吨去了。


我们规模算大的,品质也算高的。但是,必须要看到,这个橙子过剩是必然会发生的。


供求关系从来都是有松有紧,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市场经济是不留情面的。产品一过剩,首先来的就是降价,降到你的销售价是成本以下都会有可能。咋办?


到那个时候,还是质量和价格方面的竞争。


我如果质量好,其他人卖不完,我卖得完,另外我成本控制得好,别人亏着本卖,我还能赚到钱。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




我这个人,心里放不下事,也算是个急性子。


像2014年天干,老是不下雨,我每天晚上想到我的果树,半夜四五点就睡不着了,起来翻书翻资料,第二天叫上司机去找专家,一定要找到解决办法。


我想着,我这么认真,果子的质量不会不好吧?


我一直和儿孙们强调,一个人工作、过日子都要认认真真,对产品要认真,对周围的人也要认认真真。


这些年我们的果子卖得好,除了我们产品过硬,周围人的支持也有很大关系。


像早几年我们果子不成熟,没有朋友的帮忙,销售会很成问题。


现在我们名声在外了,心里要知道感激,更要学会让大家利益都得到平衡。


我一直对和我打交道的合作伙伴也好,朋友也好都有一个心理,那就是怕亏了人家。这个习惯我一直都有。


做人做事要随时随地都在检查,做这件事我朋友亏了没有?


我一直经常提醒褚一斌,不要粗心大意,要经常想到身边跟着你的那几个人,诚诚恳恳和人家相处。


我们生活条件比他们好一点,我们就多照顾他们一点。


我们现在果园里的农户,在我们这里干活儿,我就希望他们比别的农户生活条件要好一些;我们的作业长,我也希望他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新平的县长有一次听说我们作业长的待遇,很惊奇:“工资比我还高?!”


对得起做过的事,对得起相处过的人,我能做到这两点,我这几十年也算没有什么遗憾了。


回头看看,我这一路走来,没有白费精神。我办事认真,确定了目标就追求到底。在每一个工作的地方我都有人生的记号,我也没在工作上闹出什么大事故。


想到这些,我也就甘心了。


 


认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赢,不想输




很多年以来,不管干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干哪个行当,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这些困难到最后还是解决了。


所以,人的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接二连三地干不成事,那就没有信心了。


我在74、75岁时怎么想起来搞这个苦差事(种植褚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因为我们的处境,我的生活来源没有办法(保障),我只有一条出路,必须要搞成功。


我从小就闲不住,爬高上低的,我这个房子一天上去八回,下去八回,时间还打发不了,总得有点事情做。


这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认定了要干的事,只想赢,不想输。



延伸阅读



褚时健:

从“中国烟王”到“中国橙王”


在1990年代,褚时健带领的玉溪烟厂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这样的税收贡献放在今天也同样可称为天文数字。


而后,广为传颂的褚橙故事,为这段悲情岁月映照出了最绚烂的夕阳。


从“中国烟王”到“中国橙王”,在如同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一样,却在中国前无古人地两次登上人生巅峰后,这位老人却显得平静、淡定。


这样厚重的人生历程,有理由让我们重新梳理、深入解读,供读者细细品味。




1、


知天命而创大运


1979年,已经51岁的褚时健被派到云南玉溪卷烟厂“救火”。


几番回合后,褚时健还是选择了去玉溪卷烟厂。这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弯。


那时国企改革步伐开始加快推进。扭转玉溪卷烟厂颓势,势在必行。


尤其是,作为当时的决策者,褚时健以少有的胆量和气魄,到国外买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持续几次大规模技术改造,并且在国内创新出外包经营思路,使破旧的小厂在生产规模、技术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上均跨上新的台阶,而使得“红塔山”在1988年时已成为最走俏的卷烟产品,而玉溪卷烟厂也一跃成为国内卷烟业老大。


就在褚时健红遍全国,走到人生巅峰时,为国家创造巨额税收的他,却在1996年被送上了被告席。


“大概盛极必衰,我其实也还是天真了。”他事后反思道。


在监狱服刑一段时间后,褚时健因为有立功表现被减刑至17年。


2001年5月,他因糖尿病严重获批保外就医,回到家中并被限制活动在老家哀牢山一带。


他的人生似乎燃起一丝新的希望。


2、


超高龄再创业


褚时健回到家中休养一段时间后,他还是闲不住,琢磨着“总要做点什么”。


思来想去,和老伴多次商量过后,褚时健最终把心思锁定了在狱中和弟弟谈及的冰糖橙上。


种植农作物,可不是简单的事,劳神又费力,并且需要长期投入。


“橙子在水果里味道营养都好,但并没有太普及。如果种出一个好的品种来,对市场来说是件好事。”褚时健决定:要种就种好东西。


他的种植计划是:高品质、大规模。


2002年,已74岁的褚时健向朋友陆续借到1000多万元,包下哀牢山上2400亩荒地,和老伴马静芬一起进山、开荒。


对于74岁高龄的褚时健来说,这无异于征服了“红塔山”之后,又要征服另一座真正的大山。谁能保证一定会成功?


这一年,褚时健成立了新平金泰果品公司,并为要种植的冰糖橙取名“云冠”。


公司法人、董事长、总经理均由马静芬担任,而他自己因身份所限,仅以“顾问”挂名。实际上,褚时健是真正的“操盘手”,这样的事他要亲力亲为。



3、


用工业化思维种


一个核心的问题:2400亩的荒山如何种出好橙子,如何管理?


这一次,他决定如法炮制,采用工业的方式来种橙:一改农业过往粗放的种植方式,请来专业种植人才,对土壤结构、种植周期、植物方式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量化。


量化思维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标准化思维。


刚开始,农户一度罢工。


但褚时健采取的措施是:培训+奖惩。一方面培训农户们的专业知识和具体的操作能力,同时强化作业长的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则是明晰的奖惩制度。


2007年前,褚时健针对农户,采取的薪酬制度是每月固定工资加奖金,同时还提供水电沼气、厨房厕所一应具全的住房。


2007年后,果园大量的树开始结果,收获量达2000多吨后。


褚时健又采取另一种薪酬制度:每人每月按时领到2000元借发工资。


到年底果子收获后,按农户交出的橙子的总量和等级两个标准算出收入总量,刨除借发工资,剩下的发给农户。


这是人员稳定的最大保证,要知道农民随时把自己处于“移动”的状态,哪儿挣钱就去哪儿。第一年,褚时健就遇到了不少不打招呼就全铺盖卷走人的情况。


在收入高低的比较下,农户们都愿意做到高产量、高品质,而且唯一的方法就是:按照褚老板严格、精细的生产制度来办。


4、


用减法计算出来的利润


做农业,要有经营意识和科学技术,才能创造出更可观的价值。


从投入到产出,褚时健的脑子里早已形成一套清晰的逻辑:“搞商品生产要计算仔细,干事情要有效益。


”这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到农场学做烧酒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思维习惯。


2008年那年,湖南、江西等冰糖橙原产地遭遇雪灾。褚时健当年就有一个预判:冰糖橙丰产地一旦受灾,就会影响未来几年冰糖橙的市场供需。


而前几年他的果园建成初期,不仅种下了冰糖橙,还种下了5万棵温州蜜柑。


2009年,褚时健果断把已种下六七年的5万棵温州蜜柑全部砍掉,改种冰糖橙。


让果农们“肝肠寸断”的决定,最后竟实现了大丰收:总产量达4000吨,公司盈利破千万元。


从2006年到2013年,橙子平均每年有1.37千吨的增长量;到了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额1亿多元,纯利润7000多万元。



但是在2015年,橙子出现了个头小、皮色不均、口感酸、坏果率高等质量不佳现象。


反应到市场上,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褚时健为此在媒体上公开道歉,并提出了对质量、途径、品牌等的具体改善办法。第二年,断然砍掉了3.7万棵树。


为了结出更高品质的橙子,他把当年在玉溪卷烟厂打造的质量观再次用到种植上。


亲自设计出甜酸比24:1的口味,与其他偏酸口味的外国橙形成鲜明的区别。


由于成色姣好、酸甜适口,每斤12元左右的“褚橙”,比市场价格贵出许多,反而供不应求。


5、


当精神嫁接上时代


 “褚橙”大火,最初是在互联网上。


2012年11月,在褚时健的外孙女婿李亚鑫的操办下,他们的橙子借助一家电商平台销售,上线头一天就在北京创下了销售1500箱、超过7吨的惊人纪录。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真正认识、敬佩褚时健这个被主流淡忘多年的“历史人物”,也因此,不计其数的企业家、学者、媒体开始重新涌向哀牢山,探底他的商业秘籍。


这几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褚橙”每年冬天一上市,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被抢售一空,“一果难求”。


褚时健的一生绝对“传奇”。而这一回,则完全体现了他与时俱进的思想。一开始对于网上销售,褚时健有些迟疑,但他还是同意“可以试试”。


2018年1月17日,“褚橙”庄园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云南褚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儿子褚一斌出任公司总经理,褚时健任董事长。看起来,在商海大潮中叱咤一生的褚时健,卸下了重重的担子。





END


若喜欢本文,请在右下角点“好看”

如阅读本文有所感悟,请在文章最下面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