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乡村影像 ┊ 硗碛藏乡的十年变迁(三)

郭思宇 乡村之眼
2024-09-07
▲ 与母亲一起分享照片。摄影:郭思宇
迅速消失的传统文化

       从2011年到现在4年的时间里,这些乡村拍摄者们一直在记录着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最初是照片,到了2014年,壹基金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支持硗碛地区的村民们拍摄纪录片以及记录村庄的历史,长远的目标是能够在这里帮助当地人自己整理出一套乡村历史,同时建立起自己的影像资料库。


       “锅庄”,当地藏语称“卓”或“果卓”(即圆圈舞)。修房造屋、结婚、满月酒、节庆等都离不开“锅庄”。“锅庄舞开始,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带头领舞领唱,众人在悦耳的歌声中翩翩起舞,舞步轻松,歌声悠悠,给人愉快的感受。随着情绪的高涨,歌声和舞步节奏逐渐加快,变得高亢、粗犷、酣畅,人们沉浸在欢乐中。跳完一曲,主人便上前为每个跳舞者斟酒、敬酒、倒茶。稍歇一会,老人又开始领唱,众女跟唱,众男呼应,大家又随歌起舞……如此循环,直到翌日凌晨。”(摘自《硗碛藏族乡志》(1986-2006 年,未出版),硗碛藏族乡政府提供)


▲ 大家围在一起跳锅庄。摄影:郭思宇

       据当地人讲,硗碛的锅庄分为“嘉绒切列”和“绒巴切列”。嘉绒切列一般是男性跳,女性不参与跳,只是和声唱,唱的内容可重复。嘉绒切列唱词的内容简单,但跳的动作复杂,沿逆时针跳。硗碛一般都会整晚一直跳嘉绒切列,而锅庄即将结束时才跳绒巴切列。绒巴切列唱词的内容复杂,但跳的动作简单,沿顺时针跳。


       硗碛还有一种打麦时跳的锅庄,叫做“卡热亚”,即打麦子。每年麦收后,硗碛藏族就像过节一样,穿上新衣,带上酒和干粮,喜气洋洋地去打麦。为了充分享受收获的喜悦,他们便把打麦劳动和锅庄舞蹈动作揉在一起,创造出了“卡热亚”。打麦时两排男子相对而立,手持打麦用的“连枷”,在周围男女混声合唱中,他们手中的“连枷”此起彼落。场面十分热烈,使劳动充满了欢乐。


       硗碛锅庄内容丰富多样,不同的场合,锅庄的唱词也不一样,如满月酒,如果生的是男孩,就唱主人家“添了栋梁之才”的;如修房子,就要唱选址如何好、地基如何稳固、房子外观如何气派、内部装饰如何漂亮……要把修房子的整个过程唱完。所有锅庄的唱词中,大部分为比较简单的反复吟唱,只有“绒巴切列”的唱词内容丰富。


▲ 石来在和老人们边跳边学唱锅庄。摄影:郭思宇

       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积累,硗碛藏族形成了对宇宙的独特认识,他们有关于“创世纪”的绒巴切列,当地嘉绒语音称“咚布斯巴”,意为“一年的十二个月”,男女对唱,唱词大意如下:


整个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地方,人类生存全靠土地,土地与人密不可分。


正月,要备耕。

二月,忙耕作,太阳出来,月亮出来,人要忙于农活,在阳光和月光下劳作。

三月,农作物管理是关键,一年四季收多收少在于管理。

四月,生产要计划,不要忙乱。

五月,小春的施肥除草管理好。

六月,庄稼和野花都开了,草木茂盛,大地变得十分美丽。

七月,小春要陆续收割了,种和收的任务重,小春丰收要满意,歉收也不要紧,大春补一下。苦荞、麦子收割了,人们烤酒互相招待。

八月到九月,各种树木结果了,庄稼成熟了,

九月底大收获。

十月,整理冬地,要下雪了,砍柴去。

冬月,洗猪(指杀过年猪)、积肥去。

腊月,接媳妇、放儿子(指上门做女婿)、打斋、寨会、走亲戚、修房造屋。

 

       上述唱词以十二个月为时间坐标,在纵向的时间中把社会空间中发生的活动串联起来,呈现出了硗碛藏族社会空间中的农耕文化,包括农时节气、劳动生产周期、生产方式、出产及社会活动等。(摘自《硗碛嘉绒藏族“绒巴切列”唱词中的知识体系》,刘俊波)


▲ 在泽根村举办乡村图片展,这样村民自己办的图片展已经举办了两次。供图:郭思宇

       然而,随着硗碛社会的开放,与外界的交流沟通变得频繁。与很多地方的乡村一样,年轻人大多忙着在外挣钱,或是忙自己的事,对锅庄这种老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在硗碛一次修山(当地老人一般过了60岁,都会请亲戚朋友邻居为自己和配偶提前修坟山,这是喜庆值得祝贺的大事)的活动中,我曾问过一位前来参加并跳通宵锅庄的老人,有没有年轻人找他们学跳锅庄。他说自己以前是有教过一些年轻人学,但是锅庄的内容非常丰富,年轻人事情也多,一天教不了多少,每天只能学一点,一个多星期后他们也都倦了,后来也就不了了之。现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能跳的还有一些,也能唱一点,但需要有老人带着,能自己独立唱和跳的几乎没有。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基本只能跟着跳两下了。


       水库的修建是锅庄文化快速消亡的另一个原因。大部分土地被淹没,使得传统硗碛社会的农耕和高山放牧生活,变为了农牧业、旅游业等多种经营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刚才提到的“卡热亚”,大家连土地都少了,或者改用小型农具,集体劳动的场景几乎消失,由生活劳作产生的歌舞也只存在于表演中,甚至面临消失。


▲ 玛尼。(选自组图故事《修山》)摄影:王代华

       也许处在藏、羌、汉多民族交汇的地区让他们更有保存自己本土文化的紧迫感,也许经历了10多年前那次水库修建,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他们认识到用影像留存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石来说:“通过拍摄,我开始学习自己过去不太关注的一些传统的东西。”于是,在村上每一次红白喜事,每一次过年跳锅庄的时候,总能看到他拿着小相机在记录着,他也经常在老人们的带领下学跳锅庄,学着在唱。


       看着平日里爱说爱笑爱开玩笑的他,跳锅庄时严肃认真的神情,我觉得在硗碛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骨子里还是有一颗种子在埋着。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变了,但一旦有了适合的条件,仍然可以生根发芽。



▲ 闲聊的藏族妇女。

摄影:郭思宇


唱歌也是一种传承

      张文华大哥,2014年加入的一位乡村拍摄者,40多岁,瘦高的身材,俊朗的五官轮廓,见过他的朋友,尤其是见过他身穿藏装的女性,都说他是资深的嘉绒帅哥。他家住在嘎日村丰收组的半山腰上,有一片30亩左右的耕地,紧挨着他家房子后面。在房子前面,是一块20亩左右的草地和一片小树林,用石砌的围墙围着。平日里,他就把家里养的猪和黄牛散放在这里吃草,旁边的水沟里可以也喝水。由于远离公路,很安静,站在他家二楼的平台上视野非常好,可以远眺山下的硗碛水库。我们称张大哥家为“半山庄园”,张大哥就是庄主。因为地理位置高,没有受1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水库建设的影响,他一家仍然过着田园牧歌式的安静生活。


▲ 张大哥推着微耕机在犁地。他家有一片30亩左右的耕地,紧挨着他家房子后面。在房子前面,是一块20亩左右的草地和一片小树林,用石砌的围墙围着。平日里,他就把家里养的猪和黄牛散放在这里吃草,旁边的水沟里可以也喝水。由于远离公路,很安静,站在他家二楼的平台上视野非常好,可以远眺山下的硗碛水库。我们称张大哥家为“半山庄园”,张大哥就是庄主。摄影:郭思宇

       前两年政府为帮助村里发展牧业,修建了一条24公里的“通天路”。这条路的尽头地势陡险,视野开阔,这处开阔地被称为“达瓦更扎”。达瓦更扎,意为“美丽的神山”。在这里可以看到云海,天气晴好的时候还可以观看川西几座著名的山峰——西南面的贡嘎群峰、北面的四姑娘山、东南门的峨眉山、瓦屋山、大瓦山。张大哥家就位于达瓦更扎的下方,达瓦更扎往里面再步行两三个小时就是他的牛场。这两年通过网络的热炒,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发烧友和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这处360°观景平台玩。


       张大哥说,根据旅游规划,他家旁边村子里有一大片土地将被外来的公司承包,蓄水修一个人工湖,周边打造一些住宿接待的旅店。他家虽然没有在规划的人工湖范围内,不会被搬迁,但会因为旅游开发会在他家门前新修一条公路,他家的院子会让出一些地用来修路。他家由于空房间多,也想做一些旅游接待。对于修路到他家,还是很支持的,毕竟对家里经济条件的改善是一次好机会。


▲ 张大哥家的耕地。摄影:郭思宇

       可以想见,现在还是世外桃源的张大哥家,几年之后的出行交通将大为改善,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到他家门前。每逢国庆这样的假期,也会如国内其它景点一样,自驾游的人们蜂拥而至,周围旅游接待的人家会家家爆满。外来的游客将打破村子的宁静,在湖边钓鱼、喝茶、打牌,晚上还要篝火晚会,为旅游而起的唱歌跳舞,大音响里随时放着音乐。人们也可以开着车去已经铺成水泥路面的达瓦更扎看风景,晚上扎帐篷,第二天看日出、观云海。


       张大哥是当地林业站的护林员,经常在山里巡护和上牛场看牛,他用我们给的相机拍到过小熊猫、高山兀鹫等动物。他也是村里的歌唱能手,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村里选中,因为一首歌唱大熊猫的歌曲上了雅安电视台的节目。他对硗碛的锅庄和多声部民歌(硗碛的多声部民歌在2008 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兴趣,但是他说一些锅庄的唱词很复杂,自己也不太会。乡村之眼项目支持了他一支录音笔记录下老人唱的,他也采访村里的一些老人,回家后边听边学,还做一些文字整理。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多学一些家乡传统的东西,也算是一种传承了。下一步,我们是希望能帮他能有一台电脑,让他学会简单操作,能用电脑整理这些他记录下的资料。


▲ 路边休息的嘎日村村民。摄影:郭思宇



待续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


「云南乡村之眼乡土文化研究中心」公益机构,成立于2015年5月,其前身为「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行动计划(简称“乡村之眼”)项目,其核心工作方式为,与西部乡村社区伙伴合作,以影像记录的方式,启蒙和培养在地生态保护的文化传承力量,促进西部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东西部的平等对话。

长按二维码   即刻关注   

     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乡村之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