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谈 | 垃圾是神造的?还是人造的?
8月2日,乡村之眼荧光放映重启,以“这是垃圾吗”为主题在塞林格咖啡馆同大家分享了两部长篇(《牛粪》(2010)&《我们村的塑料垃圾》(2012)),两部短片(《垃圾》(2018)&《宝瓶》(2012))。垃圾在西部乡村又是怎样的故事呢?请看我们的「映后谈」。
这是两个和“神”有关的垃圾的故事。
青海藏区,当地人素来有向神湖献上宝瓶、哈达、隆达(风马)的习俗。藏区古老的苯教相信万物有灵,敬山敬水敬天地。佛教传入后,原本的山神、水神等众自然神明大多被纳入藏传佛教体系中,依然受到崇拜和供奉。
祭祀仪式,《宝瓶》剧照
祭祀神山圣湖的仪式是藏区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这既是为了向自然神明祈求平安幸福,也是以尊敬自然的方式换取生活环境的安全富足。
一个湖若是有人来献宝瓶,便不会有什么破坏。湖里的生物不会被人们捕捞而食,湖周边也不会有什么垃圾。为了显示庄重,宝瓶里也装有许多珍贵的宝物,如及金银珠宝、五谷杂粮等等。宝瓶在制作中也需要进行庄重的仪式。
宝瓶,《宝瓶》剧照
但是,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许多人只单纯追求福报更大,因此将宝瓶越做越大,内部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廉价。几乎有人一半高的宝瓶被接连不断地投入神湖当中。
投宝瓶,《宝瓶》
渐渐的,供奉产生的垃圾在神湖周围越积越多,神湖也开始散发腐臭味。原本是为了向自然神明祈求平安幸福的宝瓶竟然成为了破坏神明安居之地的“元凶”。
供奉过多的宝瓶让神湖污染,《宝瓶》剧照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昆明五十多公里开外的一个信仰基督教的苗族村寨里。
这里,塑料垃圾就像没有天敌的入侵植物一样遍布村庄的各个角落。当地的王中荣大哥非常忧心。
村里的塑料垃圾,《我们村的塑料垃圾》剧照
他拿着摄像机去问初中生、隔壁的大哥、大嫂、大妈、大爷……他问他们,塑料怎么来的?塑料是好的还是坏的?塑料垃圾该怎么处理?
众人不置可否。初中生说塑料丢在垃圾房里就好,大哥说塑料很方便没有坏处,大爷说塑料只能烧掉才干净,甚至有人也说拴着的牛最爱吃塑料了……
《我们村的塑料垃圾》剧照
在一次又一次的灵(gan)魂(ga)发问后,王大哥的采访似乎陷入了僵局。他继续问道:“垃圾是神造的?还是人造的?”
《我们村的塑料垃圾》剧照
那么人该怎么好好地收拾塑料垃圾呢?村民们都说要烧掉。王大哥却不甚满意。
苗语里没有“塑料垃圾”一词。苗语的“垃圾”指的是树叶树枝一类可腐烂的东西。苗语里也没有“卫生”一词。这些汉语词是和塑料袋一样,从城里传过来的。
然而,塑料垃圾的适当处理方式却没有传到村子里来。
邻居又这样同王大哥说:
《我们村的塑料垃圾》剧照
垃圾是神造的?还是人造的?这听起来就像一个无厘头的玩笑。
但是,这个问题有另一层含义:垃圾问题是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起了变化?还是因为我们自己?
王大哥的影片给出的答案是:上帝把智慧给了人,人没有把智慧用好。
宝瓶也好,塑料垃圾也好,两处相隔甚远的地方,两个相差甚大的宗教,两种互不相通的语言,说的其实都是亚洲的腹地高原正在经历的剧烈变迁。
——当垃圾成为问题的时候,并不是人原本应对世界的观念有了什么大错,而是外部环境产生了大变化,那么原本的观念也就没办法来应对。换句话说,用传统的或者说习以为常的方式,人已经没办法去跟这个环境和谐相处了。
环境在变,我们也需要改变。
《宝瓶》拍摄完成以后,当地的多个草根组织和政府又继续拍摄并推动了对垃圾处理的讨论和行动,最后神湖得到了严格的保护,不再为祈福产生的垃圾所害。
《我们村的塑料垃圾》拍摄者王中荣也在最近告诉我们,他们村子开始有意识地自觉收集垃圾,同时政府也在鼓励大家,为村子建造了固定的垃圾房,统一处理。王中荣也兴奋的告诉我们,村民关于垃圾的新讨论和理解又拍摄成了一部新的片子。《垃圾》,那又将是另一个垃圾的故事了。
思考、调查、拍摄、讨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最终依然需要落实在行动中。只有在行动中,我们对现状的疑虑和担忧才可慢慢消散。
放映现场
感谢策划参与本次放映的志愿者:杨琪,朗晓伟,有水分
感谢塞林格咖啡倾情合作
感谢现场观众的精彩讨论
感谢《牛粪》拍摄者兰则,《宝瓶》拍摄者华泽,
《我们村的塑料垃圾》拍摄者王中荣,《垃圾》拍摄者尼玛让
本篇文章系结合映后讨论及《宝瓶》、《我们村的塑料垃圾》内容而做
编辑 | 一叶舟
长
按
关
注
微信号 : xiangcunzhiyan01
新浪微博:@乡村之眼
官网:www.xczy.org
点亮我们,看见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