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6


-- 艺术设计月刊 --

2017年第3期

1958年创刊/总第287期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


  【主编方晓风“写在前面”】

江南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是模糊的指称,并不像行政区划,有清晰的界线,其范围大致如今日所称的长三角地区。扬州虽处江北,但也经常被纳入江南的范畴讨论。由此可见,江南更是一种文化的界定。江南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水资源丰沛,长江冲积平原的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然而,江南地区崛起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是明清以来的格局。晋室南迁和南宋偏安,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南方发展的两个重大节点,都将北方的优秀文化大规模输入南方。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也极大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发展格局,这条经济大动脉,有力地支撑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江南是中国的粮仓,也是钱仓,明代全国三分之二的税赋出自这里,其经济地位可想而知。有历史学家戏言,自大运河贯通,中国就形成了南人出钱、北人戍边抗敌的格局,屡有来自北方的侵袭,鲜有南方征伐北方。江南因此也是温柔乡,南宋偏安之后,错把杭州作汴州,似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其实,江南照样有“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的东林党人,自有一种风骨。有清一代,江浙两省的文状元数量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崇教重文之风可见一斑。这里更是名士荟萃之地,既有科举场中的得意人,也有无意仕途的逍遥客,江南也成为中国文人文化的代名词,江南意味着风雅。

 

正如《诗经》以风、雅、颂分类,中国传统文化也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分层结构:民间俗文化、文人士大夫的雅文化,以及等级社会顶层的宫廷文化,虽处一个完整的大系统,但各有侧重,显现出不同的特征。三者之间,既有交流和影响,也有各自相对清晰的价值取向,并不混同。其中,文人阶层的文化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吸收民间的智慧,提炼精粹,进而影响宫廷文化;宫廷文化也会得到民间的效仿。当然,等级制度也制约着民间效仿的冲动。与泛化的文人文化相较,江南文化更强调一个“雅”字,而对于雅的理解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

 

明清两代,出现几本与造物有关的文人著作,在这些著作中,高明的江南文士开始通过具体造物的论述,来阐释心中的审美价值观,通过不同的载体来显现风雅的标准。文人不再是造物的旁观者,而是深刻地介入其中,多少有了今日设计师的意味,这样的行为和成就更提升了江南文化的价值与地位。本期特以“江南物化”为题,既是希望对中国传统的文人文化做一次回顾,关注那些曾经的风雅之事、之物,体悟风雅的真谛,也希望通过历史的镜鉴来思考今日设计的处境与前景。造物中浸透了文化的价值判断与思考,设计是与日常生活深刻关联的思考,设计史的研究也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多元的选择。

 

配合本期专题,《纸上展览》栏目策划的是“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以文人生活的一角切入,触碰文人世界中最为隐秘和深沉的空间。在书斋之中,可以更为直观地感受传统文人的志趣与审美标准。

 

新的一年很快就走到了三月,渐次开放的花儿催动着人们游赏的脚步,时光与美都让人感慨,但更重要的是物化的行动。遥想江南,本身就是一件美事。


 


特别策划:江南物化

栏目主持:徐璐   李云


主持人语


“江南”是一个特殊的文化地理概念,也是一片被历代文人神化的风雅之地。正所谓“几处诗词几处江南”,江南山水孕育了古代诗人笔下吟唱不绝的江南,也使无数画家殚精竭虑,寻求有形山水和无形精神相融合统一的表现方式。这些数不清的诗画再转为观景造物的模本,复又让人咏颂,如此循环往复,层层累积,才有了厚重绵延的江南文化。

 

江南文化广博,一个便捷的方式就是用“物”做探路石。“物”里有材料、工艺,有生活日用,有情感场、关系网,藏有一整套经济与政治逻辑。古人要内敛含蓄地表达精神与道德诉求,常托物言志、借物比德,也是为此。然而,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换来的却是人与物的疏离,由技术与商业逻辑制造出的物再也承受不了生命意义的重负。为此我们策划了这期专题,一层设想是忆江南,还原古人风雅的生活图景,反思今日的缺失;另一层设想是,在古今的对话中,寻找江南文化基因绵延的方式,毕竟江南还在,只是需要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更新。

 

本期专题我们有幸约到了6 篇宏文。方晓风的文章分析了清末江南私家园林以楼代山的做法,提供了一个审视中国传统园林的新视角。张长虹的《精神的肖像:明人“别号图”与山林之思》一文考察了明代中后期的“别号图”风尚,作为一类“精神肖像”,它很好地反映出当时江南文化图景中隐逸文化的流行。同样是从明代隐逸绘画题材入手,毛秋瑾撰写了《明代吴门画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与表现图式》,该文以明代吴门画家为中心,主要考察了他们山水画作中的“渔隐”和“高士”主题。王海松、邹严与宾慧中的文章则考察江南民居中特殊的一类——绞圈房子,其形制适合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江南地区,体现了江南民居朴素的生态智慧。作为日常生活空间,园林是江南文化的综合展示场所,安宝江的文章以张岱的著述为研究对象,考察文人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互为关系。苏晓静、刘士林的文章《关于江南文化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探讨》对江南文化研究中的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进行了界定与梳理,指出除了借鉴一般的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法,更需要把诗性智慧或美学方法作为江南文化研究的总方法论。本期《纸上展览》栏目也配合专题,由编辑部数位同人齐力编撰而成。本次专题组稿还得到了张长虹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徐璐、李云)

 

文人天地一壶中,玲珑妙相趋无形

——清末江南私家园林中山的异化

作者:方晓风

内容摘要: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山水观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传统园林与山水文化密切相关,但今人对于传统园林的研究更重园林建筑,轻忽园林山水营造的研究,有所偏颇。本文分析了这种偏颇的缘由,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对象,梳理了传统园林造山技艺演变的线索。在具体的案例研究中,本文重点讨论了清末江南私家园林中山的异化,出现了以楼代山的做法。这一认识上的变化,将提供一个审视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新视角,也对理解园林建筑的设计有所助益。

同里耕乐堂北岸建筑组合


精神的肖像:明人“别号图”与山林之思

作者:张长虹

内容摘要:明代中后期的“别号图”风尚广泛流行于社会各阶层。“别号图”既寄寓着别号主人的山林之思、隐逸之情,更是一种“精神的肖像”。在有些家族,“别号图”为子孙承传多代的现象,正是明证。受托绘制“别号图”的画家,不止限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实际人数要多得多。“别号图”题材绘画在江南地区的流行,反映出明代中后期江南文化图景中所存在的隐逸文化成分。


明代吴门画家山水画中的隐逸主题与表现图式

作者:毛秋瑾

内容摘要:本文以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吴门画家为中心,探讨他们山水画作中的隐逸主题,围绕渔隐和高士这两类画作展开,考察图像的历史渊源,分析吴门画家笔下图像构成的特征及特定图式隐含的寓意。


庭心与绞圈房子

——一种具有朴素生态理念的江南民居

作者:王海松   邹 严  宾慧中

内容摘要:江南温润的地理环境和殷实的经济基础造就了追求平和、精细、实效、节约的地域文化。绞圈房子是江南民居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它朴实、实用,围绕不大的庭心而展开,适合人口稠密、用地紧张的江南地区,适应江南的气候特征,蕴含了朴素的生态思想。

 

1.浦东周浦旗杆村顾宅1949 年前后鸟瞰图(冯国鄞翻拍自《顾氏宗谱东川公支乙卷》) 2.“三埭两绞圈”的民宅


园里乾坤大

——晚明文人张岱的园林生活

作者:安宝江  王志强  何 洁

内容摘要:晚明园林是文人文化的一种物化,它是日常生活的空间,又是文人文化生活化的综合展现场所。本文以晚明文人张岱的著述为主,对晚明时期江南地区文人的园林生活进行表现,从中考察文人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互为关系。

 


关于江南文化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探讨

作者:苏晓静  刘士林

内容摘要:江南文化是中国最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一种真正属于江南的文化理论,在一个逻辑上的必然要求是能最大程度地揭示和呈现江南文化的本质。在我国的区域文化中,只有江南文化充分关注到人的审美需要和自由本质,代表着个体生命在更高层次上的自我实现,所以诗性文化是最适合研究和阐述江南文化本质、规律和特色的文化理论。在建构江南文化研究方法时,除了借鉴一般的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法,更需要把诗性智慧或美学方法作为江南文化研究的总方法论。通过江南文化理论创新,为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提供支持,是江南文化研究的重大问题和当务之急。

 

纸上展览

栏目主持:刘晶晶

物化与心境:明清江南文人的书斋

作者:徐璐   贾珊

内容摘要:“江南”既不是城市也不是省份,而是被历代文人所美化了的风雅之地,“江南”一词更是与风雅的文人生活几乎同义。的确,江南文人的趣味代表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一个层面,既不同于民间风尚,又不同于皇家气度。正如《诗经》风、雅、颂三个部分一样,文人意趣成为“雅”的定义标准。一个时代的文人书斋作为文人群体最具心境的场所,共同阐释时代清雅趣味及其流变方向。它涵盖了院落及建筑、陈设与文玩清供诸多层面,也间接反映了经济文化对文人趣味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明清江南文人书斋的梳理,对文人风尚、清雅与凡俗进行新的探讨,从物化的书斋内容来窥探文人的书案生活。

2-5. [ 明] 陈洪绶《听琴图》《品茶》《奇文共赏》《焦林酌酒》。宋代文人将焚香、烹茶、插画、挂画视为“文人四艺”,明代文人对于书斋的筑造、游赏、品评、解读,皆不仅仅局限在园林山水草木之间,而是与主人的人格品质、文德才艺、行为风尚等内在精神境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第一线

栏目主持:萧冯

诗意的民宿体验与旅行方式分享

──态客民宿创始人吴伟专访

采访\撰文:赵毅平

内容摘要:在国内日趋火热的民宿热潮中,态客民宿实验室以独特的模式和视角,打造米其林版“乡村度假必住精品民宿指南”,并充满诗意地提出了“最好的作品是你度过的时光”。在这个创业公司的背后,是一位有着十余年从业经验的一线设计师——吴伟。他凭借敏锐的感官、卓越的个人才华和对酒店行业多年的研究与积累,发现了与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生活方式伴生的需求,并为之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学人问津

栏目主持:王翔

瓷器的发明与创造

作者:杨永善

内容摘要: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瓷器的发明不仅使人们制作出品质优良的用器,研制了一种富有潜质的新工艺材料,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实践的技术思想影响深远。本文梳理了瓷器发明与创造的历史脉络,整理总结各阶段的烧造技术条件及其具体发展、重要生产窑址的地域分布及其产品,并分析其中的造物文化、艺术特点;指出在世界陶瓷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不但发明了瓷器,而且在不断发展和提高工艺技术的同时,创造了与其相适应的造型和装饰的样式和风格;在传播制瓷技术的同时,也以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影响和丰富着世界文化。

12. 水波纹青釉双系罐,东汉

13. 青瓷盘口壶,三国


唐代诗文与工艺美术

作者:尚刚

内容摘要:诗文是研究唐代工艺美术的基本文献史料之一。它涉及工艺美术的各个品类,包含着相当丰富的重要内容:或在说明装饰主题的演进;或能披露装饰、造型等的定名;或可补充对器物用途的认知;或是重要品种的基本,甚至唯一文献的史料。本文拟选择典型诗文,对此略加缕述。最后,再对李白衣锦故事的内涵试进一解,以为它可作李白生于碎叶的佐证。

4. 奈良唐绣像  5. 大英博物馆唐绣

 


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需购买本期杂志,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买。


[郑重声明]

近日出现

假冒《装饰》杂志官网

     近日《装饰》杂志编辑部发现一个仿冒网站,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在此,请大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投稿!切勿让某些非法之徒有机可乘、混淆视听,窃取不义之财,败坏学术风气。特此声明:

  • www.izhsh.com.cn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其它均为仿冒,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 唯一投稿邮箱为zhuangshi689@263.net,未开通网上投稿!

  • 编辑部电话为010-62798189,是清华大学所属号段的电话号码。

  • 此上真实信息均印刷在《装饰》杂志的纸刊上,请各位读者和作者鉴别!

  • 【仿冒网站的邮箱地址为:zhuangshibj@163.com(假的这是假的!)】

  • 【仿冒网站的地址为:http://www.zhuangshizz.cn(假的这是假的!)】

  • 在进行投稿或合作等涉及到个人信息以及金钱交易等行为时,一定先以纸刊上印刷的联系方式与编辑部确认和沟通,以防止给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下为仿冒网站的主页截图,

请各位读者和作者警惕!




以下是 “唯一”官方指定投稿邮箱:



《装饰》是目前国内艺术设计类唯一的核心期刊,杂志立足学术,放眼社会,涉及衣食住行、美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涵盖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是专业设计师、设计教育者和学生的必备读物,在专业圈内享有较高声誉。近7年来,担任主编的方晓风先生为其撰写的80余篇“写在前面”,既见证了杂志的成长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忠实地反映出我国设计界的成长和变化。如需购买《写在前面》(签名版)一书,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购买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