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删贴的《致杭州市教育局的一封信》被百度快照找回来了!

2017-06-08 爱自己成长圈


听说19楼有一位“失意”的学生家长于2017年5月28发的帖子《致杭州市教育

局的一封信》上了今日爆料,结果因为点击率太高今日突然被删贴。去了19楼 发现19楼动作神速 搜索此帖果然被删除(如下图)。





本来也不打算看的,现在因为被删帖撩起了公司技术人员的兴致,大家就打算试试看能不能找到被删的帖子到底长什么样子?


结果一试万能的百度快照(如下图)。竟然昨晚这位家长发在网上的帖子还在,被完整地被找回来了!










现在明白百度技术的强大了吧!


各位可以自己去试,现在去百度搜索 然后点击右下角的百度快照,自己也能看到这篇文章全文和后面的评论。


就是有点乱码。整理好的文字在后面。


这家长文笔不错,和之前的《我要上温岚》一文的家长可以一比啊。



致教育局的一封信


喧闹了大半年的小升初终于尘埃落定了,就在各个民办中学校长都在为今年又收割了多少牛娃而弹冠相庆、展望三年后那所学校将夺得市中考状元而指点江山、市、区教育局也在为各级初、中、高考节节攀升的佳绩而击掌高歌之际,作为一个小升初“失意”学生之家长,不得不出来对您说几句不合时宜的话。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普通公立小学年级前十,六上期末主城区200名出头,各科相对比较均衡,没有特别的强项,亦没有特别的弱项,孩子性格比较腼腆、内向,信奉所谓的素质教育,一年级至六上没参加任何学习类课外辅导,自主招生数学等同于裸考。


原本也没很强的念头让小孩去读民办,因为五上、五下、六上期末考试成绩都还可以,就想让他去试试,一来让他经历一下这个过程,二来顺便也让他知道跟那些牛娃的差距,从而激发他后续学习的动力。



当初也是抱着浅尝辄止的想法,哪知一旦卷入这股洪流就由不得你抽身而退,只能被裹挟着一路前行,从最初的跃跃欲试、疲如奔命的各种不知时间、不知学校的考试、考试后的杳无音讯、摇号的忐忑不安、摇号后自主面谈通知的望穿秋水、面谈后漫长而无望的等待、然后…没有然后的心如死灰。


过程中的希冀、迷惘、彷徨、忐忑、幻灭等种种心历煎熬远非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可以承担的,就连我这个自认为曾经沧海、业已人到中年的父亲也感到身心俱疲、感慨良多。


摇号拼得是人品,运气好坏只能听天由命,我想说的是广为诟病的民办中学自主招生这块,也是各民办中学号称最为看重的部分,各民办中学无疑是想招一批好苗子,因市教育局明文规定不许进行笔试,于是形形色色的各种考试就落到各培训机构身上,考试时间随机,考试成绩及录取线、录取人数从不公布,考试学校自然更是保密。


但我想问这种考试的公平性在哪?试题的保密性、阅卷的客观性、录取的公正性如何保证?向谁保证?



我相信每次数百名考生中前三、前五的苗子确实被录取了,但夹带其中的私货几何大概只有培训机构和学校才清楚,为什么一些平时成绩平平、六上期末考试340~360分的同学能通过这种选拔考试堂而皇之地迈进民办的大门?为什么同样是那些成绩平平、各方面并不出挑的同学能通过学校的面谈自主招生?


假如能由教育局统一组织,把这些同学召集起来与那些所谓的落榜生再考一次或进行素质测试,如果这些同学能60~70%能胜出我想绝大部分家长都会认可这种选拔结果的,与其让这种暗箱操作肆无忌惮地进行,不如公开允许各民办中学举行名至实归的选拔考试,或者像中考一样组织全市统一期末考试,分高者得,我想其公正性肯定比目前这种所谓的自主招生公平、公正得多。


在民办自主招生这个环节各培训机构与学校的关系谁也道不清说不明,但培训机构的实力及运作结果皆有目共睹,有些培训机构在去年底就公开宣称**分以上(在它们那儿培训)的学生交多少钱自主招生肯定能进,某培训机构推荐的学生肯定可以通过某某学校的面谈,**学校十万,**学校二十万,**学校五十万这些没有明码标价却有价有市的交易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我相信这也是课外培训在杭州越演越烈的最主要原因吧。


我的孩子也有幸参加了**学校摇号后的补录面谈,等待学校面试通知的望穿秋水不说,面谈过后的等待真可谓五味杂陈,虽然也明白所谓的希望是极其渺茫的,但人都有一种不到黄河心不死心态,没有坏消息就意味着还残存一丝希望,说不定狗屎运会真的不期而遇地降临到自己孩子头上,直至一周后,然后…真的没有然后了…那一刻孩子落寞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孩子并没有一定要读民办的意愿,但他此刻明白他让满含希望的父母失望了,他的眼神中不光有失落还满含愧疚。


孩子,该愧疚的不应该是你,是没想办法让你进优质小学、相信所谓的素质教育没送你去培训班、没想办法让你曲线晋级的爸爸;该愧疚的是打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旗号、实质鱼目混珠的民办招生方式;该愧疚的是一直倡导素质教育、宣称杜绝提早收割苗子的教育指导机构!


报考之前无论那所学校的推介除了成绩都无一例外地大打人文关怀牌。我原以为未被录取的孩子每个人都会收到一封报考学校校长亲笔信的复印件,现在看来确实是我自作多情了,别说亲笔信,就连告知未被录取的短信都没有,孩子半年多的努力和期盼就像一片枯黄的树叶随风而去,或者说在他们眼里从来就没有存在过,说好的人文呢?说好的情怀呢?



这一刻也随风而去抑或也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当然,学校有充足的理由解释:要给新的娇子制订未来的学习计划,要准备初三中考冲刺,老师们都非常忙,校长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前段时间北大给未能通过其自主招生初选的考生写一封“安抚信”,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有充分的资格去表现它的高傲,这封文采并不见得怎样斐然的信,却在广大莘莘学子中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是的,这是一场无关成败、无关才华的判定,但既然有选择,则必然有取舍,就会意味着一部分人欢笑,而另一部分人失落。但中国素来是个赢者通吃的社会,胜利者永远不会缺少鲜花和掌声,但失意者很少能获得一个拥抱、一声鼓励,很少有人会在意失意者的感受,这时哪怕仅仅是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温和的鼓励,一个轻轻的拥抱,将会给这些暂时的失意者带来多大的安慰和鼓舞,激励他们以昂扬的斗志踏上新的征程。


但没有人在意这些,他们更热衷于锦上添花,不屑于雪中送炭。



小升初征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各培训机构的分班考冲刺又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民办学校为了冲刺前三分之一排名,公办学校为争取进实验班,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在紧锣密鼓地铺开。


我也放弃了自己不合时宜的固执,也开始领着孩子走上了自己曾经深不以为然的补课之路,不为别的,只为三年后孩子的眼神不再落寞。每当夜深课外辅导下课时,看见一个个稚嫩却老成持重的面孔走出一个个培训机构不大的门,而后越来越长的背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中,我似乎有点明白了钱老的世纪之问为什么那么苍凉而又无力…


作为一个“失意”的孩子家长,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尊敬的LD,相信也是后续很多家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1、杭州市教育局将原杭二中、学军、杭高等的初中部变身为所谓的民办中学,其目的及动机是什么?能否将其股东构成、收支成本、财政补贴、教师编制等信息公之于众?让广大家长明白现在所谓的民办中学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中学?


2、各区六上期末考试前100名未进民办而去公办中学同学有多少?能否有可供查询的数据?为什么市教育局做了这么多工作孩子及家长仍然趋之若鹜地奔向民办中学?


3、民办初中的招生标准到底是什么?是教育局有个指导意见还是各民办中学自行其是,任意勾兑?


4、允许民办初中提前招生,不是收割优质生源又是为何?为何大部分城市都是先公办后民办,杭州反其道而行之的依据是什么?


5、培训机构在民办初中招生中到底扮演着一种什么角色?其中的灰色利益到底输送去哪里?



这封信其实早就写好了,之所以到现在才发出,一来是让自己心情平复一下,避免语气过去偏激;二来民办中学招生业已成定局,不至于在失意的家长中间激起过大的波澜。


但我相信自信、开放的杭州教育界还是能容得下一点不一样的声音,我的出发点也并不是在抨击哪一方,因为对我的孩子来说一切皆已成为过去。我只希望我们的孩子不再为了所谓的升学而忧心忡忡,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奔走于各培训机构之间,希望孩子能在操场上像风一样自由地奔跑,希望热情与微笑重新回到孩子的脸上…


杭州是我深爱的城市,也将是我终老之地,我经常对孩子讲能出生在这样一个温婉美丽的城市真是他的幸运,杭州在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虽然有所不足依然是瑕不掩瑜,希望将来的杭州不光是休闲之城、电商之城,更是真正的教育之城、人文之城!


致礼!


一位“失意”的学生家长于2017.05.28


图片|  来自网络

文章| 来自“凤凰新闻”

编辑| 赵晶


往期精彩文章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 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 德国强大的真正逻辑是, 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 12部震撼人心的自然纪录片——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六一”记忆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 把婚姻讲得这么透彻的,竟是一本儿童绘本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