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误差不超0.01毫米,他被称为数控机床上的“雕刻师”| 大工匠·卫建平

劳动午报 劳动午报 2022-06-26


凝神聚力,万念归于匠心;千锤百炼,巅峰成于指端。首届“北京大工匠”名单日前揭晓,在首都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小午特开设“劳动光荣·匠心”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诠释“北京大工匠”的工作细节和匠心精神,展示“北京大工匠”的职业态度与创新成果。

今天,小午为您讲述数控机床上的“雕刻师”——卫建平的匠心故事。


工匠名片

卫建平,北京首钢机电有限公司数控与刀具管理中心负责人。

2009年,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科委授予首批职工创新工作室“卫建平工作室”、2012年获得首钢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卫建平数控车工首席技师工作室。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0263yak5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提到数控机床,

想必大家都有些陌生,

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现出,

冷冰冰的机器和满屏的参数。

其实,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锅碗瓢盆,

到航空、航天等国家核心领域,

都离不开机床。

简单地说,

机床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茶具,

就是通过机床生产模具,

再由模具大批量制造成茶具。

对于卫建平来说,

每天和庞大的机器打交道,

除了有硬功夫,

更要有匠心!

1984年,

18岁的卫建平进入首钢工作,

手里仅有一份中专文凭,

靠跟着师傅干活学本领。

可天生爱学习、好钻研的性子,

让卫建平不甘平凡,

两年后,

他顺利考上了首钢的机械制造工艺大专班。

1989年,首钢购进了两台数控车床。

卫建平利用在技校接触的计算机知识,

对照使用手册,

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编写程序。

三天三夜之后,

他编出了加工程序,

数控车床成功地加工出了工件,

卫建平也成为厂里第一代数控车床操作工。

作为首钢技术带头人,

如今,卫建平对数控车床了如指掌,

这项枯燥的活计,

被他干得有声有色。

卫建平每天都在和0.01毫米的误差较量,

因为,

比头发丝的十分之一还细微的误差,

足以让产品部件成为废件。

近年来,

卫建平沉迷于破解各种数字技术难题,

他组织并参与产品技术研发,

先后攻克多项难关。

比如,

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需要用到高炉,

但高炉风口的保护外套很难量产。

卫建平从工艺方法、工件装夹、

刀具几何参数上做了改进,

并且对程序的刀路做了非常规的改变,

最终做出合格的产品并且量产。

除了锤炼自己的技术水平,

卫建平还重视技术传承和人才培养。

他的“卫建平工作室”与学校建立了

生产、学习、研发三合一模式,

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能培训。

在他的带动与指导下,

先后培养出数百名数控车工技师人才。

卫建平有个不大不小的梦想:

“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

能留在生产一线,

成为振兴中国制造业的螺丝钉,

勇敢、坚毅、精细,

推动中国朝着制造强国不断前行。”



他从事着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每天接触万伏高压线 | 大工匠·王月鹏

手臂疤痕密布的京城第一“金枪手” | 大工匠·张海军

他对北京地形了如指掌,精确到每一个井盖儿 | 大工匠·武润泽

汽修还能与中医结合?克林顿都请他修车 | 大工匠·魏俊强

劳动光荣·匠心 | 陈令勇:微观世界里的金匠人

首届10名“北京大工匠”诞生!每人30万创新补贴


记者:王路曼

摄影:万玉藻

编辑:宋晓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