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昔日污水河,今朝美如画!北运河美丽蜕变的秘密揭晓了……

劳动午报 2023-08-27

京杭大运河通州至天津段,被称为北运河。千百年来,这条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曾见证了历史上万舟骈集、千帆竞发的漕运盛景。

从古代漕运文化的辉煌,到后来断航、污染、废弃,再到今年6月,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航道实现全线通航,这条古老的运河,承载着两岸居民太多的回忆和期盼。

如今的北运河,再现鱼虾畅游、绿树成荫、水鸟栖息的美丽生态。这其中离不开北运河管理处干部职工的默默奉献。

今天,小午就带您走进位于通州的北运河管理处,共同聆听这群治水人的故事……


科学调度 防汛通航双保障

到今年10月底,北运河通州全段已经顺利通航4个月了,这条连起京津冀三地的运河,不仅沟通起了千年文脉,实现了运河游船平安,还经受住了首个汛期通航情况下的度汛考验。这其中,离不开北运河管理处干部职工在调度运行方面的精心运筹。

今年6月26日,北运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实现了全线通航。为了克服水位差,让船舶行得更稳,北运河上新修建了甘棠、榆林庄两座船闸。“但6级航道水位和汛限水位,是有矛盾的。”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水资源调度科科长李凤霞说,“为解决北运河汛限水位与通航水位的矛盾,我们多次与市水科院、市设计院人员主动对接,共同制定了北运河通航情境下防洪调度方案及北运河通州段通航水资源联调工作方案,大胆确定了对防汛影响最小的通航水位线,并于6月9日现场试航,核定方案中通航最低保障水位的合理性,为汛期调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北运河管理处北关新分洪闸已实现科学精准分水

面对通航后首个大汛期。李凤霞表示,相比往年,今年北运河流域的汛期特点是降雨场次多、持续时间长、局地雨强大,降雨总量相比去年偏多9成,河道在综合治理以及蓄滞通航水量后技术参数变化较多,影响调度的因素变化较大。

科学调度,统筹兼顾。据了解,北运河管理处调度部门在本汛期共发出调度指令568次,其中夜间调度闸门41次 ,传发水情传递单124次,有效应对了79次降雨,实现了行洪安全及通航安全的双保障。科学化数字化的防汛网络在保障通航条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运河管理处调度室内可以看到,实时监控影像、雷达回波图准确传输到大屏幕上,雨量、水位、流量、流速、闸门开度……一项项数据清晰显示,工作人员全程掌握。

▲北运河管理处水资源调度科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流域内水情

“小朋友,不要在河边玩儿,危险呀!”北运河管理处北关新分洪站站长程子龙几乎每天都要在运河边巡查,为了保证运河通航后游客安全,程子龙和同事们的工作量显著增加。“今年雨水特别多,通航后为保障好航道水位平稳及生态流量补给,需频繁调度北关分洪枢纽两闸,调蓄北关分洪枢纽的来水,为此我们得时时刻刻盯着水闸、堤防及周边游人的安全。”程子龙说。

▲水闸工作员在接收调度指令

防汛备战,通航保障,永远都是进行时。如今,“通州堰”防洪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北运河管理处将秉承自然生态理念,打造全面、多方位智能防汛系统,重构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关系,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构筑起坚实的水安全屏障。



精心呵护水环境

打造“醉”美景观

站在北运河北关闸观看五河交汇处,这里景色宜人,两岸郁郁葱葱。河面吹来徐徐清风,运动爱好者沿着步道骑行、慢跑,不时有水鸟停靠在栈道的护栏上,远处还有市民在静静地垂钓。游船在绿波中穿行,清风徐来,沁人心脾。

▲如今的北运河风景优美,水清天蓝岸绿

面对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北运河,有谁能想到,这条北京城市副中心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河道,数年前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臭水河”。“北运河可以说是北京城的‘下水道’,承担着中心城区90%的排水任务,这里是‘九河末梢’,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等河水都汇入这里。随着城市急速发展,流入河道的各类未经处理污水大大增加。最差的时候,北运河的水质一度处于劣V类,途经的居民得掩鼻而过。”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窦艳兵介绍。

▲大运河通州段通航后,游客在游船上畅游拍照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北运河从一条排水的河逐渐变成了生态的河,并且实现了旅游通航,成为首都市民非常喜爱的玩水圣地。治水先治污,从2013年至今,市水务局先后实施了三轮“三年污水治理行动计划”。“那时候,在北京市水务局公布的全市84条黑臭水体名单当中,有53条都在通州境内,可以想象当时通州治水难度之大、压力之大。”北运河管理处工作人员说。在3个三年行动计划中,截污治污、铺设管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北运河流域变成了污水治理的主“战场”,且收效显著。

治污的同时还有了制度保障。2017年,北京市全面推进河长制,北运河流域内1560名河长履职尽责,全面开展了“清河行动”“清四乱”农村小微水体整治等多项治理工作。河长制相关工作人员介绍,5年来,北运河的水质从劣V类水已逐步改善到三类水标准。

北运河管理处在河道两岸种植了芦苇、菖蒲、鸢尾等大量水生植物。“在河底会种一些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并投放了滤食性鱼类及底栖动物,这些不同的动植物在水质改变方面都有不同的作用。”工作人员说。目前,五河交汇处46万平方米水域,2.2公里内河道岸坡芦苇绵延、绿意盎然,减少了护岸、驳岸的坍塌,一定程度保证了水质稳定,景观也美丽了起来。

▲北运河管理处科研工作者经过精心治理,区域内引来黑天鹅定居

优美河道环境的保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运河全河段每天维持180人以上的保洁队伍,是全市最大规模水面保洁作业船队,共有船只30余艘,同时还组建了30余人的巡查队伍,保证每天对河道进行巡查及日常保洁,保障了水面的清洁。在这群敬业的守护者的呵护下,北运河正在一天天美起来。



高科技助力

为水治理注入“智慧基因”

“水如碧玉溅,船在画中游。”深秋时节,来自朝阳区的市民钟先生乘船在北运河通州段畅游归来,为之深情赋诗。这里的水环境如此优美,除了有北运河管理处干部职工的全身心付出外,一批高科技装备助力也值得一提。

在五河交汇处,一个形似转盘的神秘设备静静地伫立在水面上。“这就是水环境侦察兵,它们可以24小时在岗,实时监控着水环境质量状况,通过实时回传数据,让问题能第一时间得以掌握。”北运河管理处副主任窦艳兵介绍,如今市水务部门引入了一批高科技手段对水环境进行严密监测,200个水环境“侦察兵”如今分布在全市各主要河道各处,发挥着“千里眼”的作用。如果监测数据发生异常,相关部门即刻联动,立刻处理。

▲水环境“侦察兵”全天候值守

水草疯长也是大运河的一大烦恼。“水草过多,会在河面形成大面积漂浮,对河面美观及河道水质造成很大影响。”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水草泛滥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处理水草的主要方式分为化学清除法和物理收割法两种,其中,化学清除法会引起水质污染与恶化,破坏水域的生态环境,而人工割草又效率不高,且很累人。经反复试验,北运河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自主研发出了一种小型新能源割草船,所有的切割都是电控的,切割时噪声低,无污染又环保。“下刀最多可以下到水面以下50厘米。最高峰的时候我们一天能割120方水草,折合成重量有40多吨。”工作人员介绍,研发的新能源割草船较传统的清理方式提高效率10余倍。这一“割草神器”还获得了4项专利。

▲“割草神器”获得多项专利

▲新能源割草船实现自动化,最多时一天能割40多吨水草

在大运河的治理中,高科技手段正在大显身手。在通惠河八里桥管理站,一套超饱和稳态溶氧装置24小时不停地运转。河水通过提升泵进入超饱和稳态溶氧装置处理后,水中溶氧增加,再流入河道,可以显著改善水质。目前上岗的两台设备,日处理水量能达到2.5万立方米。进入设备前,水溶解氧浓度只有5mg/L左右,经过处理,能提升到25mg/L以上,河流的自净能力得以提升。

▲超饱和稳态溶氧装置可以显著改善水质

▲两套高科技设备,日处理水量可达2.5万立方米




来源:劳动者周末
编辑:宋晓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

喜欢的话请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