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乙类乙管”如何实施?北京出台1个总方案+5个配套方案!北京社会面发现XBB了吗?专家回应!北京这样监测预警新冠病毒感染

劳动午报 2023-08-27
北京:对标对表“乙类乙管”方案,全面梳理各项防控政策

1月6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433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党中央决定从2023年1月8日开始,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北京将不折不扣坚决贯彻执行,细化落实“乙类乙管”实施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分级分类、精准应对;坚持社会协同、群防群控;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有效。

徐和建表示,各工作组要加强对前期工作梳理总结,提前做好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医疗救治、药物研发、药品供给、重点机构、人员和地区防控,信息发布和宣传教育等各方面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强化各环节衔接,确保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要对标对表“乙类乙管”方案,全面梳理各项防控政策,对不符合“乙类乙管”方案政策要求的规定要求坚决及时取消,对与“乙类乙管”方案政策相矛盾的规定要求坚决彻底撤销。

徐和建强调,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的是“管”的等级,而非“不管”或者“躺平”。北京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聚焦“保健康、防重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大力推进健康北京建设。请市民朋友要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加强个人防护,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履行好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新春佳节将至,无论就地过年还是返乡过年,无论是阳康人员还是未感染过的人员,回家过年阖家团圆,仍然需要我们注意做好全程健康防护。


市卫健委:细化30条工作措施,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介绍,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本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北京疫情防控实际,首都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总方案》及监测预警、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农村地区防控、学校防控、养老机构防控等5个配套专项工作方案。

《总方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及时采取相应工作措施,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坚决落实国家“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及其配套的一系列文件要求,结合北京实际,充分做好衔接,确保“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充分考虑北京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所处阶段及下一步人员流动、境外输入等面临的疫情风险,提前谋划应对;突出首都功能定位和首善标准,对保障首都重大活动安全顺利举办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着力实现从管理管控到以服务保障为主转变,兼顾短期目标和长期任务,做到疫情防控工作的远近结合。

《总方案》细化了30条工作措施,从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监测、疫情风险评估预警、分级分类社会防控等方面,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围绕大力开展疫苗接种、倡导坚持个人防护、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调整人群检测策略、优化进出京人员管理等方面,提高预防控制水平;突出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和农村地区防控;强化医疗资源建设储备、分级分类救治患者、三级医疗救治体系、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好医疗救治服务;聚焦药品供应保障、信息化支撑能力提升、药物和疫苗生产研发等方面,强化支持保障能力;强调优化社会管理措施、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保障交通运输顺畅等方面,保障社会经济运行。《总方案》提出的工作措施及配套专项方案具体要求,为1月8日实施“乙类乙管”后,北京市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如何防”“如何治”以及“如何管”做出了具体的措施安排。

下一步,北京市将进一步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各项要求,平稳有序实施“乙类乙管”,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确保首都社会稳定安全。

他介绍,在配套方案中,为突出传染病防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动态掌握北京市人群中新冠病毒的感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科学研判和预测疫情发展态势,分级分类实施社会防控措施,我们专门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预警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市民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监测、社区感染水平监测、入境人员核酸检测监测、新冠病毒病原学监测以及学生症状监测、人口流动监测、污水监测等多渠道多源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实时监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展态势和波及程度,综合考虑疫情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医疗资源占用等因素,及时评估风险并动态实施分级分类的疫情防控措施;针对疫情非流行时、流行时和流行严重时的疫情防控,列出了针对性的社会防控措施清单,为“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工作设定了路径,明确了具体要求。

李昂提醒市民,新阶段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工作,仍然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配合,要继续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重视个人防护,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北京: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供应

北京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市农村防控办副主任康森介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相关的要求动态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的试剂,保障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清单药品供应,满足农村居民、患者,特别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的治疗需求。

康森提示,到访农村集市、庙会、民宿的人员更应该做好个人的防护,减少人员聚集。根据区域性疫情形势和居民的意愿,适当控制农村集市、庙会、文艺演出等聚集性活动的规模和频次。倡导婚宴、生日宴、团体宴等聚集性的活动减办少办。


北京发布《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做实做细基础信息台账

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社区防控组副组长王大广就《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工作方案》制定的相关考虑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方案》制定的相关考虑

社区处在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乙类乙管方案公布后,随着疫情防控重点由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转变,社区防控工作的重心也相应转变为如何更好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需求。发挥好社区在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方面的作用,对于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保护首都市民的生命健康,经过研究,我们对乙类乙管背景下优化社区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工作措施进行了升级完善,形成了这个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

方案首先对重点人群社区健康服务的工作目标进行了明确。强调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统筹资源、分工协作,坚持抓早抓小、关口前移,努力实现潜在重症在社区早发现、早干预、早救治。

为实现工作目标,方案提出了10条主要措施,大体包含三方面内容。

第一方面,主要涉及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基础,包括把街乡镇作为统筹社区健康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健全区级牵头抓总、街乡镇统筹协调、专业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体系;摸清重点人群底数,做实做细重点人群基础信息台账;畅通日常联络渠道,优化完善重点人群沟通联络机制等内容。

第二方面,主要涉及重点人群医疗和生活服务保障,包括积极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早期干预,最大限度降低重症风险;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医疗保障,确保相关人员及时得到救治;全面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确保“应接尽接”;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等医疗服务方面的内容。同时,为确保独居群体居家无忧,对独居群体生活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第三方面,为进一步增强群防群治合力,就继续强化健康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自助互助,细化了相关要求。

方案最后对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进行了动员部署。强调各相关单位、各区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工作衔接,卫健疾控等专业部门要加强政策协同,各街乡镇要强化属地责任,发挥好兜底保障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服务在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方面的作用。

《方案》的落地实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进入乙类乙管新阶段,我们将会同各有关单位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继续做好重点人群社区医疗和生活服务保障工作,当好群众身边的“健康守护人”。也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继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文明生活习惯,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相信,只要守望相助、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把社区健康服务做得更好。


北京:养老机构入院人员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和现场抗原结果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介绍,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市民政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措施,比如实行养老机构疫情防控三级响应机制、动态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措施等等,为做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次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本市防治工作总方案,市民政局牵头起草了《北京市养老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因为养老机构是脆弱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在院老年人年龄大、基础病多、感染新冠后发生重症风险高,一旦涉疫,极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在制定《工作方案》时主要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市总体工作安排,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明确养老机构“防范疫情输入、防范聚集性疫情、防范重症病亡”的“三防”目标和相关措施要求,确保最大程度保护养老机构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是突出分级分类管理原则。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不同情况,对非疫情流行、疫情流行和疫情流行严重时,分级分类明确养老机构在防控管理、服务保障方面管什么、怎么管。

三是注重新形势下养老机构防控措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操性。市民政局将从抓落实角度,完善配套的细化防控标准和操作流程,以防控指引的形式在具体操作层面指导各区和养老机构贯彻落实好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围绕“三防”目标,重点抓好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动态响应、日常防控管理与服务保障。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指导方面。由各区负责动态调整养老机构防控措施,非疫情流行时,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实行开放管理;疫情流行时,原则上实施封闭管理,并可根据工作实际在加强进出人员健康监测基础上有序开放管理。疫情流行严重时,经报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相关区可对辖区养老机构实行严格封闭管理。养老机构应建立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第一时间报告阳性感染情况;疫情流行严重时,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

二是防范养老机构疫情输入风险方面。加强人员进出、物品进出和环境监测管理,入院人员必须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和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结果。外来物资物品实现无接触交接。防范气溶胶传播风险,对电梯按钮、门把手、下水道口等重点环境点位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三是防范养老机构聚集性疫情方面。严格落实“早发现”机制,对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监测和定期抗原或核酸检测。养老机构结合设施条件实行院内分区管理,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按照“一院一策”完善细化应急处置预案,加强物资储备、护理人员等应急支援力量储备。院内出现阳性感染者,立即调整人员分区及密度,落实转移居住、分级分类诊治及终末消毒等措施。

四是防范养老机构老年人重症病亡方面。加强在院老年人分级分类服务管理,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分类分级健康服务。落实和运行好“三个握手”机制,保障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20急救转运、街道(乡镇)一对一对接,确保在院老年人有就医和急救需求时,养老机构和老年人家属知道往哪里送、怎么送、谁来送;有用药需求时,知道药品从哪里开、从哪里买、怎么保障。同时,鼓励养老机构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努力做到“应接尽接”。

另外,《工作方案》明确各区临时收住托养老年人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机构等社会福利机构参照本工作方案执行。

“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郭汉桥说,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对养老机构来说绝不可放任不管,而是要坚持科学防控、规范管理、加强服务保障。“希望全社会继续理解支持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为在院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传递温暖、化解焦虑,与养老机构一道,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北京市教委: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稳妥处置校园疫情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学校防控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科学高效统筹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全力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持续保障学校正常秩序,按照国务院总体方案、教育部工作方案和全市总方案对学校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近期学校防控工作组起草了《北京市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方案》。

李奕说,《方案》紧紧围绕政策调整后管什么、怎么管这条主线,充分考虑大中小幼各学段学校防控工作的实际,以及广大师生、家长关心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在工作目标方面,方案提出,要科学高效统筹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守住不发生大规模校园聚集性疫情的底线,维护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学校正常秩序。

在主要措施方面,方案提出8方面措施。

一是调整优化校园检测策略,学校、幼儿园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师生员工出入校门和校园公共区域无须提供核酸证明。非疫情流行时,校外人员进校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疫情流行或严重时,学校可查验校外人员核酸证明。

二是科学安排教育教学方式,非疫情流行时,学校、幼儿园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疫情流行时,高校校园内可实施分区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采取严格的封闭管理,根据疫情风险,涉疫中小学或幼儿园短期内可采取线上教学或临时关停。疫情流行严重时,控制大型活动及聚集性活动,严格高校校园管理。疫情解除后,要及时恢复正常教育教学。

三是稳妥处置校园疫情,学校、幼儿园发生疫情后,要及时采取减少人际接触措施,延缓疫情发展速度。高校可实施线上教学、调整教学安排等措施。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所在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提出并实施防控措施。幼儿园可采取临时关停措施。

四是加强医疗救治服务,学校要在属地卫健、疾控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控制校内聚集性疫情。高校深化“校地协同”,依托属地建立健全分级就医诊治体系,加强健康驿站建设,中小学校、幼儿园加强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对有基础性疾病等重点师生开展健康调查,建档立卡。

五是开展健康监测,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高校对师生员工开展发热等11类症状监测。中小学校、幼儿园坚持每日晨午检、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制度。

六是推进健康校园建设,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师生员工树立“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崇尚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以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校园大防线。

七是改进校园公共卫生,健全学校公共卫生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坚持多病共防和人、物、环境同防。落实校园内公共区域卫生管理、消毒和通风制度,以及体温的监测。加强对保安、保洁、食堂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操作规范和流程,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管理。

八是完善校园服务保障,完善常态化“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按照属地疾控部门部署,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做到“应接尽接”。学校、幼儿园储备一定数量的非处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中药、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常用防疫物资,做好应急人员储备。

在组织保障方面,三年来学校防控工作得到了属地和卫健、疾控等专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一阶段,科学高效常态化地统筹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属地、市区卫健和疾控等部门给予帮助和支持,如建立学校与有关医院的稳定对接机制、健全校内有关病例转至相关医院专业救治的绿色通道等。他提示,广大师生家长和同学们也要更加注重做好个人防护,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市教委还将专门制定学校具体落实的工作要求,并进行部署、培训和指导,确保推动相关措施落实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方案的具体内容也将及时通过“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发布。


北京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市民医疗救治服务需求?市卫健委解答

李昂介绍,医疗救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北京市立足群众需求,采取扩增发热门诊、优化急救转运、畅通入院通道、强化医联体协作、加强重症救治等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就医压力。目前,全市门急诊量稳步回落,重症患者救治呈现向好趋势,仍处于高位。

一是提升发热门诊接诊服务能力。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全市发热门诊和诊室总数达1263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30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60家;采取院内原址扩容、方舱转化、社区巡诊等方式扩容发热诊室数量,全市累计扩容诊室449个;充实发热门诊诊疗队伍,设置简易药房,满足单纯开药患者需求;通过互联网医疗、设置合作诊室和强化分级诊疗等措施,满足市民就诊需求。发热门诊接诊量从2022年12月15日最高峰7.3万人次,逐渐回落到2023年1月4日1.2万人次。

二是优化院前急救、急诊、住院流程。采取扩容增补急救资源、增加调度席位、分流咨询非急危重症需求电话,解决市民急救需求;提升全市急诊接诊和留观能力,截至2023年1月4日,全市急诊实有留观床位2472张,可转化急诊留观床位1312张,扩容达145.7%;做好院前急救和医院急诊衔接,打通患者入院治疗通道,实施跨科收治,分流急诊、重症、呼吸、感染等科室收治压力。急诊接诊量从2022年12月30日最高峰5.2万人次,逐渐回落至目前4.2万人次。

三是强化医联体协作。依托医联体建设网格化三级救治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全市组建56个新冠网格化救治体系,每个网格均由一所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牵头医院,与若干所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分级转诊机制,基层医疗机构接诊超过自身救治能力的重症患者时,对口三级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转诊救治,经三级医院诊疗并病情稳定的患者,转至下级医疗构机进行延续输液、吸氧等康复性治疗,有效分流三级医院诊疗压力。

四是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坚持关口前移,加强重点人群排查和早期介入管理,对65岁及以上老人、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力低下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全面动态掌握居民健康情况,对病情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病情转重。对符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条件的新冠重点人群,采取早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同时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吸氧服务,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配备指氧夹4.5万个。

五是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全市ICU开放床位数从2022年12月中旬的3000余张增至7000余张,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经重症医学专业培训的医师数和护士数分别达到1.4万人和2.8万人。成立由知名专家组成的重症管理评估组,建立专家组分片巡查指导机制,按区域对全市收治重症患者的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巡诊和指导,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以赴做好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建设储备,分级分类救治患者,加强三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保障重点人群医疗健康服务,千方百计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病亡率,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北京社会面发现XBB了吗?专家回应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本市在对社会人群的变异株监测工作中,暂未发现XBB、BQ.1等变异株的流行,现阶段社会面流行的毒株仍以BF.7和BA.5的亚分支BA.5.2为绝对优势毒株。


北京这样监测预警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怎么监测预警?庞星火介绍,为动态掌握“乙类乙管”人群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本市专门制定了《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预警工作方案》,构建多维度综合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市民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每日收集汇总居民自愿核酸和抗原检测、重点行业及重点机构人群核酸筛查检测、医疗机构就诊人员核酸检测等数据结果,动态分析研判感染水平及变化趋势。

二是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监测。在现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哨点监测医疗机构,每日收集并对门(急)诊就诊人数、具有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人数、入院病例总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及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人数、检测阳性人数等进行监测动态分析。

三是社区感染水平监测。随机抽取本市社区(村)居民,开展全部家庭成员的社区(村)人员感染水平调查,动态开展居民感染情况网络问卷调查,动态了解全市疫情进展情况。

四是入境人员核酸检测监测。对入境人员开展感染率和变异株监测,动态掌握入境人员新冠病毒感染水平和病毒变异情况。

五是新冠病毒病原学监测。依托哨点医院、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监测等网络,开展新冠病毒阳性率及变异株构成监测,动态分析本市人群感染水平及病毒毒株变化情况,及时发现本土流行的新变异株,动态追踪潜在重要变异株。

六是其他相关监测。开展重点机构、重点人群、污水、人口流动数据监测等,系统收集新冠病毒感染全链条数据,为预警响应提供全方位数据基础。

通过上述多渠道多源的综合监测,实时监控新冠病毒变异情况、疫情发展态势和波及程度,为制定实施相应社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应对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来源:北京日报、劳动午报
记者:赵思远
编辑:宋晓光
校对:苏常萍
监制:闫长禄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2023年《劳动午报》《工会博览》开始订阅啦↓↓↓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

喜欢的话请点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