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劳动者之歌 | 郭金兰:以不变初心应气象万千

劳动午报 2023-12-26


年近60岁的她,奋战在预报服务一线长达38年,在华北地区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及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中发挥决策把关作用。她的年值班总数为同岗最多,预报准确率名列前茅,多次出色完成重要天气及重大活动的预报服务保障任务,她就是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2022年,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入汛好比上战场 从不懈怠


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郭金兰对极端性天气具有高敏感度。从夏季的暴雨、强对流,到冬季的大雪、寒潮等天气,她一次次的成功预报,在保障市政府部门联动、首都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年的入汛对于预报员就好比是上战场,久经沙场的郭金兰从不懈怠。她把雷阵雨比作“游击战”,大范围降水比作“持久战”,跟踪天气系统、监视雷达回波、风场、温度等要素演变……她对待每个细节从不掉以轻心。

2018年7月15日至17日,遭受了连续强降水袭击后的北京,又迎来了台风“安比”北上的威胁,给预报工作带来了一次极大的挑战。

由于历史上台风对北京造成影响的降水过程非常少,预报员对于台风影响的预报经验存在不足。作为当班首席预报员,郭金兰多次主持专题、加密会商,最终确保北京气象台准确预报了“安比”影响北京的暴雨过程。

2021年,北京汛期降水过程多、强对流天气频发。7月11日至12日,北京迎来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强降水的低涡系统移动路径和移动速度存在不确定性,降水中心位置和极值随时面临调整的可能性。作为11日应急首席和12日值班首席,郭金兰浑身上下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跟踪天气系统,监视雷达回波、风场等要素演变,发预警时,一字一句斟酌,生怕有一点纰漏。经过分析研判,北京市气象台提前9小时发布暴雨黄色和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全市各级防汛指挥体系到岗到位,保障城市平稳运行。



重大活动保障 首当其冲


首都北京重大活动多,保障任务重。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世园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中,郭金兰凭借丰富的预报服务经验和严谨的分析判断,多次作为现场保障专家在活动关键节点进行精准预报。

在北京冬奥会前期,郭金兰参加的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的冬奥精细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针对近20年冷季灾害天气,建立基于小样本训练的相似天气识别系统,并在冬奥平台实现实时业务运行。相似天气识别系统在降雪、寒潮、持续低温、极端高温、大风、大雾天气的识别上效果较好,在冬奥气象专题会商中,尤其是大风、降雪天气过程,为预报员提供参考依据。



开展科研创新 迎难而上


近年来,公众对天气预报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例如预报有降雨,人们总喜欢问几点能下?哪里下?具体下多大?但对于气象预报员来说,天气预报是概率科学,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但他们一直付出着百分之百的努力。

工作期间,郭金兰非常注重天气过程的机理分析,善于总结、提炼,围绕业务需求开展科研工作。她带领预报员们一起分析了百余次暴雨、大雪、沙尘、大雾、高温、寒潮、初雪等个例,并分门别类总结经验。

北京三面环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这一特点造就了天气系统在山区、下山过程及平原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明显不同,再加上城市热岛效应、边界层偏东风的影响,给北京地区的预报增加了难度。

这些年来,郭金兰持续开展北京局地强对流天气触发机理及边界层特征研究,多次参加全国交流,获“优秀论文奖”。同时,完成《北京预报员手册》《风廓线雷达预报使用手册》《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图集》等编写工作。依托科研项目,建立“华北区域灾害天气历史个例平台”,研究成果为预报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多次获得市气象局科研开发奖。

日渐完善的气象观测系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应用,为预报准确率不断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郭金兰表示,在首都气象高质量发展中,将继续迎难而上,持续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增加预警提前量,在迎战一次次风雨中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来源:劳动午报
记者:孙艳
编辑:宋晓光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推荐


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下载“北京工人”客户端↓↓↓

喜欢的话请点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