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没办法管好司机,就把数据接入公安系统来预防犯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133946fvry&width=500&height=375&auto=0
网络上热点多,滴滴的事情有些凉了,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滴滴的病应该怎么治?
先看一下病因。
滴滴异军突起,拜互联网所赐。应用领域的高歌猛进,催生了网约车这一行业,而这一行业的垄断地位获得,在有关监管部门的放纵之下也迅速形成,滴滴一枝独大。从无到有,滴滴发迹的核心是什么?司机。司机群体带动大量非营运车辆介入城市交通,美其名曰创新,实则是对城市营运体系的冲击和解构。
司机成为核心,那么司机数据就成为竞争的关键。滴滴当初和优步携资本大打司机资源争夺战,以超常规补贴作为主要手段,既聚拢了非营运车辆,也切入到营运车辆(出租车)。这个时候的滴滴,需要的是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司机资源、网约车资源,因此一切只针对这一目标,而社会管理、社会责任则不是资本和企业考虑的问题。
也即,粗放式发展快速抢占网络营运资源,成了滴滴的唯一目的。而基于此,设计的准入系统,则同样不会考虑其它,只考虑数据量。故而网约车司机构成复杂,什么人都可以轻松登记,随便获得网约车营运资格。这样只顾资本收益,不顾社会管理成本的搞法,实际上是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的通例。
以创新创业之名,监管全面缺位。进而导致的治理问题,则需要社会管理付出巨大的成本。舍本逐末,又是以创新之名创伤,以市场之名垄断。
再看一下治法。
病因在司机数据,问题也在司机数据,治病当然要从司机数据入手。
滴滴一类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乏资本、寡头,借资源之便进行掠夺式布局,最终以垄断市场为目的,从而再进行各类价格设计。一头剪司机羊毛,一头割乘客韭菜,一头占政府便宜。
数据在手,一切全有。滴滴在掌握了司机数据资源后,又掌握各类用户的数据,进而形成了强大的出行应用数据集合,从而能以各类算法精准掌握司机和用户的需求,开发更多基于这些需求的延伸应用、产品。顺风车就是一个。
这次事件以及多次事件中,滴滴司机犯罪都能会被舆论关注,但也会被公关消匿。对于社会管理来讲,则并没有行之有效、保障乘客安全的措施。野蛮生长下的滴滴司机数据,长期不被规范、监管,是造成这一问题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
所以,治病的招就是:滴滴的所有数据必须接入公安部门、交管部门、市场监督、税务等部门。滴滴必须对自己录入的司机数据、用户数据承担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有义务对已有的数据进行规范。有无犯罪记录需经公安部门系统验证,有无非法营运归交管部门进行管理,有无扰乱市场秩序交市场监督部门监督,有无偷税漏税由税务部门把关。
滴滴不是搞个百万悬赏秀就可以了,而有关部门也不是约谈一下就可以了。没病的时候没治未病,有病了又不切入要害治疗,企业不会主动去负责任,政府不会让企业去负责任,那埋单的就是全社会,危害的就是所有人。
非但滴滴应该纳入国家数据管理体系,所有类似的网络巨头都应该纳入国家数据管理体系。信息时代,数据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任何一个在国内运营的信息巨头,都有义务、有责任遵守国内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我们的国家,虽然对数据安全高度重视,但在落实管理和执行效率上,仍然和发达国家相去甚远。如果滴滴这次仍然一如既往,那么信息安全的重视就只是限于表面,越发展则社会成本越高、危害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