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泸州,有一种逛街叫“赶场”

泸州头条 2023-06-17

新春走基层


临近春节

泸州各地的集市也渐渐热闹起来

⼩时候总是期盼大人带着我们去“赶场”

集市上各种各样的商品

对我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那是我们接触最早、最有仪式感的“逛街”

你还记得上⼀次赶场是什么时候吗?

走!我们去江阳区丹林镇“赶场”!




“赶场”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如同吃饭、呼吸一样平常。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各处“赶场”的地点和时间,也成了约定俗成。到了日子,人们便从四面八方赶来,出售自家商品,采购生活生产必须品。


赶一次场,你能感受到最真切的人间烟火的味道,而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四面八方涌来的熟人熟客,摩肩接踵,讨价还价间家长里短,相谈甚欢。



“赶场”那一天,大家一定会起个大早,三三两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各自从远近不同的家中出发,顶着朝霞,冒着晨雾,绕过村庄,跨过田坎,走过小路,边看风景边摆龙门阵。


农村“赶场”是按农历计算,各乡镇“赶场”时间并不是统一的。


很多村民一大早就会来“赶场”,有的会把当季自己家田地里的农作物拿出来卖,不但新鲜而且价格不贵,还可以讲价。虽然不用电子称,但用杆秤也不会缺斤少两。



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提菜篮子的,也有空手纯粹去场上看热闹的,都是屋前屋后的熟人,隔老远就喊:“今天你也赶场啊?”


“啊,孙孙儿回来喽,买点嘎嘎回来吃撒。”




“赶场天”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农贸市场,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里一应俱全,来“赶场”的人多半都会来这里转一转。



集市上的服装摊,卖的不是牌子,却便宜又暖和,45元一件。爷爷奶奶们在露天里试衣服试得不亦乐乎,过年就是要穿红色






鸡婆鞋”你还记得吗?穿上它,整个冬天都不会挨冻。



市场有很多买调料的,辣椒、花椒、八角,各种调料。






摊摊上的“麻汤”让不少小孩子垂涎,总要缠着大人买上一点回家才算没有白来。





“红灰霉儿”、锅盔、苕丝糖、三角粑、红糖......这些手工制作的美食,都是刻在我们DNA里的回忆......







香肠腊肉,买回家好过年~




做手工的老人也很多,虽然上了年纪,但手脚依然麻利。他们手工做出来的东西也很经久耐用。



裁缝,衣服上有个修修补补的交给他们就好了。




背篼里满满当当都是大爷大妈的“战利品”,菜、调料、秧苗……还有满载而归的喜悦。



小家伙也来赶场凑热闹!



一把简单的剃头刀、梳子和毛刷、外加热水壶、刮刀,这就是匠人师傅的全部装备。多少十里八乡的人前来“赶场”的时候,都感受过那张厚茧大手从头顶抚摸而过的温暖。师傅不但技术好,而且还便宜,五块钱搞定!



逢“赶场天”也是茶馆生意最好的时候,十里八乡的人汇集到这里,一块钱一杯茶,大家伙坐一起或打牌或“吹牛”,一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在场镇上,仿佛感觉不到光阴变迁的痕迹,手工做的美食还是多年前的味道,物价没有飞升,人们也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个行当,时间就这样慢慢流淌。


“黄粑黄粑,两块钱一个哦。”



有⼈说,“赶场”就是“遗落在城市的⾮物质⽂化遗产”,也许它很拥挤,也许它的东西并没有那么精致,但那氛围,不可取代。



在这里看到的是人生百态,买到的是民俗,感受的是休闲,走过的是生活……我想这才是“赶场”存在的意义。


当你厌倦了现代都市生活
就去“赶场”吧!
这充满人间烟火的热闹氛围
一定会把你治愈


# 今日话题 #


你的家乡是哪几天赶场?

快过年了

你去赶场了吗?



视频|李玉兰

编写|周珏帆

责编|邱黎琳 刘健

稿件采访于1月中旬

泸州市广播电视台全媒体中心出品


推荐阅读

预留轨道交通,这条路通车!
“泸州号”,向欧洲出发!
超210万人次观看泸州春晚!10万元红包雨刷爆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