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壶同享 | 纳尼!!蜗牛让这把紫砂壶受到万众瞩目

2017-02-26 紫砂之家官方

   你是不是也在脑补紫砂跟蜗牛有啥关系,怎么会让一把紫砂壶成为明星。不难理解,紫砂壶里尤其是花器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它们造型的来源就是生活中常见到的事物,比如说松、桃、十二生肖等等,只是光素器能够做得跟原型很像的实属难得。这其中不得不说的便是汪寅仙老师的《曲壶》,这件在传统工艺”厚积“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既而“薄发”的实力派作品,称得上是紫砂作品中极致之形。

  2012年春拍曲壶以368万成交

  曲壶的是由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与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在上世纪80年代末共同设计创作的抽象线条形茶壶,这是当代文人和艺人结合创造的一个典范。1990年曲壶在全国陶瓷设计评比和国际精品大奖赛中均获得一等奖。

  汪寅仙和张守智

  1988年初,张守智教授来宜兴紫砂工艺厂带了一批图纸想要与厂里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正巧汪寅仙有一个设想,想做一个流线形的壶式,他们一拍即合。汪寅仙和张守智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确定取蜗牛的有机生态构成整个造型,针对这一设想,画出了图形。设计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赋予形态生命的过程。他们从蜗牛的有机生态中得到启示,寻找到了贯穿于造型结构的主线—圆的渐开线,从壶口开始,连接提梁,转至腹部,并通过腹部延伸到壶嘴的主线,将形体结构的各部分融于整体,获得面、体、形与空间的和谐。就这样,一件旷世杰作问世了。曲壶的创作突破了紫砂壶艺术的传统规律,是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体现和尝试。作品的形象来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个壶体只用一条涡线贯穿。壶身与壶嘴、壶鋬结合,形成的整体既有线的变化,又有面的变化,线面的结合协调、柔和、变化又统一。整个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壶嘴和提梁内部形成的虚空间对比性强,更显示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在紫砂陶艺的设计概念上,曲壶有着突破性的成就。

  制曲壶用泥条

 

  壶身所用壶盖壶身

 

  壶把

  曲壶取材于自然界中的蜗牛。壶嘴犹如蜗牛的头部,壶体是蜗牛的身躯,壶把所围成的空间似蜗牛的外壳。从壶嘴到壶把,用一条涡线贯通,壶身和壶把的结合形成壶的整体。壶嘴是从壶的腰线中起伏延伸而成,充分显示了静中的活力,微翘的壶嘴增强了蜗牛抬头爬行的动感。壶体敦实圆厚、轮廓清晰,线和面的转折处理得干净利落。提梁的形成突破了紫砂壶的旧有样式,提梁与壶体的结合部采用外凸内凹形式,由宽逐渐变窄,其顶端恰好是手提的部位。在线、面的处理上,提梁的薄厚与壶口处统一均齐,提梁两侧的边线与壶口两条边线联合成一条回旋的棍子线,线的处理尤显均匀饱满、清晰挺秀。壶盖的盖滴从盖顶自然舒出,滴顶的造型与壶把提梁相对应;而壶盖处的虚线又与壶口的流线相对应。

  

赵丽娟《曲壶》 编号:34403

  总观曲壶,作者采用实与虚的对比手法,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得整个壶体既有面的变化,又有线的变化。点、线、面的结合协调柔腻,变化又统一,体现了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劲;表达了蜗牛坚忍不拔、忍辱负重、昂首挺进、奋力拼争的顽强精神。曲壶的制作,也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境。作者采用较细的紫泥,施以镶接成型方法手工精心制成。紫泥色调温润、质朴典雅,充分展现出曲壶轮廓线条韵律美的特点。

  卢宁刚《曲壶》 编号:257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