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扎特第41交响曲 | 朱庇特式的绚烂与魅力

2017-02-24 willYOUNG 古典音乐


1788年的夏天,莫扎特完成了他短暂人生的最后一部交响曲《C大调第41交响曲》,作品551,这是莫扎特最长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又名《“朱庇特”交响曲》,曲名并不是莫扎特本人所起,倒很有可能是来自于演出经纪人约翰·彼得·萨洛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1847sg7no&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尼古拉斯·哈农库特/维也纳古乐合奏团

 

第41交响曲是莫扎特在那个夏季快速写成的三部交响曲里的最后一部。第39交响曲完成于6月26日、第40交响曲完成于7月25日。莫扎特的这三部交响曲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重视各乐章之间以及乐章中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由于缺乏明确的证据,我们还无法确定他创作它们的确切意图。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所有这些作品都是在大约八周之内创作的,因为这些交响曲在整个十八世纪都是无可比拟的。在卓越的技巧和对一切要素的完美控制方面,它们都孤标傲世。作为一个整体,它们构成了有趣的三部曲,它们在各个方面的不同可以被视为一种互补。

 

三部曲中的第三首交响曲(K.551)被恰如其分地冠以“朱庇特”之名。由于朱庇特是众神之父,以风雨雷电作武器,因此这部作品也拥有超凡的力量和主宰的动势,成为这个世纪最伟大的交响曲丰碑。


——摘自《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著名已故指挥家尼古拉斯·哈农库特也曾表示:莫扎特所作的这三部交响曲就像一部完整而统一的作品。实际上,第41交响曲,作为三部交响曲里的最后一部,并不像第39交响曲那样有个引子部分,但却有个壮观的结尾。

 

大约就在他写这三部交响曲的同时,莫扎特还还写了E大调钢琴三重奏(作品542)、C大调钢琴三重奏(作品548)、第16号C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545)以及小提琴奏鸣曲(作品547)。

 

目前尚不知道的是第41交响曲是否在作曲家的有生之年演出过。据奥地利音乐学者奥托·伊里奇·德易奇(1883-1967)说,那段时间里,莫扎特正在准备在菲利浦·奥托新开的赌场里举办一系列的“赌场音乐会”。莫扎特还送了两张票给他的朋友、纺织品商人米迦勒·普赫伯格。但还无法确定这一系列音乐会是否演奏了第41交响曲。

 

该部交响曲的配器为:长笛、2根双簧管、2根低音管、2只C大调上的号角、2只C大调上的喇叭、C大调和G大调上的定音鼓以及若干弦乐器。

 

四个乐章是按照古典音乐时代传统的交响曲形式编排的。

活泼的快板(4/4拍)、F大调如歌的行板(3/4拍)、小步舞曲:稍快的快板--三重奏(3/4拍)、很快的快板(2/2拍)。作品的典型长度为33分钟。

 

第一乐章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素材,性情各异:从庄严(第9—23小节)到轻浅(第101—110小节);从恐惧(第81小节ff)到纤弱(第56小节ff)。这个精益求精的第一乐章创造了从幽默到智慧的巨大表情幅度,而第四乐章(ACM 64)也同样如此。面对这音乐史中技术上最伟大的登峰造极的范例之一,听众无不倾心折服。在这里,一些短小的动机被塑进一张对位的网,具有无可比拟的的威力与动量。它是朱庇特式的,其绚烂与魅力是难以理解的,其卓越的技术也是无法企及的,面对它时,人们唯有叹为观止。


——摘自《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84cumxdl&width=500&height=375&auto=0

▲ 里卡尔多·穆蒂/维也纳爱乐

 

乐章综述


奏鸣曲样式的第一乐章,其主旋律由两个对比的主题开始:三合奏在一个基本音调上爆发(分别地,由一个在基本色调下面的主色调三连音上升动机引领),接下来是一个更为抒情的回应。

 

这一变化重复两次,然后是一组宽广的嘹亮号角系列。接下来的过渡部分里,先前两个对比主题得到扩充与发展。从这里开始,第二旋律以一个G大调上的抒情部分开始并且在第七个和弦上结束,接下来是一个C小调上的狂风暴雨式的乐段。紧接着一个完整的休止,解说式的乐章结尾部开始了,这一部分里引用了莫扎特插入的咏叹调主题——“布鲁松”(作品541),然后在一系列喇叭嘹亮的吹奏声中结束了这一解说部分。发展部以一个从G大调到降E大调的移调开始,插入的咏叹调主题重复进行且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一个假再现部出现,这一乐章开始时的主旋律再次奏响,但是很轻柔并且是在F大调。主旋律部分开始最后的辉煌,和一降低的音阶形成对比,这一低音部分后面接着结尾部分插入的咏叹调旋律的不断重复,最后进入C大调形成再现部。除了移调和一些小调部分的展开以外,再现部是以一种规律的方式呈现的。


第二乐章,也是奏鸣曲样式,为F大调(C大调的下属音阶)法国样式的萨拉班德舞曲,和J.S巴赫键盘组曲中的旋律极为相似。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标志着类似于兰德勒舞曲的快板,一种流行于奥地利的民间舞蹈。乐章中部是一色彩斑斓的发展部,在整个管弦乐队发力之前,稀稀落落的带有模仿性质的乐句由木管乐器奏出。这一乐章的三重奏部分,将形成最后一个乐章主旋律的四音符形象明显呈现,但这是到了音阶的第七级而不是在第一级,并且是在小调上而不是在大调上进行的。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该乐章别具特色。

 

四音符旋律是一首常见的单声圣歌,其动机可以追溯到早在16世纪法国复调音乐大师若斯坎·德普雷所作的《弥撒曲》。这些旋律很受莫扎特的欢迎:早在1764年他的《第一交响曲》里就简短出现过;后来,他又在1774年《F大调小弥撒曲》里的宗教信仰“Credo”中、1779年《第33交响曲》第一乐章以及这部交响曲里的小步舞曲三重奏中使用了同样的旋律。


最后,这部交响曲最富特色的地方是在于第四乐章结尾部分的五个声部赋格曲(代表了5个主旋律)。不过也有赋格曲性质的乐段贯穿这一乐章,要么是特定旋律的发展、要么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旋律合并在一起,由木管乐器交相辉映地演奏。

 

四个奏鸣曲样式的附加旋律可以在《“朱庇特”交响曲》最终乐章听到,所有5个主旋律在乐章结尾部的赋格曲里得到了有机统一。

 

英国音乐作家乔治·格罗夫在一篇有关《“朱庇特”交响曲》的文章里写道:“在这部交响曲的最后乐章里,莫扎特已经储备了自己的知识、所有的能量,这样的高度是旁人无法企及的;甚而至于还有使得音乐听起来更为愉悦的科学成分在里面,这一点是莫扎特以往的作品所不具备的。”就这部作品的整体而言,他写道:“它是在法国大革命以前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作品。”

 

就像海顿晚期的交响曲一样,末乐章的确给听众送去了欢乐的心情。它们以奇思妙想和幽默形成的具有高度技巧的抗衡力量,使之与严肃而重要的开头乐章平衡起来。

 

《“朱庇特”交响曲》的末乐章也有点古怪,它把富克斯的《艺术津梁》中的一个赋格例子拿来作为它的第一主题,然后以简单的二重对位把它同另外五个动机结合起来,即:一个对位主题、两个过渡音型、两个构成奏鸣曲布局的副部主题的动机。尾声在“组合艺术”的无人超越的凯旋中把这一切都编织在一起,18世纪的音乐理论家曾作为在作曲中取得旋律多样性的手段来教授这种来自数学的组合与排列的艺术。


——摘自《西方音乐史》


古典学者们都认准莫扎特是研究并学习了米歇尔·海顿(“交响乐之父”约瑟夫·海顿的弟弟)的C大调第28交响曲,这部交响曲的终乐章也有一首赋格曲,而且莫扎特终乐章结尾部分的写作也是参考了约瑟夫·海顿的终乐章结尾。据查尔斯·谢尔曼推测,莫扎特还研究学习了米歇尔·海顿D大调第23交响曲,因为他经常要求自己的父亲利奥波德给他寄海顿写的最新赋格曲。米歇尔·海顿第39交响曲,仅仅在莫扎特这部交响曲之前的几个星期写成,终乐章也有一首赋格曲,主题以两个完整的音符开始。谢尔曼还指出了这两部同时期完美作品之间的其它相似之处。米歇尔的哥哥约瑟夫·海顿的D大调第13交响曲里,对位式终乐章的主旋律也是一个四音符的动机。

 

1979年,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在他的喜剧爱情片《曼哈顿》里引用了这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象征那些可以使得“生命充满意义”的美好事物。梅丽尔·斯特里普为主要演员之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744r2jnj&width=500&height=375&auto=0

▲ 帕佛·贾维/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



版本推荐


1.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13 547-2。《企鹅》评介三星。

2.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45 548-2。《企鹅》评介三星带花。

3.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CD编号429 668-2,《企鹅》评介三星。而1970年在EMI录制的CZS5 68351-2,亦收有最后的6首交响曲,《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4.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Philips,CD编号422 502-2,《企鹅》评介三星保留一星。

5.布鲁诺·瓦尔特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版,莫扎特最后的6首交响曲,SM2K 45676,《企鹅》评介三星。

6.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版,DG,CD编号415 841-2。

7.赛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版,Sony,CD编号SBK 46333,《企鹅》评介三星。

8.朱里尼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Sony,CD编号SK47264。

 

历史录音可选:

1.理查·斯特劳斯1926年指挥柏林歌剧院乐团版,KOCH,CD编号37076-2。

2.克纳佩茨布什1941年指挥柏林歌剧院乐团版,PREI,CD编号90951。

3.布鲁诺·瓦尔特1938年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PREI,CD编号90141。

4.托斯卡尼尼1945年指挥NBC交响乐团版,RCA,CD编号GDG0685。




下载索尼精选APP,免费领取「Hi-Res单曲兑换券」,开启你的Hi-Res初体验!

索尼精选为中国大陆地区率先推出并专注于高解析度音频(Hi-Res Audio)的音乐平台; 与索尼、环球、拿索斯等国际知名音乐公司合作,海外独家引进丰富的古典乐资源,以音质超越CD的Hi-Res高解析度音频呈现。现在注册登录索尼精选,可免费领取Hi-Res单曲兑换券,凭券免费下载线上指定专辑(拿索斯旗下专辑)内任意单曲一首,体验Hi-Res带来的细节丰富,如置身音乐厅现场般的极致听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