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小时│85后“特种兵”从事高压带电作业6年,1200次作业零失误
【12小时】
85后“特种兵”从事高压带电作业6年
1200次作业零失误
进入七月,南宁也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当你坐在空调房里享受着清凉,茶余饭饱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是否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不论酷暑严寒,还是白天黑夜,都在默默地守护着电力线路,保证供电通畅。
也许,你家所在的电力线路某时某刻出现了故障,是他们一直坚持带电作业,在不知不觉中排除了故障,让万家灯火璀璨。他们就是——带电作业工。
什么是带电作业?带电作业是一个特殊的工种,是为了在电力路线运维和发生故障时,不停电进行检修维护。而10千伏路线是直接为用户提供电源的中压线路,带电作业减少用户停电次数,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7月2日,广西新闻网《12小时》栏目组走进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二班,对高压线上的“特种兵”廖海铭一天的工作进行跟拍,用镜头为您揭开带电作业工的神秘面纱。
6:50
“宝贝、宝贝快起床,太阳晒到屁股了,再不起床上学要迟到了!”清晨6时50分,穿着一身蓝色工装的廖海铭走近女儿的房间,哄他赖床的宝贝女儿起床,监督她穿衣、洗漱……
皮肤黝黑,身穿蓝色长袖长裤……初见廖海铭的时候,记者想象不到这位看起来颇为壮实的青年男人,居然拥有着一份“高压”的工作。廖海铭是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带电作业中心带电作业二班的高级作业员。他和同事们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承担整个南宁市及县区配网线路带电配合、接电、拆旧、消缺、故障处理等工作任务。
“每次作业要求必须零失误!”廖海铭告诉记者,10千伏带电作业的危险性极大,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每次作业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生活中,大多数人对电压的认识是简单而又模糊的。通常通过人体的安全电压为36伏,而家庭电压为220伏,一旦接触到超过36伏电压的带电线路,人体就有被电伤的危险,甚至还会致命。但是廖海铭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不仅需要双手触碰高达10千伏的带电导线,同时还要完成各种线路维修和维护工作。
7:15
在把宝贝女儿打扮成“小仙女”之后,廖海铭于7时15分出门,开车送女儿去幼儿园上学。
7:40
“上班宁早勿晚,以便争取到主动。”每天提前到岗,是廖海铭从事10千伏带电作业6年来始终保持的一种习惯。早上8时前,廖海铭到达单位。之后,他开始与同事们在办公室里开早班会,详细了解当天作业内容。
8:20
8时20分,廖海铭到配电带电工具库房取工具,充分做好出勤前准备……
之前,廖海铭并不是从事带电作业工种。在一次观摩10千伏带电作业中,廖海铭看着前辈向高压导线缓缓靠近,心中的敬畏和向往油然而生: 前辈们都是“超人”,我也想成为这样一名带电检修的“超人”。廖海铭默默地在心里立下奋斗目标。
2013年,南宁供电局成立带电作业中心,廖海铭立即报名并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带电作业中心的一员。新岗位意味着新挑战,第一个挑战就是要取得带电作业证。在带电作业培训中,廖海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白天,在培训基地反复实操练习;晚上,查看相关业务书籍、做笔记.....就这样,通过不懈的努力,廖海铭最终取得了带电作业证。
为了苦练基本功,他主动要求外出带电作业,即使在最为炎热的天气情况下也任劳任怨。常常一天下来,衣服被汗水浸翻了好几遍,手也磨出了血泡。仅用4年时间,廖海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作业工艺和实操技能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他从最初班组里的新兵,迅速成长为独挑大梁的中央企业技术能手。
8:40
“我们每次出勤,需要出动一辆绝缘斗臂车,一台绝缘工具库房车,外加4名工作人员。”8时40分,在充分做好出勤前的一系列准备后,廖海铭与另3名带电作业工组成班组驱车前往今天的第一个作业现场。
开车后不久,廖海铭掏出了从家里带来的便当,三两口迅速解决了早餐问题。“带电作业是一项‘看天吃饭’的工作,天气情况对工作的影响很大,如果下雨就无法开工。”廖海铭向记者介绍,风速大于五级,湿度大于百分之八十也都不能开工,可见带电作业对条件要求的严格和苛刻。只要天气符合作业要求,他们就会抓紧时间开工。
仅6月,廖海铭所在的班组就已经开展了107项带电作业任务。他们经常需要在高温等环境下艰苦作业,风餐露宿那是家常便饭。
9:45
廖海铭一行人到达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对一条10千伏线路进行带电解开耐张跳线作业。
每次作业开始前,班组首先要进行现场围栏,设置路障,确保安全,并进行现场交底,组织工前站班会,组织现场复勘、作业前安全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交代。作为工作负责人的廖海铭,他的任务是在地面上进行调度,对他来说,这一岗位的压力并不比在高空作业小,他需要目不转睛地留意着带电作业绝缘斗臂车上的作业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和不安全的动作,出现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措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业时,绝缘斗臂车将一组两名工作人员送到高空。其中,一人负责操控斗车的升降,另一人则是主操作手。“带电作业和停电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带电作业的动作速度必须慢,幅度也要小。”廖海铭说,“在工作斗里活动空间小,还得穿上绝缘服,干活时每个动作都必须想清楚再做。”
10:50
10时50分,廖海铭一行人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对一条10千伏线路为新增用户进行带电接专变引线。
此次作业,廖海铭与另一名同事负责当操作员。为了保障安全,廖海铭工作前都要戴好绝缘帽、绝缘手套、绝缘披肩、系上安全带。廖海铭告诉记者,认真的前期准备,是实现带电作业零失误的重要保证。
接下来,全副武装的廖海铭,和同事登上带电作业车绝缘斗,升到空中。经过各项检测,廖海铭和同事开始接触线路,进入作业状态,而在他们的下方,还需要工作负责人和同事时刻进行着安全监护。
廖海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准到位,丝毫马虎不得。“沉稳的性格是胜任这份工作的关键。”廖海铭说,在作业中一旦不小心出错,10千伏高压电将毫不留情地给他致命一击。
临近中午,南宁的天气越来越热,室外温度达到了37摄氏度。经过将近40分钟的作业时间,当绝缘斗缓缓落下地面,廖海铭和同事终于可以大口喘气了。
脱下绝缘装备,廖海铭大汗淋漓。廖海铭一边大口喘气一边打趣道,“这就是南宁式桑拿的效果。”他告诉记者,穿上这密不透风的绝缘装备进行高空作业,人体体温要比室外温度高上5摄氏度左右,在这种高温下中暑的风险相当高。
12:45
12时45分,廖海铭一行人驱车回到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对一条10千伏线路进行带电接回耐张跳线作业。
13:04
13时04分,廖海铭一行人今天的作业任务终于结束。记者注意到,廖海铭原本湿透了的工作服已被太阳晒干,汗渍如同地图一般印在他的衣服上。与同事们趴在马路边吃盒饭,简单的解决了午饭问题。也许是工作太累了,饭后,廖海铭与一位同事竟坐在屋檐下睡着了。之后,他们一行人于13时31分驱车返回单位 。
15:00
廖海铭在配电带电工具库房,检查、清洁上午使用过的作业工具。
通常情况下,绝缘手套、绝缘披肩等配电带电工具的使用年限为5年。“工具就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廖海铭和同事们非常爱惜工具,每次出勤收工回来后,他们都会仔细检查使用过的工具,观察有没有破损等情况。因为污垢沉积会影响绝缘效果,廖海铭会用专用的清洁剂擦洗工具上粘染的污垢,之后才入库到配电带电工具库房的储物柜中。
16:23
16时23分,廖海铭在单位配电带电二班办公室进行安全学习、政治学习。
18:20
下班后,廖海铭来到单位创新工作室对带电工具改造,研发新型绝缘挡板。
“廖海铭平日里就喜欢对工作器具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是他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的重要利器。”带电中心创新工作室组长韦增靖说道。
在日常工作中,10千伏线路针式绝缘子被雷击坏了后,需要带电更换绝缘子,按照传统操作,需要用绝缘毯进行绝缘遮蔽。但廖海铭发现,绝缘遮蔽非常复杂,而且操作困难,人体有可能触碰不同电位体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廖海铭开展了研究,每天下班都往职工创新工作室跑,经过两个月的钻研,“超级战甲”绝缘子遮蔽罩正式问世。有了绝缘子遮蔽罩,同样的带电作业可以大大地提高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6个步骤,节省18分钟。
在廖海铭的带动下,带电作业中心职工创新工作室先后自主改造研制了绝缘横担、绝缘斗臂车泄漏电流监控装置、旁路电缆与普通电力电缆对接装置、相间绝缘隔离装置、绝缘斗臂车多功能照明灯等多项职工创新装置,荣获多项荣誉和国家专利。
19:46
19时46分,忙碌了一天的廖海铭终于回到家与老婆、孩子团聚。廖海铭说,家是幸福的港湾,在外面再苦再累,只要回到家里疲惫感骤然消失。
带电作业是在高压电气设备上不停电进行检修、测试、维护的一种作业方式,由于作业环境苛刻、触电风险高,该项工作对作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技能水平要求很高。2013年至今,廖海铭累计开展10千伏配电带电作业近1200次,减少停电户时数14万户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以上,为南宁市供电可靠率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2017和2018年度,连续两年被南宁供电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标兵”。
廖海铭说,他将继续扎根最基层,在一线岗位上苦练技能和作业手法,改造优化各类型工器具,巩固理论知识和作业标准,发扬“吃苦耐劳、敢于争先、乐于奉献”的带电“铁军”精神。
记者手记
“带电作业是线路维修的‘特种兵’。”跟拍了廖海铭工作的一天,记者切身体会到,相比于普通的电工而言,带电检修工是一份高危的职业,他们每天都在与死神擦肩而过。
炎炎夏日,在这个靠空调“续命”的日子里,廖海铭与他的同事们依然奋战在高温一线,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来源:广西新闻网记者 廖志荣 图/文 摄像:何淞荧
编辑:张晓微
责任编辑:孙璐
值班主任:蒋晓伶
值班总编:刘化良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