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名记者一线行⑯ | 龙胜伟江乡传承红军精神 村民脱贫致富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6月29日,“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组第三批的记者刚到桂林龙胜伟江乡伟江门楼,就被红军门吸引了,龙胜伟江乡是当年湘江战役后红军走过的地方。走进伟江,一路上你会看到红军桥、红军英雄纪念碑、红军墓等,红色旅游成了伟江一道亮丽风景线。近年来,当地传承红军精神,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伟江乡红军烈士纪念碑近景。

伟江乡红军烈士纪念碑远景。

伟江乡里木村党支部书记石丹凤是村里的“好管家”,也是村民致富的“领路人”。经过摸索研究,她发现芭蕉芋管理比较粗放,十分适合缺少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2015年,她自己试种植芭蕉芋6亩,收获5000多公斤芭蕉芋,另零收购芭蕉芋约6000公斤,制成1250多公斤芭蕉芋粉,并以5元/公斤出售,两个月内就售完了。这次的试种很成功,让石丹凤信心大增。在她的带动下,村里大力发展特色“芭蕉芋产业”,吸引广大农户和贫困户一起种植。

石丹凤在地里检查芭蕉芋生长的情况。

广西新闻网记者在伟江乡里木村采访脱贫户石生花。

尝到甜头的贫困户在往后的几年里,主动扩大种植面积,周边的村民也纷纷加入种植芭蕉芋的行列。2019年,里木村的芭蕉芋粉丝获得SC、QS认证,村里建成标准化厂房,并与50户(建档立卡户29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收购芭蕉芋35000多公斤,生产芭蕉芋粉丝4000多公斤,产品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土特产市场广受欢迎,石丹凤也成为远近闻名芭蕉芋代言人。

伟江乡洋湾村,全村共有10个自然村屯,20个村民小组共318户、1228人。洋湾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由于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过去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依靠毛竹、水稻及劳务输出。

洋湾村村民杨瑞文在施肥。

在河滩田头,记者问正在施肥的洋湾村村民去年收入有多少?杨瑞文回答:“我种了6亩辣椒,收入2万多元。”蒙政军告诉记者:“我种6亩芋头和西红柿,收入3万多元。”现在洋湾村主打产业以西红柿、辣椒等高山蔬菜为主,村民的收入越来越多。

洋湾村村民蒙政军接受记者采访。

采访中记者发现,伟江乡的农民脱贫后,不再为“二不愁,三保障”发愁,伟江乡的山地除了种毛竹、水稻之外,平地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同时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办起生加工厂,开办旅游景点,让贫困户有产业有就业,确保脱贫村民不返贫。

推荐阅读
 真金白银!广西14设区市95县(市、区)获督查激励

 悬赏40万!11人涉嫌重大刑事案件,广西警方全力追捕

 超燃!军旅题材广播剧《维和西非》正在展播

来源:广西新闻网 记者陈创明


值班编辑:罗珊珊

值班主任:蒋晓伶

总值班:曾俊峰、李伟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