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来做了哪些事?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交出答卷

新闻发布会

8月31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通报广西自贸试验区一年来的建设情况及工作成效。


点击视频查看现场:



2019年8月30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开启了广西开放发展的新征程。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已完成国家《总体方案》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58项,累计完成率达48.3%;下放自治区级行政权限162项,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545项;新设企业10561家,其中外资企业85家;实际利用外资超1.4亿美元,占广西同期总额的13.8%;外贸进出口超1308亿元,占广西同期总额的30.9%。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图源:南宁晚报

一、制度保障体系初步构建,形成了基础性制度保障架构


一是建立了扁平高效的指挥工作体系。成立了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南宁、钦州、崇左三个市及自治区56个部门组成10个工作部,分别牵头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


二是初步搭建了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撑体系。自治区相继出台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促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财税政策兑现操作办法》,正加快制定出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已通过人大常委会一审,争取9月底通过。各部门、各片区已出台近20项专项配套政策。 


三是构建了全面高效推进工作的指标体系。根据商务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统计调查制度》,结合广西自贸试验区实际,从基础性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营商环境指标等三个方面设置了28项40个高质量发展指标,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的主要考核指标。围绕打造“四个高地”“五区一港”,推出了30项创新示范性项目,以项目落地推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项目发展,形成制度创新与项目发展良性互动、螺旋式上升。建立矩阵式项目管理工作机制,把120项改革试点任务、创新示范项目、自治区重大工作部署等纳入项目管理范围,任务分解到人,实行月督季报,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 


当前,全区上下已经形成了重大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各类资源要素日益向自贸试验区集聚的良好态势。


二、制度创新取得早期收获,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自主创新案例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检验自贸试验区成效的重要标准。广西自贸试验区聚焦面向东盟、陆海联动和沿边开放三大特色,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通过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强化制度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创新经验。

一是积极探索支持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新经验。建设好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一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围绕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物流标准化在钦州港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有效推动国际贸易物流集聚。如:首创铁路集装箱与海运集装箱互认机制,在海外设立铁路集装箱还箱点,形成“原箱出口、一箱到底、海外还箱”全程国际多式联运模式。开创“一口价” “一单式”国际多式联运定制化服务。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湾”项目,查验部门数据与港口、铁路及第三方港航服务企业实现“一朵云”“一张网”互通共享等等。今年1-7月,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1.7亿吨、257万标箱,同比增长达18.4%、34.1%,增速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北部湾港。资料图


二是积极探索促进沿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广西自贸试验区创新开展互市贸易“集中申报、整进整出”通关新模式,开发边民互市贸易申报手机APP,边民互市通关作业无纸化实现100%覆盖,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超75%,企业减少运输成本3000-6000元/车。建立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银行+服务中心”模式,便利边民互市贸易结算。开展银行间越南盾区域交易及完善人民币、越南盾汇率形成机制,为边民办理互市贸易结算金额175亿元。建立中越跨境劳务合作“四证两险一中心”管理模式,打造跨境劳务合作联审平台,实现跨境劳工证件“网上申报”“一窗发放”,开发务工人员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已累计办证38万人次,惠及323家企业。


中国友谊关口岸。资料图


三是积极探索深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新模式。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友谊关口岸实行全信息化智能通关,联检部门实施“多卡合一”“人脸识别”作业,实现一站式“秒通关”(30秒钟以内),通关时间缩短80%以上,为企业年降低成本约2亿元,成为全国边境陆路口岸首创经验。大力推进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AEO(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积极构建以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位于南宁片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累计引入金融机构(企业)134家,2020年1-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45亿元,人民币在东盟国家使用规模和影响力持续增强。钦州港片区创新开展中马“两国双园”跨境金融合作试点,对马来西亚银行开展人民币同业融出业务,开展对马来西亚关丹园区企业人民币贷款业务,推动“两国双园”人民币便利化流动,在试点银行开设NRA账户(境外机构境内外汇账户),国内贸易信用证福费廷业务对马来西亚银行开放。


中国-东盟金融城。图源:南宁日报


三、着力提升企业获得感,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自治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工作部署,广西自贸试验区积极主动对标先进,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获得感。

一是按照“应放尽放、能接则接”的原则,积极推动行政权力事项下放。自治区人民政府分两批下放了162项行政权力事项,各相关部门和片区基本完成流程再造,努力实现“片区事片区办”。各片区加强承接能力建设,创新监管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下放的行政权力事项接得住。


二是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有效降低市场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推进极简审批改革告知承诺制,以“一事通办”为主线,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深度融合,促进政府服务优化,有效提升政府审批和服务效率。“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清单涉及44个部门、545项经营事项,实行动态更新调整。其中,直接取消审批13项、审批改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60项、优化审批服务464项。


三是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加快推行“放管服”改革,三个片区分别设立统一对外的政务服务大厅,实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推行承诺制度全覆盖审批新模式,将承诺制审批与信用体系建设充分结合,实现闭环监管。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在先建后验、提前服务等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模式,进一步压缩办理建筑施工许可时间。探索“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实现电子证照状态实时更新,依托“邕e登”等平台实现办证“一次不用跑”。


四、突出打造硬核产业,开放型经济加速集聚


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把开放型经济发展作为建设成效的“试金石”,紧密围绕片区主导产业,既注重对内开放,更注重对外开放,着力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国家级开放平台融合发展。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为引领,国家批准实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中马“两国双园”等开放平台在政策、机制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互为支持。


二是面向东盟的“一中心、一平台、一链条”等重大创新示范项目加快落地。着力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中国-东盟跨境产业链,加快推进30项重大创新示范项目,积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北部湾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基地项目在3个月内启动运营,弥补了广西及周边海港低硫保税油供给空白。中国-东盟信息港大数据中心项目吸引了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五象云谷云计算中心、跨境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加速集聚。北部湾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项目线上连通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线下整合集成钦州港、钦州保税港区各类港航服务,引入各类港航服务企业近100家。


三是重点产业集聚效应初显。广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各个片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南宁片区着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5G和大数据产业,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钦州港片区积极发展临港石化产业,重点延伸发展芳烃、烯烃及其下游产业链,促进实现“一滴油两根丝”的高端绿色化纤产业布局;港航服务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加速升级。崇左片区重点发展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跨境劳务合作,打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广西自贸试验区日均登记企业数量是挂牌前的3倍,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纷纷签约、落户。



为了客观评价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成效,第三方服务咨询机构——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2020年5月至8月,德勤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实地访谈调研了自治区、片区128家政府部门和104家企事业单位,发放并回收了企业调研问卷1166份,形成《广西自贸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成效评估报告》。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评估报告》认为,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以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在政府职能转变、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跨境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全面大力推进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验任务,突出广西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突出陆海相连和沿边开放特色,在全国和自治区形成了一批改革试点经验。《评估报告》表明,自2019年8月30日挂牌至2020年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120项试点任务已完成58项,总体成效率达48.33%。其中,有24项取得显著成效,显著成效率为20%;有34项取得阶段性成效。


《评估报告》认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一是“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广西自贸试验区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企业对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的满意度分别达到了80.44%、90%、86.62%。


二是投资自由化不断显现。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商投资信息报告”,放宽投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体系。截至7月,自贸试验区期末企业超过1.4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200家,实际利用外资额1.4亿美元,占广西同期13.8%。


三是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到近100%。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促进跨境电商、平行进口汽车等新业态发展。创新“边境贸易+落地加工”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截至7月,累计进出口额1307.84亿元,占广西同期30.9%。


四是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口岸建设,推动口岸开放和功能提升。大力推进与东盟国家AEO互认,落实“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推行实施“两步申报”“提前审结、卡口验放”“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等监管模式。加强贸易便利化管理,推动实施原产地自主声明和预裁定制度。


五是金融创新能力及开放度不断扩大。推广面向东盟的人民币区域挂牌交易、现钞调运和人民币贸易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加快构建促进金融全产业链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金融要素的集聚。区内首笔跨境资产转让、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资产转让、跨境贸易人民币付款等业务落地。


六是现代服务业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国际化合作升级、人才储备强化、医药产业集聚、文化旅游发展,形成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加强与东盟国家北斗导航、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合作。创新实施外国人服务管理 12 项便利措施。创新推进中越跨境劳务合作。


七是通道门户建设不断完善。完善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机制,实现海铁联运班列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经友谊关口岸的中越直通车范围延伸至西部重要节点城市。打造面向东盟的门户机场。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一口价”通道机制改革。


《评估报告》认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制度创新亮点纷呈。已经形成了工程建设项目分阶段审批、“边民合作社+落地加工”模式等6项全国先进或创新案例,承诺制全覆盖审批、跨境劳务金融服务等4项全区创新性案例。


推荐阅读
 武宣一男子诊所看病时身亡,警方却不予立案,最新回应:如存在问题,立即纠正

 新闻联播关注!广西、云南联手侦破跨境特大毒品案,缴获毒品83公斤

 要开学啦,广西铁路部门加开、重联73趟动车

来源:广西新闻网 记者刘帅龙 何兴强 实习生 何俊儒 赖子媚


值班编辑:罗珊珊  实习生:黄玉婷
值班主任:黄虹宁
总值班:刘化良 李伟国
点击在看送你小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