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上非遗⑩:坚守古韵 执墨化彩拓古今


编者按

《爱上非遗》系列是广西日报-广西云倾力推出的“广西非遗传承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望用自己的笔触和视角,将那些植根于壮美广西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深融于壮乡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印记真诚呈现。由此,汇聚起涵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涓涓细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非遗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受益者。本期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桂林,聚焦桂林彩色拓印技艺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探秘纯手工印刷的古老魅力。



从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印刷的出现,传统拓印技术在中国的历史文化脉络中影响深远,在文物保护、考古研究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岁月流转,相机、扫描仪、打印机等便利化机器的出现,让这项传统手工艺受到了极大冲击、曾一度被无数文人雅客奉为瑰宝的技艺盛况不复。

然而,总有人在坚守。他们以水墨浸润古今,用丰富的色彩勾描历史的画像,重展古老文明风貌,守护先人的心血结晶。



落印拓彩· 以“秘”绘史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名录

批次:第七批

地域:桂林市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是在古老的传统拓印技术上得以发展的特殊技艺,从工具制作、选材用料、颜料调制、色彩运用等方面都形成一整套区别于传统拓印的流程方法,自成体系。2018年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千峰环立,洞奇石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风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文人墨客被吸引至此,在峭壁之上留下了许多石刻印记。

百年来积淀起来的石刻壁书与桂林自然山水名胜相得益彰。奇山秀水之间碑刻如林,镌刻出独特的桂林历史脉络。

据统计,桂林拥有早自南朝下至明清与民国的历代摩崖石刻、壁书约1643件。


“南天一柱” 刻于独秀峰东面,单字径约一丈,是桂林1640余帧摩崖石刻中字体最大的石刻。陶洁 摄


“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作为桂林地标之一的独秀峰,自古以来人气旺盛,文风浓郁。“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名句便出自于此。独秀峰上现存的摩崖石刻数量约一百余件造就了独秀峰的文化奇观。


“醉有福”碑刻与彩拓作品。陶洁 摄


在独秀峰脚下的靖江王府,孕育了一项依托于石刻文化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桂林彩色拓印技艺(又称“桂林靖江王府秘拓”)。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继胜。受访单位供图


伴随这门手艺的是世代相传的拓印“守艺人”,平日里他们将独秀峰上的碑刻一一拓印下来,守护与续写关于桂林文化的故事......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的产生渊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彩色拓印。据独秀峰上的明代摩崖石刻《独秀岩记》等史料记载,明靖江王府历代藩王,多酷爱金石书画,偏爱把独秀峰上的摩崖石刻制成拓片欣赏传赠。王府匠户为迎合靖江王的艺术审美需求,将当时流行的彩瓷色彩运用与国画上色技法,融入拓印工艺,桂林彩色拓印由此问世。


王府秘拓博物馆内的“福”“寿”拓片。陶洁 摄


与传统拓印术不同,桂林彩色拓印技艺工序复杂、用材讲究,融儒、释、道和福寿文化于一体,既再现了古老碑刻原貌,更展现出地方工艺的智慧与艺术创造力。

以福寿文化为例,独秀峰中多个不同字形的“福”“寿”石刻蕴含不同的内涵,也赋予桂林彩色拓印作品深刻的寓意及内涵。


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中的“福”字拓印作品。受访单位供图


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中,桂林彩色拓印技艺惊艳亮相。16幅带着吉祥、美好寓意的“福”字拓片作为舞台背景,以文化的力量向全国及全世界观众送去新春祝福,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拓印前需清理、洗净石碑。受访单位供图,周歆慧 制作

以特制粘合剂,将拓材紧贴于石刻表面,用棕刷敲打刷平至图案完整呈现,进而选用颜料与工具进行拓印。受访单位供图,周歆慧 制作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的核心便在于“彩”字,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省市拓印技艺的显著特征。桂林彩色拓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东辉介绍道:“经过了近20年的研究,纯天然矿物质原料以及独有的颜料熬制手法是我们的最独特的技术。”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所使用到的天然矿植物原料。陶洁 摄


呈现色彩的颜料来源于名贵的矿物和天然的植物、骨胶等,经过特殊加工,熬制出来的颜料保存时间长,色泽明艳,能抵御南方潮湿的天气。


色彩鲜明、各具特色的彩色拓印作品。胡兆双 摄


色彩的呈现也有其特殊讲究。古人往往认为人的五行阴阳与运势相关,所以,桂林彩拓的色彩是根据碑刻作品元素中不同的五行属性,取赤、黄、青、白、黑诸色系为拓片调以相生相配的色调。


王继胜正在拓印吕洞宾的“全家福”碑刻作品。受访单位供图,周歆慧 制作


拓片上色通常根据“块、色、线”进行拓印,不同部分选用不同型号墨包。

大面积填充上色时常使用布面材质,细节的着色如衣服的繁复纹路等则采用绢布或丝绸材质的小墨包甚至是棉签,使色彩呈现更饱满精准。


细节的着色需要用到更精细的墨包。受访单位供图,周歆慧 制作


除色彩的创新外,桂林彩色拓印技艺在拓片制作上也有新的突破。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会使用除常规宣纸外更为珍贵的材质如丝绸、绢布等以提升收藏价值。但材质的变化,需要依附于更精湛的拓印技术。


王继胜在岩洞内进行拓印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揭碑时需要讲究力度,以免作品变形。受访单位供图,周歆慧 制作


面对不同材质的拓片,拓印师们需要因材而拓。

丝绸弹性不足,表面平滑不易上色,遇上石碑凹陷处,在揭碑时容易导致作品变形。因此上色时力度要轻,落包要谨慎,还要保证颜色均匀、饱满。

绢布相对丝绸材质粗糙,孔隙略大,上色时同样力度不能过大,墨包蘸色必须淡、薄,否则会出现透色的情况。


岩彩云拓法。受访单位供图,周歆慧 制作


桂林彩拓发展至今,吸取南北不同的碑拓技法,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桂林气候特点的彩拓技法,研制出“韵拓”“金拓”“岩彩云拓”“五行如意拓”“绢拓”“丝拓”等十多种技法传世,使拓片具有如绘画艺术般丰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匠人的执著与热爱,让蒙尘的古老文明重展风貌,惊艳众人。

桂林彩色拓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戴东辉、王继胜用时4年完成了包括“天下第一福”字在内的人物、诗词、书法等极具摩崖石刻代表性文化的彩色碑拓作品。后又用时3年,查阅相关史料,遍访民间艺人,反复研制拓印。

如今的“王府秘拓”已不再神秘,成为了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国际舞台的艺术作品。



千雕万琢· 叠印生花


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级名录

批次:第七批

地域:桂林市


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起源于明朝末年,集绘画、雕刻和印刷技术为一体,由不同印色的雕版反复拓印,组成完整画卷的桂林雕版彩色套印。2018年被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繁华东西巷,千年桂林城”。

在被誉为“老桂林街巷标本”的东西巷内,传统木石建筑整齐有序,桂林的历史文脉蕴藏其中。

在东西巷仅存的四座古民居之一中,以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为特色的“厚博坊”设立于此,独特的非遗色彩为古巷增添了文化的厚度。


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波正在调制颜料。陶洁 摄


4块版、4碗颜料、一张手工纸整齐放在桌面。匀墨、印刷、换版再重复,经过4次步骤重复,一幅层次分明、色彩浓郁的《象鼻山》呈现于眼前。

与现代印刷的快速喷漆上色相比,这门手工技艺看起来更显“笨拙”:依托于工匠根据色块把画作分成不同的区域并雕刻对应版面,再逐一上色,印到同一张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


雕版彩色套印制作材料。陶洁 摄

雕版彩色套印作品《象鼻山》。陶洁 摄


匀墨、印刷、换版再重复,这门如今看似笨拙繁琐的手艺,却开创了古时彩色绘画作品实现批量复制的先河,至今已流传近500多年。

“当外国人还在看黑白图画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彩色的画像看了。”说起雕版彩印的色彩创新,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波颇为骄傲。



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又称刻版印画,是一项集绘画、雕刻和印刷技术为一体的技艺,由不同印色的雕版反复拓印,组成完整画卷,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

一刻二墨三印,是完成一件雕版彩色套印作品的主要基本步骤。分版分色雕刻木板并依次叠印,其中哪怕只有一个步骤失误都要从头再来。因此,高度的细致与耐心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刻刀与雕版等雕刻工具。陶洁 摄


“刻”指雕刻,其中最讲究分版与刀法。由于制作需要分版分色进行,在雕刻前,刻工需要对画作的色彩进行解读分析,面上有几种色彩,就要分刻几块版

例如一幅颜色层次看来不很复杂的水墨画,常常要刻十几块版,以实现画面过渡自然、色彩浓淡适宜。


雕好的母版线条复杂、雕刻精度极高。胡兆双 摄


而所谓刀法,便是要求刻工们“以刀为笔”,刻刀的起落走向必须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刻出的一丝一缝都要尽量贴合原作,直至刻画出原貌。

“祖先们流传下来的技艺主要还是为了表现别人的东西,一旦雕刻师傅有自己的风格在,就很容易带入到别人的作品中,达不到复刻的标准。”胡波说道。


往矿物颜料及母版上加水、保持湿润,随后将颜料均匀刷到母版上。陶洁 摄


“刷”指在母版上匀墨上色。不同于当下以无机物制成的颜料,雕版彩印所使用的颜料由天然矿物原料研磨而成。

利用矿物质在自然界中极其稳定、不易变化的化学性质,雕版彩印的画作经百年依旧维持原貌,色彩明艳。


制作颜料所需的纯天然矿物。陶洁 摄


为追求色彩还原,一些复杂的颜色往往需要匠人自己打磨矿石、印刷前现场手工调配,反复尝试。


将手工纸覆于母版上,用刷子将纸张拓平上色。陶洁 摄


“印”便是将刷好的颜色层层拓于纸上,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雕版彩印作品,这也是这项工艺中的核心内容。画面灵动从雕刻的线条中来,而意境的呈现往往更依靠于印刷。

一幅好的雕版彩印画作,应是无法让人感觉到是刀刻出来的。印刷与雕刻不同,雕刻是相对程序化的过程,在木板上绘画后,跟着线条刻即可。而印刷更着重于印工的手法与画面感悟力


经过4次套印,一幅层次分明的《桂林象鼻山》跃然纸上。胡兆双 摄,周歆慧 制作


复刻水墨画则是雕版彩印中最考验印工手艺的。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最讲究意境,能不能通过墨色的浓淡渐变、线条的深浅勾勒把意境自然而非生硬地表现出来,是这幅画能否成功的关键。“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只能做简单的版画,因为他缺少灵性。”胡波感叹道。


一幅《桂林山水》的雕版及其彩印成品。陶洁 摄


印刷的功夫非一日能即,它十分考验印师耐心。为了保证木板与纸张的高度贴合,印师必须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尽快将当日需要印的作品完成,不能过夜,避免温度与湿度的变化影响木板与纸张的张力,出现每层印画对不准的情况。“一旦开始印刷,常常一站就是快一天。”胡波下意识扶着腰,“还是很辛苦的,腰会很痛。”

一层彩墨一层心血,层层叠印,拓出完整画作。每一幅完整的雕版彩印作品,都闪耀着手艺人凝聚在刀、汇聚于墨的匠人精神光芒。


设立于东西巷古民居内的厚博坊。陶洁 摄


更多的关注意味着更多的机遇。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中心,厚博坊立足于繁华闹市区,开设桂林彩色雕版技艺展示厅及特色体验项目,能够让更多人亲自感受纯手工雕刻印制的匠心和美感,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也有了新的发展活力。 

“我们希望能够将桂林雕版彩色套印技艺作为输出桂林文化的小窗口,让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样的桂林,我们不止有山水,还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胡波说道。


起墨落印,匠人的智慧与执着、国家历史的文化脉络在线条、色彩之中凝聚,交织而成一幅幅焕发光芒的画作。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新的结合,让拓印技艺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 特别鸣谢 /

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桂林升辉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桂林市厚博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采访线索征询

《爱上非遗》系列旨在宣传广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全方面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我们向全区征集采访线索,如果您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或您的身边有非遗传承的典型故事,欢迎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通过采访、活动展示等方式,传播非遗传承保护事迹,让非遗“活”起来。

线索提供方式:

联系电话:18077105028,研研老师

联系微信:zgyx18077105028

期待与你同行,共赴传承之约。

策划统筹|曾俊峰 罗莎 

本期采写丨陶洁 周歆慧(实习)

本期编审|谢琳琳

视觉设计丨冯善伟

影像摄制丨胡兆双 林宝利 周歆慧(实习)

总值班丨毛俊连 伍永志

广西云非遗传播团队出品

热点视频推荐
推开暗

戳👇这里查看精彩视频并点赞关注哦~



热点新闻推荐阅读丰厚奖品等你来拿!这场知识竞赛,你能否一“战”到底?
疑惑解开:航天员从空间站回来为何一直都坐着?

吃低糖月饼反而拉肚子?关键看饼里有没有这些成分→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