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斯诺克最强00后新成长之路 不做丁俊晖只做自己 | 深度

2017-11-29 腾讯体育

近几年中国斯诺克年轻一代逐渐崛起,他们走得是一条不同于丁俊晖模式的成长之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02530zy04&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丁俊晖成名12年之后,中国等来了第二位斯诺克天才。和丁俊晖不同的是,颜丙涛在11岁的时候结束了过去所有怀揣斯诺克梦想的年轻人前仆后继走的路——丁俊晖模式。6年之后,颜丙涛和培养他的斯诺克学院,让更多人看到了斯诺克的梦想阶梯。

“不要让年轻成为借口,一直就以年轻为借口,结果年轻的你也趟过,资历老的你也趟过,最后输输输,最后也就那样了……”17岁的颜丙涛双手插在胸前,站在中国台球协会(CBSA)斯诺克学院的球房里讲述着自己的成长心得。背后,是斯诺克学院成立四年来获得的数十个奖杯。20几个同学围着一张球台认真的听他讲自己的故事,有的才只有12岁,有的已经大学毕业因为酷爱斯诺克,来到学院专心学习技术。

20几个同学围着一张球台认真地听颜丙涛说自己的故事

那一天,颜丙涛刚刚在大庆的国锦赛上止步四强。两周之后,北爱尔兰公开赛决赛,他以一局之差输给了马克-威廉姆斯。短短一个月之内,比他大二十多岁的世界斯诺克顶级的“75三杰”一一跟他过招,两胜一负的成绩引来了一向傲慢的英国媒体的关注,他们说:颜丙涛如此年轻却无所畏惧,拥有不可思议的比赛嗅觉。外界越来越看好他能够成为下一个丁俊晖。

打败奥沙利文的17岁少年颜丙涛

学院的副院长徐鑫健笑称,这孩子有着17岁的身体,40岁的灵魂。没有人生来就这样成熟,必然是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经历的生活,才会有着这样的感悟。他曾经吃百家饭,跟着父亲四处拜师,就像当年的丁俊晖一样。原本以为这会是唯一成才的道路,但除了11岁那年拿了全国少年组的冠军,再找不到方向,就在他已经对于未来绝望的时候,来到了CBSA斯诺克学院,生活不再颠沛流离,过上了每天准点上课,下课回宿舍的集体生活。一切也发生了改变……

颜丙涛:不必再为斯诺克梦想颠沛流离

教练张东涛现在都记得第一次看到颜丙涛的样子。

那一年,张东涛已经在外地教了好多年球,原本打算收山回北京陪陪家人和孩子。从南京回京的路上,有个朋友让他到淄博停一下,说那儿有个孩子不错。到了淄博他就去了球房,球房里一个小胖子打进一个球该叫黑球了,那个黑球不是很难打,但也有一定难度。他原本以为年轻气盛的孩子肯定会去挑战,谁知道这孩子转脸开始防守了。

张东涛叫停了一下,问孩子,为什么不进攻?小胖子说:“如果我打不进,别人就得打了。”正是因为这份严谨,张东涛当时就决定收下这个孩子做徒弟。这个小胖子就是颜丙涛。那一年,他11岁,却有着不像这个年龄的思维。

颜丙涛自己都不记得那一年到底是几岁了,只知道是五年级办了休学。从小他就不是特别有长性的人,喜欢什么东西也就是喜欢一会儿。所以当时父母抱着让他先试试的态度练练,没想到台球这东西粘住了孩子的热情。

小时候有点胖乎乎的颜丙涛

当时在制药厂工作的父亲辞掉了工作,每天看着小涛。为了不让儿子沾染到社会上的坏风气,他从来没有让儿子离开过自己的视线,不允许儿子的成长有所偏离。做英语老师的母亲成为了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为了让爷儿俩日子过得好些,她跑到菏泽一家英语机构上班,一家人只有周末才能见上一面。

张东涛被这一家触动,当时就放下行李搬进了球房朋友给他租的房子,收颜丙涛做徒弟。

每天,颜丙涛早上7点多起床,步行十几分钟到球房,8点准时开始练,为了尽快提高水平,不完成训练任务不能吃午饭。简单且经常推迟的午饭后,还有无尽的练习。

颜家的生活拮据,张东涛记得在淄博的时候,这父子俩每天一顿饭吃不到三块钱。午饭通常是一个素火烧加一碗小米粥,如果小涛练得好,就能够喝上一碗带碎肉沫的豆腐汤,或者两块钱的肉烧饼。

那个时候颜丙涛还是个小胖子,张东涛就给他晚上安排体能训练,带着他去淄博公园里跳绳,一天200个。跳完,再把孩子带回自己的住处,炒两个菜给他,再蒸个鸡蛋羹。小涛在他书房里玩儿电脑游戏——QQ台球。

“他那个时候每天最轻松的时刻可能就是在我家里。”张东涛这样回忆。

除了张东涛,球房的老板老龚和隔壁餐馆的老板都对这一家人非常照顾,邻里之情也成为了那个时候最感人的一段回忆。

在淄博带了颜丙涛七八个月后,张东涛不得不兑现和家人的承诺回北京。想带着小涛一起回来,但因为颜父不舍,只能作罢。

“你记住,老师永远在你身后。”张东涛留着这句话,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张东涛离开之后没多久,颜丙涛就开始了四处拜师的生活。父亲带着他先后到过东莞、深圳、天津。在深圳那段日子里,他陪客人打球,有工资,包吃住。深圳的花花世界远比淄博老家要热闹的多,颜丙涛白天睡觉,晚上六七点钟起床吃饭,然后步入深圳的夜生活——到了球馆,自己先练会儿球,然后就开始陪客人打球,到了12点再换别的球房。

父亲始终认为多找几个教练,学习不同的东西对他是有帮助的。离开深圳之后,颜家父子在东莞呆了四个月,然后是天津。在北京学球那段日子,颜丙涛和父亲租的房子连暖气都没有,爷儿俩躺在一张床上,冬天为了驱寒盖两床被子还不够,还要把羽绒服搭在棉被上。热水也都没有,洗脸洗衣服都要用凉水。

然而命运在那个时候再次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2013年,母亲被查出癌症,因为手术及时,病情得到了控制,从那儿之后一家都不敢再让母亲操劳。与此同时,颜丙涛的发展遇到了瓶颈,除了11岁那个全国少年组的冠军,再没有什么更大的突破。他甚至给自己下了最后的底线——2014年再打不出来,就放弃。

11岁那年,颜丙涛夺得了全国少年组冠军

就在这个时候,CBSA斯诺克学院成立,张东涛来到学院任教练,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颜丙涛。在他的极力推荐下,学院也考虑到颜丙涛的家庭情况和过往的成绩表现,直接让他成为了签约球员,也就是说他不需要再交任何费用,可以免费吃住在学院,接受正常的训练,并且获得更多参加中巡赛的机会转为职业选手。来到这里,颜丙涛不仅不用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甚至还有机会参加中巡赛通过积分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就在来到学院的第二年,他被选中和周跃龙搭档组成中国B队参加2015年的斯诺克世界杯邀请赛,并在决赛中击败了赫赫有名的希金斯和马奎尔的组合,捧得冠军。他的人生也就此发生了改变。

袁思俊:不必再为斯诺克梦想赌上父母的人生

跟颜丙涛一样,袁思俊也有这个年龄孩子少有的成熟。只是因为家庭条件不错,年少时少走了些弯路。

徐鑫健教练对袁思俊的第一印象是,孩子不错,说话有条不紊思路清晰:“这孩子特别懂事,平时大家一起出去吃饭,他会默默的把单买了。”

这些年采访过斯诺克的记者对于袁思俊都印象深刻,因为这个孩子有点儿小大人的劲儿,特别喜欢表达。他对此的解释是,可能因为从小写作文写得好。

9岁那年,袁思俊跟父母去餐厅吃饭,餐厅里面摆了三张球台,等菜的功夫父亲带着他过来看别人打球。

“干脆你也别看了,上来打两下吧!”父亲那一句建议,就改变了袁思俊的一生。

袁思俊

从那次摸杆之后,袁思俊就练上了台球,每天四点多放学就去球房打球。没人指导他,纯粹就是自娱自乐。

刚开始打球的时候,袁思俊还不知道谁是丁俊晖。而父亲为了儿子却早已经开始计划未来,老丁培养小丁的方式就成为了他的目标。

通过朋友的推荐,老袁找到了上海丁俊晖台球俱乐部的王波教练,于是袁思俊固定一年来上海一个月跟王波学球。起初,母亲带着他在上海住酒店,学费、住宿费、路费,加在一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母亲在上海没有朋友,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他的起居。每天训练从早上9点半,到晚上五六点。虽然生活没有那么艰辛,但是家庭倾注的精力也很多。

2013年得知成立了CBSA斯诺克学院,袁思俊来到这里学习,从此袁思俊的父母开启了另外一种生活。“我妈以前都是围着我转,现在生活可滋润了!刚来北京的时候陪我呆了一段时间,过了春节就回家了,现在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老惦记着我。”袁思俊认为因为在学院会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来帮助管理自己,所以爸妈就可以不用担心自己会松懈练习。

与袁家相比,在丁俊晖的成长过程中,丁俊晖的父母看起来就没有这么“滋润”。丁俊晖从8岁开始练球,父亲几乎是天天陪着他,为了丁俊晖,望子成龙的丁文钧结束了自己的杂货铺的生意,借债50万自己开了一家球房。1998年底,家人为了丁俊晖的进一步发展,又举家迁往广东东莞。在东莞,他们吃盒饭,买烂苹果,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随后,16岁的丁俊晖前往英国,到英国的初期,母球也曾经是长时间陪同,为他的成长付出巨大的代价。

丁俊晖的父母为他的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丁俊晖的父母把所有的一切“赌”在了他的身上,“赌”上不仅是家里的所有家当,还有他们自己的大半辈子人生。

斯诺克学院可以减少学台球孩子的父母的精力投入,袁思俊2013年首次参加世青赛进入四强,之后他开始在中巡赛上展露头角,2016年中国公开赛他爆冷击败了安德鲁-希金斯更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今年转入职业,袁思俊的父母特别带着锦旗来到CBSA斯诺克学院,感谢这几年对于儿子的培养。

张健康:不再需要用社会气息保护自己

“在来学院之前,其实我挺社会的。”瘦小的张健康裹在厚厚的羽绒服里面,抬着眉毛一本正经地说道。旁边朋友开玩笑:“这就是‘社会我张哥’的个性。”

他是斯诺克学院推荐的一个采访对象,也是目前顺位第一位可能要升职业的选手。他今年19岁,比颜丙涛和袁思俊都大,不过在斯诺克学院里没有年龄大小的区别,只有实力的差别。

来自四川宜宾的张健康跟颜丙涛袁思俊有着类似的经历,只是自己在斯诺克这条道路上的成长搭上的是整个少年时代。6岁那年,他看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丁俊晖比赛,觉得这个项目挺有意思。7岁那年来到球房打球,跟着会打球的干爹,开始学球。每天下课到球房练球,两年的时间基本都是培养爱好。因为学习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张健康决定辍学到外地去学打球。从辍学到去深圳,全是当年只有11岁的他自己做的决定。父亲一直没有稳定工作,平时玩玩股票也是赔多赚少,母亲做保险,工作也很艰难。

张健康只身一个人来到深圳,当时他的师父就是中国知名的台球教练、曾经带过丁俊晖的伍文忠。

“我知道他带过丁俊晖啊!所以我才去投师他的。”张健康语气很淡定,丝毫没有靠近偶像的兴奋。

“在来学院之前,其实我挺社会的。”张健康笑嘻嘻地说着。

“那会儿很开心啊!就觉得自己闯出来了!”

在深圳的球房里,一个人差不多4、5000的学费,管吃管住管教球。十几个孩子睡着上下铺,白天就到球房练球,虽然自由了,但每天冷静下来就觉得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儿:“因为教练带人也是看天赋,打得好的可能关注多一些,打得不好的就不太怎么管。有的时候看着别人打球自己打不上,真的挺难受的。”

张健康说,那个时候自己变得特别社会。后来他又联系了上海的球房,就是丁俊晖的台球俱乐部,有时候在球房还会看到丁俊晖训练。

“我觉得看到他也再正常不过了。现在就很想跟他打一场比赛,其实赢了也不代表什么,大家已经是人生赢家了,我们才刚刚开始。”

张东涛是张健康的教练,说起这个孩子跟别人都不太一样:“这孩子野路子,心特大,没心没肺的。但是怎么打都打不死,头一天输了球,第二天跟没事似的。从小都是自己闯出来的。”

张健康都不记得自己来到斯诺克学院的确切时间,但是到了这里整个生活观念改变了,以前感觉特别没有方向,而现在不仅有着正规的竞争环境,也有了自己的目标。他不再需要独自一人去承担生活的压力,也不再需要过着那些寄人篱下的生活,更不需要用那些社会气息来保护着自己。每天按照学院的规定时间来上课,有最优秀的教练指导他,因为来到了领航高级班,他甚至享受了免费在这里受教的优惠。虽然距离打职业已经越来越近,但他靠着之前打中巡赛赚积分上了瘾,没事还老扫听下一站中巡赛什么时候打。

丁俊晖模式不再是斯诺克成才之路的唯一

在北京体育馆一层的一个大活动间内,十几个孩子正在围着几张球台练球。尽管是寒冷的冬天,温暖的练球房都可以穿着统一的红色短袖打球。两三个教练带领这他们,这些人都大有来头,或者是全国冠军,或者是拥有着成功执教经验的教练。这就是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

两年前,央视的纪录片《成为丁俊晖》给大家讲述了这个斯诺克天才的成长道路。那一年是丁俊晖成名的第十个年头,天才在这个领域的位置依然无人能够撼动。过去十几年,有多少家庭倾注一切培养孩子,又有多少孩子在滚滚浪潮中被卷回了海中。张健康说,当年一直在球房学球的好兄弟,现在有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

在没有建立CBSA世界斯诺克学院之前,丁俊晖的成长模式似乎成为了所有家庭培养斯诺克选手唯一的方式。

世界斯诺克学院

2013年中国台球协会培训基地与世界斯诺克协会合作建立的这所专项学院给这些家庭带来了一种新的模式。近几年中国斯诺克年轻一代逐渐崛起,人们更多记住的一些新的面孔,比如颜丙涛、赵心童、袁思俊、徐思、范争一都是斯诺克学院近几年培养出来的孩子。

目前学院加上这些已经转职业的选手一共25人,最小的只有12岁,个子没比球杆高多少,打球甚至都要踮着脚;最大的还有刚刚大学本科毕业,因为喜欢这个项目,抱着学学看的态度来到这里。他们根据水平的不同,分为领航班、远航班、启航班。学院也是按照学期制,每年9月开始招生,学费根据三个水平班的高低,水平越高的班学费越低,最贵的启航版一学期的学费是45000,其中包括教学训练和食宿。这个等级的班是面向社会所有想学习台球的人。

学院每学期根据院内赛和院外比赛给孩子们统计积分,新学期根据积分重新排班。在这里,没有年龄的区别,只有能力的差别。之所以在学费上有差别,学院副院长徐鑫健说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激励制度,打得越好,越能给家里省钱,减轻家庭负担。

中级的远航班一学期的学费是27000,更有诱惑的是,高级的启航班也就是张健康所在的班的孩子就可以免费享受受教育的优惠,包括食宿和训练的全部费用。另外,还有直接进入和两个班级的成绩要求,比如远航班就是要打入过中青赛少年组决赛、青年组前八、APTC入围者。领航版要求两年内打入过中青赛青年组决赛、中青赛排名达到过前四、APTC打入过前16,就可以享受免费入院的待遇。“学院的宗旨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台球人才为根本。”徐鑫健这样介绍。

在北京体育馆对面,学院租用了几间公寓供孩子们住宿,徐鑫健笑称这帮淘气的小子们给公寓折腾得够呛,门也坏了,窗户也坏了。尽管这些男孩们身上还是有脱不掉的淘气,但在学院的生活还是让他们的生活富有规律。学院为了更好的管理他们,让家长放心,还专门聘请了生活老师,定点查房。光晚上会就查房两次,还会搞突袭来对付男孩们的侥幸心理。另外,学院还跟东城体校的合作中学挂靠,保证他们的文化课学习。

“之所以成立这个学院也是因为当时院长跟蔡建忠(著名斯诺克教练,曾经培养过丁俊晖)一拍即合希望凭借双方的资源成立一个正规的斯诺克教育学院。过去不少孩子为了打球全家奔波,吃百家饭,代价大成本高,还不知道是不是能学到东西。而学院虽然也是收费的,但最起码专业性和管理制度都是非常严格的,孩子在这里不会走弯路,能够给孩子们的成长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副院长徐鑫健这样介绍。

在这里学习,不仅有徐鑫健、张东涛这样全国顶级的教练对孩子进行系统培训,因为中国台协对于学院的支持,每年很多的比赛都在这里举办,给了孩子们更好的直升职业的平台。比如,近几年的亚青赛和世青赛都在学院进行,孩子们参加比赛就会占据主场之利。而更多参加中巡赛的机会,也让他们可以借助这个积分平台获得直升职业赛的机会。

当年学院专门留出来的荣誉墙现在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奖杯。

当年学院专门留出来的荣誉墙现在已经被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奖杯。随着颜丙涛、赵心童等人在职业赛场的发展,学院在国际上的名声也越来越响,甚至有不少来自印度、日本、韩国甚至是苏格兰的选手想要到这里来学球。因为现在在打职业比赛的选手越来越多,学院近几年也在考虑,在英国给选手们建立一个基地,供学院出来的孩子生活和打球。

“很多家庭都想把孩子培养成下一个丁俊晖、潘晓婷,但这么多年了,他们始终没有被替代。其实他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无法复制的。”一名台球圈的资深媒体人这样说到。

结语:

天才之路无法复制,因为其或许并不具备普适性。相较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孤军奋战,世界斯诺克学院的制度化、体系化地培养,或许会成为一条探索斯诺克少年发展的新的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