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乾琦:摄影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摄影领域,玛格南(Magnum)是当之无愧的最高殿堂,被誉为“世界的眼睛”。今年,玛格南迎来成立70周年,在全球范围内举办庆祝活动,并与国际城区影像节(IUIF)携手启动“玛格南在中国”合作计划,在影像节摄影单元中带来一系列活动。
9月27日晚,2017第四届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举办媒体见面会,本年度影像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去年的主题“我是他者”(JeEst Un Autre),带来主题单元、摄影单元、公众单元的一系列活动,主题展开幕时间为10月12日。
当晚,作为影像节摄影单元的玛格南大师讲座活动之一,继布鲁斯·吉尔登、马特·斯图尔特之后,玛格南唯一华裔摄影师张乾琦(Chien-Chi Chang)在深圳大学,以四部精心制作的视频,讲述了他从黑白胶片拍摄到动态影像的转变。张乾琦说道:“静态的图像可以移动,动态的图像也可以静止。两者在声景中合而为一。”
©Ray Xuan | Daken Art
影像节学术总监董冰峰评价道:“意料之外没有讲摄影,而集中介绍了4部为艺术展览定制的录像短片与新计划。节奏明快(《唐人街》)、感性(《在路上》)、或不乏历史与个人视角交错的视觉散文(《非战之战》),感觉在静态与活动影像的惯例之外,又找到一种新的视觉平衡与思想的韵律,很多回味。”
摄影是一种生活方式
自2001年成为玛格南正式成员开始,至今16年来,张乾琦一直是玛格南唯一华裔摄影师,他以大巧若拙的视觉构图,“慢悠悠”(一个项目的完成动辄几年)的拍摄节奏,触及中国人现实生活中私密、敏感的一面,如精神病人的生活状况、婚姻的制度与产业、美国唐人街的移民生活等。
他曾说过:“摄影似乎一直都是下意识的行为,而对于我却有着严格的规律。我认真经营每一张照片,就好像在打太极拳的时候,每一次呼气吐气,每一招一式都严肃认真。”
©Ray Xuan | Daken Art
现在对于他来说,摄影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让他对摄影的创作有了更多的思考。最近几年,张乾琦慢慢的在影像中融入自己采集的各种声音,并进行粗剪,之后,他会交给专门做视频剪辑的朋友进行视频的最终效果后期。
对现在创作的思考,他是这样评论道:“声音比影像更立体。而一个人同时要做音频、视频,要拍平面影像、流动影像。不知道要怎么做,但做得好的时候,其实很吸引人……不管是平面影像或者流动影像还有声音,放在一个线性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思考游戏规则。但这个规则是随时可以被打破的。这个部分很主观,本来就需要主观,如果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好像出来以后会变成一个预期。”
摄影的缘起:《锁链》和《唐人街》
张乾琦出生于台中县乌日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长大后,先是在台湾东吴大学获得英文学士学位,后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1991年,他开始先后在西雅图时报和巴尔迪摩太阳报担任摄影记者。1992年,张乾琦开始拍摄奠定他摄影语言体系的两个项目,这也是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锁链》(The Chain)和《唐人街》(China Town)。
《锁链》是一组关于台湾一家著名的精神病院“龙发堂”的相片,是他在1998年10月的一个下午花了两个小时左右拍到的。
©Chien-Chi Chang|Magnum Photos
在玛格南底稿一书中,他是这么说道:“拍摄时,两位病人之间,病人与管理人员之间,病人、管理人员、与我和我的相机之间都有互动。”
张乾琦按下快门的时候很清醒,知道自己拍到的是什么,现在回头看看,病人们也很清醒,也知道是在做什么。
“他们想走开的时候就走开,所以有些片子你可以看到,有的病人走出了取景框,而另一个病人则拉着链子试图把他拉回来。”
正是基于这个特殊的拍摄过程,张乾琦把《锁链》做成一本只由一张长达8米的书页组成的摄影集。但展览又是另一种很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在讲座中,张乾琦说道:“我想把这样一个作品做到站在那里而不是浮在那里,真的很难拿捏,但就去试相片底边距离地面的距离,而且我们制作了大概七八种不同大小的相片尺寸,把它放在墙上,隔了大概一个礼拜再过去看,才能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后来,这组作品后来曾以真人大小的尺寸参加了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2001)和2002年圣保罗双年展,一经展出立即获得了轰动。
©Chien-Chi Chang|Magnum Photos
《唐人街》的拍摄,则是因为张乾琦看过美国对唐人街的报道,这激发他的好奇心,之后他拿到一个奖学金得以在纽约待几个月,所以他就决定试拍一下这个题材。在拍摄过程中,他慢慢意识到这个故事有一部分是在拍自己的。
他提到:“我在台湾出生长大之后,在美国待了21年,移民一直是我的一部分。我可以体会那个阶段。我碰到的更多人。每一个的目的都一样,就是让在家里的家人下一代能过得好一点。”这一拍就是25年,2000年以后,张乾琦开始在福建寻找和拍摄这些唐人街移民的家人。
©Ray Xuan | Daken Art
张乾琦解释道:“美国唐人街那部分是用黑白的,另外一部分是彩色的,彩色的是我到福州乡下找到了一些家人,到目前有将近20个家庭还有联络。现在微信很方便。这个计划还在进行。”
人与人的分离和聚合
这两个项目的主题都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分离和聚合”的主题。这源于张乾琦自身的经历。童年的举家从相邻都是亲戚的故乡搬离到陌生的台中市,以及长大后的移民的经历,无不在张乾琦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记印。
©Chien-Chi Chang|Magnum Photos
在张乾琦的回忆录《消失的地方》中,他写到:“我离开了小村和童年的记忆,但它们永远都在我的脑海里。我总是想起自己的叔叔、阿姨、侄子和伙伴们。我从未停止想念自己的出生地,但却离它越来越远。我去了台北上大学,后来是印第安纳,现在则住在纽约。”
所以,他才会拍起人与人锁在一起的《锁链》以及远渡重洋的唐人街移民,而疏离与聚合的主题,也延续在他往后的项目中。
Hello Kitty是出差的必备
在最近一本出版的摄影书中《倒时差》(Jet Lag),张乾琦则拍起了相对来说比较私人的题材,即身为职业摄影师的他满世界飞时,在机场这个家和“远方”之间的中转站度过的生活。
©Ray Xuan | Daken Art
这其实是他把“分离和聚合”的主题,从关于别人的题材,转向到自己私人的生活。
“在如今这个日益狭小的世界中,飞行所带来的时差反应是一种日益普遍的疾病;摄影师以及所有那些‘随时待命’的人都深受其害。一旦接到任务,你必须放下手中的一切,然后就来到了一个‘离开’和‘到达’之间的责任中地——这时,时差效应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睡眠不足。”
©Chien-Chi Chang|Magnum Photos
这种伤害不只是对摄影师自己,有时可能也会影响他与家人的联系。
在讲座中,一位细心的观众就问道为什么在一张拍有各种摄影转备的相片里,会有一个印有Hello Kitty图案的小饰品。
©Ray Xuan | Daken Art
这饰品其实是他和他的孩子视频时必不可少的装备。张乾琦说“,这是里面最最重要的,因为我要跟我小孩讲话时没有那个东西,一下就不见了。”
为了弥补孩子,他在出差时,每到一个地方,会给孩子带去最好的礼物:“我每到一个地方,就请当地的妈妈唱当地的摇篮曲。现在累积了大概20多首。”
©Ray Xuan | Daken Art
💡
第四届国际城区影像节(深圳)
活动一览
官方网站:http://www.iuif.asia
官方微信:daken_art
/// 一、主题单元 ///
1.“图像的框架”主题论坛
时间:2017年10月11日
地点:待定
2.“图像的框架”主题展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12日
展览地点:深圳大学美术馆
3.康赫“影像写作”工作坊
时间:2017年10月16日-23日
地点:深圳大学美术馆
/// 二、摄影单元 ///
1.玛格南大师讲座 - 张乾琦
时间:9月27日17:30
地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楼报告厅
2.“我与玛格南”专题讲座 - 吴家林
时间:10月10日17:30
地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楼报告厅
3.玛格南大师讲座 - AlexMajoli
时间:10月11日17:30
地点:福田区回酒店八楼宴会厅
4.玛格南大师讲座 - Christopher Anderson
时间:10月12日17:30
地点:福田区回酒店八楼宴会厅
5.玛格南摄影实践工作坊
导师:Christopher Anderson、Alex Majoli
时间:10月9日-13日
地点:福田区回酒店
6.玛格南“驻地实验室”(LiveLab)
时间:2017年10月16日-29日
地点:南山区华润万象天地中庭
7. 玛格南“驻地实验室”创作成果展
时间:2017年10月30日-11月10日
地点:南山区华润万象天地次中庭
/// 三、公众单元 ///
“城市与我”公共影像创作展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12日
展览地点:南山区华润万象天地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