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乱局, 父母能做什么?
没想到第一篇文章会在这种时刻发出来。
2019年8月13日深夜的香港机场,已经占据机场数小时的激进分子把两名来自中国内地的男子围住。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在全世界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中,对他们进行围困、殴打、辱骂。其中一名后来被证实是环球时报记者的付国豪甚至被捆扎带绑住双手。
冲击警署、制造爆炸物、焚烧警车、把杂物堆到地铁路轨上..... 这些随时会引起无辜市民伤亡的行为,成为激进份子们声称要“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表达诉求的极大讽刺。这早已跨越了这些暴徒要求的所谓“民主”和“自由”的底线。
图片来源:香港01
辱骂、殴打持不同意见的市民,这是民主??
冲击立法会、玷污国徽、在网络上肆意散播恶意传言,这叫自由??
一部分打着“新闻自由”旗号的传媒和网站,把各种真假难辨的内容掺杂在一起误导大众。一些明显看起来缺乏常识的假消息或未审先判的煽动性内容仍然有大批人附和、转发,进行病毒式扩散。
更不用说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人们几乎不需要为发布的内容承担任何责任:
在Facebook上,有人转被PS过的照片,或者发布虚假信息;留言区里持不同意见的网民互相攻击、谩骂、散播仇恨言论。
YouTube上,一些频道大放厥词,制作具有煽动或误导性的视频。蛊惑年轻人做所谓的 “抗争”。
Instagram上,随处可见宣扬”造反有理“和攻击政府的图片。
身处海外的华人孩子很容易在上网的时候接触到这些内容。它们对还不具备判断能力的孩子们会产生深远且巨大的影响。这让我作为一个十分关注儿童互联网安全的爸爸非常担心。
低龄的孩子会因为觉得新鲜而模仿
青少年更容易理解内容所传达的信息,长期从网络上吸收鱼龙混杂的内容,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百害而无一益。相信这些绝对是作为家长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
香港的事情扰攘了近半年,这中间不知有多少孩子会在受到网络上那些激进分子言论的毒害。
一想到这,辗转难眠。
一想到这,刻不容缓。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事情除了发声谴责暴徒之外,还需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孩子,防止他们受到网络上不正确价值观的侵害。
我用最短的时间总结了一些Tips,希望能给居住在香港或海外的华人家庭提供过滤不良信息的方法,屏蔽有害内容,还孩子们一个干净的上网环境。
尽量让孩子在客厅使用电子设备,把台式机或笔记本摆在比较显眼的地方
关注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例如看过什么视频、浏览过的网页、帖子等
发现孩子关注不寻常的内容时请保持平和心态,耐心沟通,避免反应过度使孩子产生好奇或反叛心理
为孩子注册用于登陆网站或APP的账号
对于不当内容进行屏蔽或举报操作
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透露给网上的任何人
在有青少年孩子的家庭,家长应知道孩子的社交媒体账号,并互相加为好友
不建议孩子在网上发表对时事的看法,也避免和他人在网上争论
关注孩子每次上网后的情绪状态,如果遇到疑似网络欺凌,让孩子暂时远离骚扰源,或寻求学校帮助。通常学校会更有处理欺凌的经验。
YouTube
在登陆以后,Youtube会自动保留视频的浏览记录,家长可以不定期地查看孩子最近浏览过哪些视频
另外,Youtube会根据曾经查看过的视频来推荐新内容,我们就可以从视频播放窗口旁边“即将播放”中的视频内容来判断孩子关注的类型。
对于低龄孩子,我们需要打开受限模式,它可以屏蔽掉一部分有害视频,并且关闭掉会经常出现粗口的评论区,让孩子看视频的时候更加干净。这种方式做不到100%过滤但经过我的测试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受限模式可以在个人账号头像里面的“设置” --> “常规”中找到
关闭“自动播放”,让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内容,而不是系统自动推送的视频。
如果某些频道的内容不适合孩子观看,可以在该频道主页中点击右上角三个点,然后选择将该频道屏蔽。这样频道中的内容将不会再出现。
Facebook上的内容通常来自好友发文、关注的页面(Facebook Page)或加入的讨论群组(Facebook Group)。如果我们在浏览时发现关注的一些人或群组成员开始经常发送一些令人不适的消息,我们可以选择点击消息右上角的三个点,在弹出菜单中进行如下设置:
对于个人用户的帖子,在弹出菜单中可以设置:
隐藏这篇帖子
未来30天不再显示该用户的帖子
完全停止关注该用户(仍然会保留好友关系)
把该用户加入黑名单(防止骚扰)
向Facebook举报该帖子
如果是已加入Facebook群组中的帖子,除了上面的选项之外,我们还可以:
隐藏该用户在这个群组中所发的帖子
未来30天停止显示该群组的帖子
隐藏该用户在群组中的所有帖子
完全停止显示该群组的内容
向群组管理员举报不当内容
如果实在不喜欢某个群组也不必勉强。直接退群就好。进入群组主页后按右上角的三个点,在弹出菜单中选择“退出小组”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Facebook账户,那么父母应该了解他们关注的内容、发表的言论以及与他人互动的状况(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很重要!)。如果孩子希望保持隐私,那么至少应该和孩子互相加为好友。
保护隐私很重要,我们要和孩子取得共识,不在社交媒体上透露如真实姓名、住址、电话等真实信息,如果要上传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应设为“只限好友可见“。
通过关注孩子在Facebook上的浏览习惯,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喜好。如果发现他们在持续关注一些不适宜的内容时。简单粗暴禁止的效果可能并不会好。可以尝试和孩子进行平等对话,一起讨论看到的内容并给出意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担心,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
使用Twitter或Facebook的孩子,基本上都可以称为青少年了。他们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价值观,以及个人隐私的意识,大部分孩子会要求把他们当作成年人一样看待。所以对待低龄儿童的方式就不再适用了。
父母可以与孩子就使用Twitter等社交软件约法三章,例如:
发帖时尊重他人,不使用攻击性或粗俗的语言
保护自己的隐私
如果受到网络欺凌或威胁性言语时告诉父母
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都与家人一起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使用IG,应打开“私密账户“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上传的图片只有添加的好友才能看到,陌生人需要先提交请求,批准后才能看到账户内容。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护隐私。
以手机版为例,点击主界面右上角的三条横线,然后在最下方选择“设置”-“隐私”-“账户隐私设置” - 打开“私密账户”选项
家长们也请关注自己的孩子上传的照片,以及评论区中的网友留言。
在网络世界里,最重要的是做好隐私保护。社交账户上对公众可见的内容中尽量不要包含孩子的信息或者照片,即使是好友列表中的用户也应根据角色做好分组可见的设置。防止自己和家庭成为人肉搜索或网络欺凌的受害者。
为人父母,在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为下一代保驾护航,在正确的道路上一路坦途,才是更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问题。
用心守护我们的孩子,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一位国民的责任,也是对恶势力最好的反击。
关于儿童网络欺凌的话题,将会在后续内容中介绍
Robin叔叔 于香港
2019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