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深耕“两创”,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生活
6月1日上午,夏日的艳阳斜掠过孔子研究院会议室的窗棂,投射在眉头紧锁的参会人员身上。大家伏案而坐,手边摆放着研究院编撰的《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孔子这样说》等书籍和一份下半年深化文化“两创”实施方案,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充满了会议室。让记者没想到的是,此时讨论的焦点,竟是一家视频网站的用户分析报告。
“用户分析报告显示,文化传播类视频创作者和关注者中,80后和90后占到近八成。做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怎么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呢?”已经51岁的孔子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米怀勇率先“发难”,要求每人至少提出一条“两创”新点子。
“要积极探索文化传播普及的新路径。短视频讲究‘短小精悍’,可以让孔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富荣老师讲她最擅长的《论语》导读,言简意赅效果好”“要提升文化传播效率,可以试着拍些小型情景剧,把史书中记载的‘古代十礼’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要增加市民的参与度,多做点口袋书,在公众号上举办‘学论语有奖励’活动”……随着青年学者们打开话匣子,有些“落伍”的老研究员也拿出手机边“补课”,边想对策。
萌萌的孔夫子摆件、古色古香的线装书、泛黄的宣纸……在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各种文创产品整齐排列,18000平方米空间分割为古礼、拓印、活字印刷等10多个文化体验区,不同于传统的参观学习,体验基地将“体验教学”作为重点,让大家在抚琴、饮茶、书法、朗读等文化体验活动中,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到曲阜研学游的学生必然会到这里亲身体验一番。”米怀勇说,因为疫情,今年的集体活动不多,但研究院通过开展线上“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家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6月2日,杨富荣的家风课又开课了,讲桌旁架设了两部手机,网友可以在线观看交流。这一点点的改变,听众多了几十倍。
“互联网时代,不仅要有满足受众需求的创新性内容,还要有符合时代语境的传播渠道。创新传播载体和形式 ,好的文化产品才能加速‘破圈’,飞入寻常百姓家。”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研究员、孔子研究院原院长杨朝明说,研究员们要将传承的内容、传播的手段与时代紧密结合,不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时代、走进生活。
来源:大众日报
精彩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