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在大型国有设计院(“大院”)里工作的“60后建筑师”

2017-01-21 沈迪 中装新网

中国建筑装饰新网(简称:中装新网)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内容包括建筑装饰新闻,建筑工程图库,装饰装修,设计图纸,建筑装修材料,装饰设计作品,建筑论文法规。中装新网是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评价、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全国建筑装饰优秀项目经理等重大评选活动的唯一网上申报和宣传推广平台。


  记得2013年,时代建筑杂志曾做过一期关于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建筑师的专刊。专刊从各个维度较为全面地描述了“60后建筑师”学习成长的背景、执业生涯的实践、精神特质的表现以及文化身份认同等,为大家呈现了一幅“60后建筑师”的“全家福”。

  但是,在环境影响并决定人的命运的年代,“60后建筑师”虽然处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但不同的工作单位和执业环境同样使这一年代建筑师呈现多元的发展状况。在大型国有设计院(以下简称“大院”)里工作的“60后建筑师”就是一个有着鲜明身份特征的群体。

  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国潮和2000年以后房地产大发展的洗礼,留在大院里工作的“60后建筑师”已不占多数。然而,无论从建筑设计领域近30年发展历程中他们的作用来看,还是从这批建筑师的群体在大院中扮演的角色来分析,大院里的“60后建筑师”是一个具有很大影响力的群体。

  今天,随着城市建设大潮逐步退却,在建筑设计界开始全面反思的时代背景下,作为这一历史时期全过程的经历与参与者,大院的“60后建筑师”责无旁贷,应该在自我身份认定的同时,重新审视设计和执业旅程中的方方面面。

  在学习中成长

  “60后建筑师”的学生时代是幸运的,文革期间被压抑的学科学、学知识的热情,全部地汇聚到了这代大学生身上。大学的学习生活,不但丰富多彩,更是受到学校、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精心呵护。

  记得当时,许多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亲临教学一线,亲自走上讲台、走进教室为我们讲课、改图。

  中年教师更是不甘人后,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废寝忘食地工作,细心地呵护着这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让我们真正有一种“天之骄子”的感觉。

  在当时大学的课堂上,不同年龄阶段和社会背景的同学坐在一起学习听课。其中,大家所熟知的“老三届”学生,由于其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对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异常珍惜,他们的刻苦精神和努力态度常常让我们叹为观止。

  同学间相互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老三届”的榜样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促进我们学习的动力。不仅反映在学习态度上,还体现在学习的方法和思想认识上。

  例如,在建筑设计课的讨论和分析中,他们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对生活较深的感悟,使他们的课程设计作业具有不寻常的设计切入角度和思考深度,这也常常启发着稚气未脱的我们,让我们学会如何去观察生活、理解社会,把一个单一、抽象设计作业演变为一个以建筑和空间手段来表达对社会与事物的认识,逐步领悟到了建筑设计过程实际也是一个哲学思辨和对生活认知的过程。

  大学生活让我们接受了正统的建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教育,在为我们开启了通向建筑师大门的同时,塑造了思想认识的方法和人生价值观的基础。

  在执业中感悟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院“60后建筑师”所受到的重视和关心是异乎寻常的。“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而有效的建筑师培养模式在“60后建筑师”身上不但得到了传承,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优秀老一辈建筑师通过实际工作实践对“60后建筑师”言传身教、耐心教导,这对我们这些刚刚踏上建筑师执业旅途的“60后建筑师”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60后建筑师”执业道路的方向。

  30多年来,在大院里“60后建筑师”执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经历了长期且良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历练。

  这30年恰好是国家大发展、城市大建设的历史时期。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始终包围着“60后建筑师”,有时甚至令我们应接不暇。“60后建筑师”执业生涯所处的历史时期无疑成为令世人瞩目、令境外同行羡慕的建筑师黄金年代的代名词。

  丰富的执业工程实践成为“60后建筑师”最突出的标签,参与的建筑类型之多、工程规模之大、项目总数之高是其他年代和同时代的境外建筑师难以相比的。

  对大院里“60后建筑师”的执业生涯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中国设计市场的对外开放。改革开放的发展国策,不仅让建筑师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眼界,切身感知国际上设计思想和流派的发展变化,同时让国内的建筑设计市场逐渐演变为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国际化的市场,让国内建筑师有机会与境外一流的建筑师面对面交流与合作,在一个平台上既相互竞争又携手设计。

  大院里“60后建筑师”作为主要设计技术力量,自然也参加到了这场“竞、合”交替的浪潮中。这影响了我们对建筑师的在建筑工程中的角色与职责重新的认识和定义,影响了我们对建筑设计方法的改革和工具的提升,影响了我们对设计创作的态度和设计理念的转变。

  在大院环境中,“60后建筑师”接受了师徒般手口相传的职业传承教育,接受着技术为先、设计立身的思想熏陶,经过了形形色色工程项目设计的实践磨炼,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价值观。

  “60后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不只是将其看为个人的设计表现,而更多地是将其作为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对建筑创作的认识,也是将其作为集体意志与个人的设计理念相结合的产物。

  在大院严格、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长期约束下,“60后建筑师”对设计规范、标准的遵守变成了由内而生的一种技术自觉,视技术和质量为设计前提和底线成为我们共同特质。

  因此,坚持理性、强调功能、关注技术,是“60后建筑师”建筑设计共同的特点。

  由此,大院对社会的意义和责任,间接演化为“60后建筑师”具体的设计执业行为,成为了我们面对的历史“职责”。

  近年来,由“奇奇怪怪建筑”的议论而引起的建筑设计界对建筑文化和文化自信的大讨论,给了大院里“60后建筑师”一次绝佳的机会进行思考与反省。

  作为这30年建筑设计领域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一个面对这一领域中存在问题而无法躲避的参与者。所以,无论是从现实需要,还是从历史角度,都要求“60后建筑师”跳出自身的局限,既能以“旁观者”般的清醒,透过表象的干扰,辨别问题的实质,又能以当事者的姿态去直面问题,改变自己,认真地思考这30年走过的执业历程。

  “60后建筑师”要破除当事者自身的迷茫,看看自己作为一名建筑师,如何在权力和压力强烈的干扰面前,始终坚持一名建筑师应有的专业立场和职业操守;如何在建筑乱象与建筑价值观混乱的迷局中,以自觉与自省的态度来规范自已的设计行为,把握好设计方向;如何在建筑文化性和创造性缺失的现实困境中,敢于将自己置身于突围的队伍之中,身先士卒。

  在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精神中,不断探索和学习,回顾、总结、思考乃至自省已经成为每位建筑师的必修课。

  (作者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副总裁、总建筑师)

中装新网声明:文章来自中国建设报。中装新网网址:http://www.cbda.cn/,推荐关注。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第七届”或“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报名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中装杯”,报名参加第四届“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2014年度装饰百强”,查看2014年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完整名单】

【公众号回复关键词“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查看2015中国设计年度人物完整版获奖名单】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订阅号:cbdawxgz

微博:@中装新网

官网:www.cbda.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