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虽是回收材料制成,但竟是近四届奥运会中价值最高的?
前不久,东京奥组委发布消息,提示获奖的运动员们“没必要咬奖牌,因为奖牌材料是由日本民众捐赠的电子设备的回收材料而制成的。” 一时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
用回收材料做奖牌
日本不是第一国
据悉,东京奥运会总共制造出5000枚奖牌,供奥运会和残奥会使用。每一块中所用的金属材料,都是从回收材料中提取的。可以说日本实现了奥运会史上首次100%「废物再利用奖牌」的制造。
实际上这不是奥运会奖牌第一次通过回收材料制作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银牌,不含损害生态的水银,将近30%的银成分来自废弃的镜子、焊料和X光片;制造铜牌的40%的铜,则来自铸币厂的废料。
当时里约奥运会的奖牌被成为历届奥运会中最为环保的奖牌。负责铸造奖牌事务的贝尔贝特表示,每块奖牌需花48小时打造,由80名工人日夜进行轮班生产。
东京奥组委也是希望由此宣传环保意识,早在东京奥运会筹备之初,奥组委就宣布要把“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回收”(Recycle)的3R概念作为奥运会的主导理念之一,而这个理念如今被贯彻得十分彻底。
早在2017年的时候,日本就已经为这次的奥运奖牌做着准备工作,发起了「2020年东京奥运奖牌项目」活动,呼吁市民积极捐赠二手手机等其他废弃电子设备。数十万的日本公民都捐赠了他们的旧电子设备。最终,制作奖牌所需要的30.3公斤黄金,1800公斤的银与2700公斤的铜,全部通过废弃电子材料回收达成了目标。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金牌跟纸板床外,这次樱花造型的火炬,也是取自于东日本大地震时建造的活动板房的废料。在本次圣火传递的过程中,部分地区使用氢气作为火炬的燃料,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主火炬使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燃料。
虽引发热议
但本次金牌却是4届来价值最高的一届
据报道,吴敏霞在雅典奥运会获得了运动生涯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回家后真咬了一口,随后发现金牌掉漆了,露出了银色。因为如今奥运会的金牌都不是纯金打造的,而是银质镀金的。
确切的说早在1912年后,纯金奖牌就没有再出现过。
图源:财新数字说
早在1896年雅典夏季奥运会上,奖牌仅有银牌、铜牌两种。
在1900年的巴黎夏季奥运会则并未授予奖牌,而是以长方形的奖章和艺术品作为替代品。
从第九届奥运会上,奖牌正面的图案才开始正式统一。之后,奖章的制作规格也越来越严格:例如,圆形「金牌」的直径至少应为60毫米,厚3毫米。第一名为镀金的银牌,镀金量至少为6克纯金;金牌和银牌的银纯度额,都须在92.5‰以上等等。
虽然近三届奥组委都不约而同选用了「最低标准」的6g黄金,但是以当年的贵金属现价计算,价值不尽相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奖牌采用了玉的设计。其灵感来自“璧”——中国古代刻有龙图案的玉器。奖牌象征着nobility and virtue(高贵和美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和荣誉价值观,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气息。虽然「金镶玉」奖牌的含金量已达到近四年最高水平,但由于金融危机,黄金价格下跌,导致金牌的实际价值并不高。
2021年,贵金属价格暴涨,黄金一度冲到超过1800美元/盎司,外加本届奥运会奖牌的重量(金牌约556克、银牌约550克、铜牌约450克)、厚度(最薄部分7.7毫米、最厚部分12.1毫米)与尺寸(直径85毫米)都已经创下了历史之最,因此东京奥运会的奖牌,在理论上,也是近四届奥运会价值最高的奖牌。
运动员都爱咬金牌?
既然金牌并非真金,那运动员们在拍照时为什么都喜欢咬金牌呢?
第一次被拍到咬金牌的运动员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当时,获得金牌的一名美国游泳队运动员十分兴奋的将金牌放入口中来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一举动成功的被摄影师抓拍下来。
在此之后,“咬金牌”的动作逐渐被更多的运动员模仿直至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国际奥林匹克历史学家协会主席大卫-沃莱钦斯基曾经对这种现象做出过解释。在他看来,运动员咬金牌大多是摄影师的要求:“这是摄影师痴迷的动作,他们认为这个动作更有看点,我不觉得这是运动员自己的想法。”
所谓金牌有价,荣誉无价。一块奥运金牌,无论对于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还是背后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绝非金钱可以衡量。
金牌后面包含更多的坚强、刻苦、不断拼搏的体育精神更让人感动!每一位运动员都是好样的!
- END -
素材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外研社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