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Tomi Pink 洞见 2022-11-05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黎松松

来源:黎松松(ID: LSS6519)

别成为工具的奴隶。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简宁朗读音频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饿了有外卖,出门有网约车,需要的东西都可以网购。

足不出户的生活,已成为现实。

算法为我们提供了最佳方案,智能手机替我们做出了最理性的选择。

生活变得越来越高效,而我们却越来越难获得内心真正的快乐。

神经科学家、柏林三一学院脑实验研究教授沙恩·奥马拉在《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中,提出了疗愈自我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定期行走。

行走,尤其是大量频繁地行走,是身心健康的关键。

希波克拉底有句名言:“行走是最好的药。”

行走,能让我们摆脱工作的束缚和生活的枷锁,让身体、大脑和心灵获得自由。


01

  • 行走,能够滋养身心。

英国有一项关于“恢复”现象的调查,研究人员召集了4000多名参与者,让他们接触不同的环境。

所谓“恢复”,指的是在身临自然环境之后的一周内,感到平静、放松、精神焕发。

调查结果显示,接触海滨、乡村、城市绿地的参与者,恢复作用极为显著。

行走,尤其在海滨、乡村、城市绿地等自然环境中有规律地行走,更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恢复活力。

哲学家尼采曾经经历过一段至暗时刻。

《悲剧的诞生》出版之后,激怒了一批古典主义教授,他遭到了事业上的至暗时刻。

在感情上,他也屡受打击,多次求婚,却多次被拒。

他为此痛苦不堪,不仅患上了头疼病,视力也迅速恶化。

为了疗愈身心,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开始一个人行走。

最初,他在湖边和森林中漫步,一走就是六个小时。

后来,他开始尝试在山间行走,那里空气清透、光线适宜、景色宜人,充满了生命力。

天气转冷的时候,他跑去南部城市过冬,每天仍会散步四小时左右。

长期行走在自然中,他的病痛渐渐好转,心灵也获得了平静。

他开始专注于写作,正是这段时间,他写出了《论道德的谱系》、《善恶的彼岸》、《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多部惊世之作。

大自然很神奇,它能让人平静,并给予人精神上的力量。

在自然中行走,是对心灵最有力的滋养。

哲学家克尔凯郭尔说:

“每天我都要散步,直到自己感觉幸福,远离所有疼痛。我一直走,走出最好的想法,没有什么压力不能通过行走消除。”

闲暇之余,让我们从工作的束缚和生活的枷锁中抽离出来,为自己安排一场远足,让浮躁的心归于平静。

如果时间有限,那就在自己的住所周边散散步,也能使你忘却烦恼,获得片刻的安心。

行走,不在于走得多远,花了多少时间,而在于行走本身。

专注地行走,即使是短暂的闲逛,也能让你发现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自己。

家门口的风景里,也有诗和远方。


02

  • 行走,能够激活“宕机”的大脑。

乔布斯49岁那年,想要出一本关于自己的传记,于是,打电话给传记作家艾萨克森,邀约见面。

让艾萨克森费解的是,见面地点不在对方公司,也不在其他正式场合,而是在户外,乔布斯邀他一同散步。

事后他才了解,原来乔布斯喜欢在散步的过程中进行严肃的谈话,甚至有边走路边开会的习惯。

他那些惊人的创意和颠覆性的想法,都是在散步中产生的。

行走的最大好处是,激活大脑,提升创造力。

为什么呢?

在《我们为什么要行走》一书中,作者提到,人的大脑有两种关键工作模式,主动执行模式和默认模式。

主动模式,是指集中注意力处理细节。

默认模式,包括走神,反复回想自身经历,以及将注意力从当下环境移开。

小的时候,老师总是告诫我们,要专心读书,不要看窗外,不要走神。

但老师没有告诉我们的是,聚焦任务和走神,是硬币的两面。

专注于任务,是为了更好地执行。

转移注意力,是为了收集资源,整合执行任务时得到的信息,或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解决问题。

换句话说,走神,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想法。

而专注,则帮助我们检查这些想法是荒谬的,还是新奇、有趣的。

两种状态的切换,就会产生创造力。

行走,恰恰能有力促进不同意识状态之间的切换,激发更多富有创意的想法。

作家梭罗曾说:

“我的腿一旦动起来,脑子里的想法也开始涌动,好像朝着低处泄洪,想法在高处源源不断地形成新的水流。


涓涓细流从源头冒出,滋润我的大脑。”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超负荷接收信息已是常态。

大脑无力招架时,就会出现注意力分散、思绪混乱、大脑空白、失眠等宕机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不仅效率降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时,不如走出房子,去户外闲逛、散步或远足。

通过行走,缓解大脑疲劳,恢复活力,让思绪得到梳理,灵感自然会涌现。

那些费解的难题,兴许就有了答案。


03

  • 行走,能够拓宽视野,丰富认知。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年轻人看待事物总是很消极,他很不开心,于是就去请教禅师。

禅师让他去买两包盐。

小伙子买来之后,禅师让他把其中一包倒进装水的杯子里,然后喝掉。

小伙照做,喝完直呼,这水太咸了。

禅师没有说话,带着小伙来到一条河边,让他把另一包盐放了进去。

小伙依照禅师的吩咐,将盐倒进河中,又尝了尝河水的味道。

这次尝到的,就是河水本身的味道,没有其他的味道。

这两包盐就是我们的困苦和不安。

那杯水就是我们的认知。

认知越是局限,就越容易痛苦,遇到一点事情,就觉得天要塌了。

当我们的认知提升,眼界拓宽之后,心就会像河水一样宽广。

再难的问题,也能从容不迫,轻松化解。

行走,是拓宽视野,丰富认知的助推器。

前面我们提到,行走能够激活大脑,提升创造力。

当创造力得到提升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了。

行走,拓宽了我们的思想,丰富了我们的认知。

北岛曾说:“一个人的行走范围,就是他的世界。”

海明威也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你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最终都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行走的意义,就是在为你的认知世界绘制地图。

现代社会的便利,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解决很多问题。

手机、电脑、网络等工具带给我们的好处毋庸置疑。

只是,工具无法代替我们的大脑去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也无法代替我们的身体去感受世界,体验世界。

别成为工具的奴隶。

借助工具,善用工具,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再美的风景,也需要我们亲身经历,切身感受。

最好的学习,永远在路上。

沙恩·奥马拉说,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也是人类最平凡的奇迹。

生而为人,这与生俱来的能力,怎能浪费。

点个在看,从今天起迈出脚步,走出房门,去徒步、闲逛、游荡,把行走变成日常生活的习惯。

用人类独有的方式,去看看世界原本的样子吧。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在看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