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2022北京冬奥会就要闭幕了。
这届体育赛事受到空前瞩目,一方面是各国运动员出色的表现,尤其中国运动员谷爱凌,苏翊鸣,他们既创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竞技体育精神,也显示了中国年轻一代的优秀和美好。
少年强则国强,这两个刚刚成人的少年,是那样可爱,又如此强悍,是中国人形象的最佳展示,令无数年轻人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另一方面,还有赛事全程自然流露的中国文化,它们借助于科技手段,实现了一次非常完美的呈现,让世界看到了古老文明的代代相传,以及充满美丽的独特韵味。
而今天我要介绍的插画家,既是中国优秀的年轻一代,又传承着美好的中华文化,她一直默默耕耘,用手中的画笔,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风采、讲述中国故事。
李旻是中国日报社美术部高级编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一毕业,她就被分配到报社工作,为《中国日报》海外头版绘制插图。就是万众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时导演希望我们设计出来一朵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的雪花”。2月4日晚,降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雪花” 惊艳世界,它空灵、清冷、唯美、浪漫,被网友称为“审美天花板”。从引导员手中的一朵“雪花”,到整个鸟巢沉浸在 “燕山雪花大如席”的画卷中,历时三年,这朵雪花终于绽放在全世界面前。而背后是300多稿的反复修改,细致打磨、呈现极致,只为独一无二的雪花。李旻回忆,开幕式“雪花”的设计经历了好几个阶段,最开始的设计元素是各国地标性建筑图案,之后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如祥云、中国结、锦鲤、荷花等。“我们一开始先放开去设计,然后慢慢往回收,经历了反反复复的修改以后,最终形成大家现在看的样子。”为了呈现更加完美的展示效果,设计团队决定将“雪花”造型调整得更加简洁。为了让“雪花”在电视镜头表现效果与美感之间平衡,李旻等最终确定用中国结的造型和雪花进行融合,让雪花不失灵动、轻盈的同时,展示出中国文化和东方韵味。李旻参与了冬奥会“雪花”设计的全过程,而这却不是她第一次描绘中国故事。作为《中国日报》海外版的高级编辑,如何用画笔阐释新中国,展示新国风,是她耕耘了近十年的事情。李旻的微博曾多次提到:“不摹古又饱浸东方韵味,不拟洋却焕发时代精神,牢记恩师这句教诲。”
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七年时间里,她一直接受图案的训练,一方面学习中国古代的、传统的视觉形式,另一方面学习借鉴西方现代的表现手法。她始终谨记着老师的这句话,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的审美和阅读习惯,不断创新,既不崇洋媚外,也不一味复古。“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插画家要有民族自信意识,不能一味地模仿外国流行的风格,只有具有民族味道的东西才能走得远,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欣赏。”在工作过程中,李旻出于个人兴趣学习了工笔画,此后又将线描、工笔画结合西方插画的现代配色及手法,给予了中国风全新的、旺盛的生命力。她画的女子月眉星眼、远山芙蓉,既有东方美人的古典韵味,又有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
画面五光十色、镂金铺翠,用清新浅淡的主色调,搭配极尽鲜丽的细节色彩,整体画面呈现出异常多彩而又和谐统一的美艳。她画的景色飞阁流丹,江山如画,既有小桥流水的婉转清丽,又有泱泱大国的磅礴气势。
她画的动物却小小地暴露了她的少女心,不论是百兽之王的老虎,还是呼风唤雨的神龙在她笔下都尽显萌态。
而李旻最让人骄傲的地方,还是“对外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日报》(海外版)面向国外读者,主要介绍中国发展和国际交流情况,因此她不断用插画描绘中国故事。
医护人员、普通人、甚至病人,她用一幅幅坚毅温柔的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众志成城。她更关心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抗洪英雄、人民警察,每一个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人,都有着最动人的笑容。从诸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这样的时代命题,到普通人的生活变迁,老人、儿童、青年,她用一幅幅插画讲述着美好的蓝图、惊人的发展,和中国当下的众生百态。花团锦簇、珍馐美馔、大好河山、良辰美景、针砭时弊。她用更亲切柔和、更直观、更有氛围的插画语言向全世界展示着,祖国已能擎天架海。就像网友调侃的:“08年:北京欢迎你,22年:我没邀请你。”这虽是句玩笑,却颇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意味。李旻的插画中,也多次出现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展示中国的友好和国际友谊,尽显包容、开放的大国风范。除了本职工作,李旻也有大量商业合作,比如为《哈利波特》创作封面、为伊利设计包装等等。即便是商业创作,也有着李旻独一无二的风格。既能保持个人的艺术性,又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或许很多人都对这样的成功之路感到好奇。可能很多人对绘画行业的印象就是穷,最出名的例子大概是梵高。但李旻却有不同的看法,回忆自己的插画生涯,她说很幸运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报社。她不会抱着“我不要去给别人打工,我要做自己,我要画出自己的风格”的想法。而是适当地将自己放低,在工作和业余生活中,通过不同的平台积累作品,逐步探索自己的风格。抛开市场、抛开受众,当作品没有途径被人看到,就更难被人认可,路将越走越窄。而她的成功还有一点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钻研和坚持,她曾说很佩服自己的老师,一辈子就做一件事。事实上,某种程度上她也继承了老师的优点,在追求绘画的道路上,她不断汲取、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做一件事可以做到极致。这点从她的作品中也可以管中窥豹,她的作品细节极丰富,就算是画面中不起眼的边边角角,仔细观看都是一方小天地,她的画就像宇宙那般包罗万象,有着鬼斧神工般的精巧和美丽。灵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而努力和坚持却是她每时每刻都在做的事。李旻同样能够打入国外市场,但却是以中国的语言和风格,描摹着中国的成长、一草一木、风土人情。李旻曾对我说:“没有了传统的灵魂,再时尚的艺术表现形式都不过是昙花一现。”
缺少文化之根,创作就像落花流水,终究要随时光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