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CG漫画插画领域已经发展得颇为庞大和完善。
CG逐渐成为中国插画的主流,越来越多的插画师都顺应时代潮流,加入CG创作的大队伍。
而这一切,都要从今天文章的主人公说起,因为他对中国CG漫画、插画的发展历程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全彩CG漫画家”的本杰明。1990年代后期,有一个年轻人异军突起、崭露头角,短短几年就依靠鲜明、叛逆、颓废、青年、都市等等独属于他的强烈风格声名鹊起。甚至“强烈”二字不足以描述他的特点,因为在当时的漫画、插画领域,乃至直到今天为止,他的作品都充斥着独一无二的属性。很大程度上,本杰明见证了中国数字绘画的发展和崛起,甚至是他,一手推动了中国数字绘画的发展和崛起。
仅从他的个人经历出发,我们也能窥见CG的历史进程,在当时影响了无数年轻读者,如今更影响了无数创作者。1996年至1998年期间,怀揣着漫画梦的本杰明先后在北京、天津两地闯荡,期待能够画出一片天。我想大部分人回忆自己初出社会那几年都是如此,哪怕我自己,年轻气盛、心比天高,以为自己可以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本杰明也是如此,当时国内的漫画还处于起步阶段,他不仅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就连糊口都成了问题。可生活泼来的冷水,并没有磨灭本杰明对漫画的热情。
相反,他一味“沉溺”了下去,在这种别人可能放弃的境况中,认准了自己的选择,“一条道走到黑”。
在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日子里,本杰明苦练画功,去北京一两个星期接点兼职糊口,一旦挣到些许,便立即赶回天津继续画漫画。1999年,本杰明遇到了漫画生涯中最大的挑战——模仿。他初出茅庐,迈出了梦想的第一步,却常常被编辑要求模仿日本漫画家。可在本杰明的眼里,这些被编辑大肆追捧的漫画家却似乎有些大同小异,不外乎是统一的黑白漫画。于是,“独创”的火苗开始在本杰明心底燃烧,恰逢当年网络逐渐普及,本杰明认准了在网络这种载体中,色彩和电脑绘画将占据更大的传播优势。于是他大胆推翻固有的创作模式,选择全彩CG创作。在他人眼中,当时的本杰明有些“年少轻狂”,因为他曾公开说过将来漫画必然彩色化、电子化,这是技术迭代决定的。在当年中国CG绘画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年代,本杰明一个人上路了。而这份“独创”不仅成为了他画出一片天的真正开端,也引起轩然大波。有众多读者被他独树一帜的作品惊艳,也有许多读者反对他“漫画彩色化”的言论。
但是本杰明却摒弃了外界的纷纷扰扰,依旧我行我素、坚持独立创作,不模仿任何人,我就是我——本杰明!最初,本杰明的CG作品也主要是在网上流传,没有得到出版的机会。“但后来我遇到一位伯乐,就是《漫友》杂志社出版人金城先生,他鼓励我创作彩色作品,并为我出书。我想,大部分人在创新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运气和伯乐的。而且,伯乐不光需要能看到好苗子,还应该对时代发展有超前意识才行。”看到本杰明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这样说,我为当初的决定感到无比庆幸和自豪。我遇到本杰明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么洋气的名字,只用本名张彬。张彬在大学时选择服装设计专业,经历过系统的人物造型训练,却最终选择了漫画作为人生突破口。可热爱漫画的他,初期的创作生涯却十分不顺,在《超速风暴》上连载作品,好不容易迈出了第一步,却仅仅发表三期便遭遇出版物夭折,从此投稿无门。1997年的冬天,北京特别冷,我推开一道又一道厚厚的人防工程的铁门,找到了张彬居住的地下室,正巧他与聂峻住一起画画。黑暗的房间散落着漫画稿纸、网点纸、烟蒂,两个大男孩不知如何招待客人,张彬脱口而出:“那个,要不,来杯泡面吧。”经历过无数次交谈与碰撞,我在张彬身上发现了闪光点:他擅长用西式的笔触描绘奔放的写意,作品以写实为基调,却充斥着当代的失落情绪。画风也异常绚丽,尤其是他笔下的女孩,美丽、忧郁、动人,惹人怜爱。
然而此前,他的创作和连载,却统统是专属于男性的足球漫画,感觉上有一定分裂。之后张彬去了上海,在一座陌生而冰冷的城市居住半年,收获了爱情,也尝到分手的苦果。返京后我们才又重新有了交集,我们彻夜交谈,拿出了创作都市女性爱情故事的剧本。由此,一个迷离而朦胧的女主形象呼之欲出。作品开启连载之前,张彬给自己起了一个带有异域色彩的笔名。于是,他摇身一变成为本杰明(Benjamin)。之后的日子里,本杰明先后用电脑创作了《橘子》《一天》《记得》《我们去哪儿》《救世主》等作品,事业步步高升。
而《一天》,也是本杰明这个名字正式映入读者眼帘的作品,给国内漫画界和读者带来了莫大的冲击,几乎人人都能在这本漫画中投射出自己的青春。《一天》
潦草的线条、欧美轮廓、浮夸的九头身比例、梦幻的色彩,有属于青年特有的迷茫、颓废、不羁、张狂,还带着迷醉都市、摇滚万岁的味道。有读者甚至说本杰明曾是自己的摇滚启蒙者,就这样,最叛逆的本杰明和最叛逆的千禧一代成功汇合。似乎在他的作品面前,任何描绘关于青春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不如一张画来得震撼和直击灵魂。从此天高海阔任鸟飞,本杰明成了千禧一代记忆中最标志性的漫画家、插画家。他还在漫友杂志开专栏、写小说,文笔极为犀利,甚至叛逆地和读者“辩论”。本杰明独特的风格不仅在国内大火,也让他成为了闯入欧洲主流漫画的头一个。那个时期,在欧洲的中国漫画家中,本杰明是最红的一位,法语地区的读者没有人不知道他。他的作品,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荷兰、瑞士、比利时、卢森堡、美国、加拿大、阿根廷、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争相翻译出版。本杰明的插画作品,曾在法国巴黎ARLUDIK美术馆、法国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展览。2007年的10月,法国的天气开始转冷,却依旧挡不住巴黎西岱岛Arludik画廊里参展人群的热情。“对人类复杂情感的展现,表达别人没有表达过的东西,一直是我创作的主题。” 展览进行了几个小时后,他的作品一售而空。就这样,本杰明不仅打破了Arludik画廊从未为中国漫画家举办的历史,也成为在海外举办漫画个人展的中国漫画家第一人,成功杀入欧洲乃至国际漫画主流市场。就连漫威、英雄联盟这样世界级别的大IP都纷纷找上门来:其作品成为漫威漫画《X-MEN(X战警)》的封面,也为英雄联盟绘制众多漫画素材。随着本杰明的一飞冲天,他为自己带来了无数荣誉,更让我倍感骄傲。国内实力派新锐漫画家,将中国漫画卖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人,曾获法国安古兰漫画展大奖,以及首届金龙奖。如今,他虽然已久未画画,但是别忘了他还有小说家的身份,他说自己无法兼顾这些身份,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为了全力以赴最新的小说《永别了战场》(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收听该小说的有声书),他只好暂时放下画笔。
而我也十分期待,当小说完成,他重新拾起画笔的那天。还记得过去,我们多少次交谈中,本杰明都一再否认自己是个有天赋的画家。在本杰明漫才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有我和其他人一直支持、鼓励着他,但我仍然能强烈地感受到他在长时间面对着怀疑——自己对自己的怀疑。
他曾回顾自己的漫画生涯:“我对自己的心态,逐渐从怀疑过渡到绝望。我坚持下来,并非是因为自信和希望,而仅仅是坚持,没有理智的坚持,在绝望中坚持。”或许这条原则不适合所有人,因为多数人不会去坚持看起来绝望的事,但事实上,有不少所谓“天才”,正是如此练就的。在丧失和绝望中坚持,直至太阳破晓而出,冲破人生的一片漆黑。不放弃自己内心深处对创作和才能的饥渴,或许才是天才的真正秘诀。“在通俗的大众艺术上,艺术风格从来不是艺术家一个人的事,而是技术变化的时代体现。这也让我始终记得一点:谈你的艺术的时候,别忘了背后有技术在挺你。”这也不禁让我畅想,随着技术的发展,漫画、插画,还可以有多少无限的未来?我前段日子曾体验过VR绘画,看见作品在我的眼前、身边真实而又虚幻地流淌,画作脱离了纸张、脱离了屏幕,而转换成了空间。
明明是虚拟,那一刻,我却感觉无比真实,或许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中国还会有无数个“本杰明”,站上时代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