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虐遍全人类,他用画笔做到了|金城

金城 金城漫与画 2023-06-09

公众人物有隐私吗?




英国超人气插画师John Holcroft,约翰·霍尔克罗夫特的插画,严格定义起来其实并不算“第一眼美人”。


简单的构图,灰度略高的“稳重”颜色,也许你会第一时间想到国外某些简约的杂志封面。


人究竟有多少面具?

禁锢自己只会阻碍你成为自己


的确,John Holcroft从开始创作插画开始,就常为包括《卫报》、《电讯报》、《泰晤士报》、英国广播公司和其他许多杂志公司供稿。


其余剩下的插画作品,也多是国外社交平台上,众多读者传播使用的配图,或杂志争相报道的头版头条。


妄想喝酒健身

凭一个人的身材,可以被给出多少“结论”?


可是,让他出名的不是他的雇主们,而是他插画中体现的精彩大胆的讽刺意象,与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用于书籍封面插图、戏剧海报或杂志插图的灵活、复古风格。


尽管这些作品画面简洁,但是主体突出,读者几乎是立刻地就可以注意到他插画概念中尖锐、讽刺的信息。


名人的模板


他的插画再现了从视觉设计风格到陈旧复古感的一切,而这种复古风基于50 年代的广告。


但这绝不意味着其表现的内容是过时的——John Holcroft讽刺的内容恰恰是当下社会的普遍问题和现代人们的常见行为。


吹出来的言论自由泡沫


他关注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心理、家庭、职场、互联网等相关议题。


比如现在,可供各年龄层的人们放松心情的娱乐范围已然大大缩小,书籍、手工、郊游等不再成为普罗大众的首选,在忙碌的学业与工作之余,追剧网游刷短视频等才是热门。


社交平台就像食人花

年轻人沉迷网络,排斥他人靠近


而随着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网络问题也日渐加重。


沉溺于手机世界,就看不见真实的危机

长时间沉迷电子设备于是身上长了草?

一些年轻人什么也不想干,他们只想......


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人们总要堤防着点身份欺诈,网线对面与自己聊天社交的网友,究竟是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而是别有用心者。


你的网络对面坐的是小鲜肉还是网装大叔?


而且,网络陷阱也是高发问题。


John Holcroft 



网络陷阱,互联网钓鱼


除此之外,数据造假早已屡见不鲜,一些综艺节目的网络投票数据作假,甚至构成了轰动一时的严重犯罪行为。


吹出来的票数


不知不觉中,人们被网络裹挟,流量至上主义、跟风现象等或许早就成了常态。


点赞是“药”


一些社交平台甚至成了人们情绪排泄物归属地,网络暴力更是互联网最恶劣行径之一,它成了任何人时刻拿在手中、捆绑住他们的手铐。


社交平台就是人们的另一“废料排泄地”


所以,每个人现在也许需要两把锁,一把锁房门,一把保护网络信息安全。


给房门和网络信息门上锁




每一位目光锐利的插画师背后,大概都曾有被生活狠狠打磨过的痕迹。


在成为大名鼎鼎的讽刺插画艺术家之前,来自英国约克郡的John Holcroft屡屡碰壁,遭受过不少挫折。


释放焦虑


在很小的时候John Holcroft就喜欢上了绘画,从学校毕业后,他选择了平面设计行业,成为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然而90年代初,欧美经济衰退使很多人寻找工作之路举步维艰,尤其是80年代末,世界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技术正在经历巨大变革。


生活费是挤出来的


比如说许多美术生在大学学习时,还是用尺子和钢笔绘画,而两年后这套作画工具和程序就被彻底淘汰。


电子技术的持续革新,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每一次都相当于从头开始。


你的孩子抓阄,不再喜欢传统玩具,而是手机


于是为了跟上潮流,吸引不同的市场,John Holcroft有意拓宽了自己作品的路子。


从丙烯颜料到钢笔,从鼠标到手绘板......直到2001年,他才确定了自己该使用哪种材料去绘画——他也勇敢地同时也是不得不地,选择了拥抱科技技术,加入到数字潮流中。


相信自己


但个人风格显然不是那么好找的,在从事绘画工作的20多年的时间中,他的绘画主题和风格不断地变化,经过了漫长的时间思索和验证,他最终在2010年确定了要绘制讽刺插画。


这种画作显然对他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


购买“幸福包”,就能快乐吗?


John Holcroft喜欢观察生活,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作品也很接地气,并且针砭时弊,画在当下,不停地触碰时下的热点和大众关注的话题。


同时受到大卫·卡特、马克·莱登和爱德华·霍珀等艺术家的启发,他的作品直白却又充满了故事性。


一边犯懒,一边疑惑钱怎么没了


他曾在一个杂志采访中被问及是什么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以及什么时候开始创作艺术,他说:


“我一直是个怪人,就爱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所以我认为这大概也体现在了我的作品中。”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


而更怪却也更令我欣赏的是,画下这么多受人喜爱的讽刺插画的艺术家,本人也敢于坦诚自己的想法。


“我并不是要对社会的不同阶层讽刺个遍,我也不是完全为解决当今的所有问题而奋斗。”


大多数年轻人比起家人和朋友,更愿意向其它人倾诉吗?


“我是一名插画家,这也是我谋生的方式,所以我需要创作展示作品来吸引工作,我创作的作品必须与人们产生共鸣。”


“我作品的创作目的是让人们思考和讨论。当然,也会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这没什么,因为这也能让我受到约束。”




也许人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以后,看待世界的角度真的会增加。


提升关系


John Holcroft结婚后,与妻子养育着两个女儿,所以发现了很多貌似男女平等,实则暗藏特权的规则。


他画下的一幅叫做“Gender Equality(性别平等)”的作品,就一举拿下了世界插画奖。


Gender Equality(性别平等)


回望John Holcroft爆红网络的十几年,他还刻画了许多类似的让人不适的日常话题。


换句话说,他成为了很多人的互联网“笔替”。


如,很多没有必要的裸露,其实就是在物化女性。


过度的不必要裸露


很多打着维护女性权益的口号,实则依然是在限制女性的上升空间。


女性的上升空间被限制了


大数据时代,殊不知你可能也成了另一些人眼中的商品。


人是商品,细思极恐


媒体、公众人物等对身材的定义,逐渐扭曲了人们的自我认知,连正在读书的青少年都不能幸免。


这也叫肥胖?


也许在网络上,文学正在逐渐“被死亡”。


互联网是文学的棺材钉?


以爱为名,暗藏锋利。


棉里藏刀的爱,是真的爱吗?


父母或是将孩子保护在溺爱之下,抑或有意无意地想要将孩子当成操纵的工具。


父母之“爱”子


房子就像碎钞机,多少人的积蓄在里面有去无回,可人们只是成为了房子的奴隶吗?


碎钞机


为了生活,多少人像上了发条一样被公司驱使,被迫成了不知疲倦的工作机器。


工作组发条


讽刺内容的艺术家容易被人视为悲观主义,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只看得到世间不平事。


但John Holcroft自己却很清楚,他一直以来都是报以积极的心态作画。


记忆在流失,关于阿尔兹海默症和痴呆症患者


尽管认清了世界的真相,他仍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话,去改变一些人听之任之的状态。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培养心灵与心理弹性


讽刺就像一把利刃,要在人们指尖心尖刺出一些血痕,人们才会嗅着那些血腥气不至于变得神经麻痹。


虽与治愈的艺术相去甚远,但仍不可或缺。


   
你的互联网“笔替”,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