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的艺术清单
作家徐则臣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大家》杂志称他为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2014年他的作品《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同年作品《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2019年《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诸多荣誉加身的他,却仍谦逊地用实在、轴、拖延症患者这些低调平实且戏谑的词汇来形容自己。节目中他应主持人之邀略显拘谨地读了几句自己的作品《北上》,朴实无华,尽显学者温润如玉的性格。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与练字的少年
书圣王羲之毋庸多介绍,怀仁和尚也是奇人,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把皇室所藏的王羲之行书真迹“拼”在一起,后镌刻成碑。
“有《兰亭序》,有《快雪时晴帖》,我们现在知道最有名的一些楷书、行书、草书作品里面集出来的这个”。从小就跟着爷爷学习书法,徐则臣临得最多的也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也许这就是他与文字的缘分。
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北上》的书名题字就是出自他自己之手,寥寥几画的“北上”两字他却练了几十遍,“越是简单的字越难写”。
徐则臣自述人生有四种可能,一是像父亲一样当医生,二是像姑父一样当卡车司机,三是苦读考律师,四是成为二胡演奏家。真实的人生中,他在北大文学系毕业之后,成为了职业作家。但文字与文学之间有那么一条隐秘的通道,让实在的徐则臣通过它看见了外面的世界。正如他的文字,“世界正轰轰烈烈地以他为中心向外扩展和蔓延”……
单曲循环的《江河水》
徐则臣小时候自己做过笛子,学过二胡和古琴,但最钟爱的还是二胡,几乎听遍了二胡名曲。而《江河水》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都是单曲循环,百听不厌。
《江河水》原是双管独奏曲,根据“辽南鼓乐”同名笙管曲牌整理加工改编而成。后经黄海怀改为二胡曲,另有一种凄怆哀怨的情绪,广为流传。
节目现场二胡演奏家高扬先生再次奏响这一名曲,徐则臣对此曲虽已品味多年,但每当旋律响起却还保有初闻时的新鲜,用范仲淹的《苏幕遮》描述它,“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无论是在青年归家的卧铺上,还是成年后在北京的地铁里,无论是“漂浮在夜里”,抑或是“疾驰在地下”,《江河水》都融入了他的经历,成为人生的背景音乐,隐藏了很多自己的感受。
带着《北上》谈《围城》
徐则臣用“惊艳”形容第一次读到《围城》的感受, “第一,语言之美。第二,思想之美。这个小说里面真的是充满睿智、智慧、哲理和人生感悟。第三,我想说是因为题材,因为在之前,除了《儒林外史》,很少出现大规模的知识分子的场面。”徐则臣对《围城》的评价从一个读者的感性到作家的理性。“那个时候如果说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就是《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最著名的作品,已被改编成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节目现场,朗诵艺术家晏积瑄和白钢用声音演绎了其中的经典段落,即刻引起了大家对《围城》的讨论。
《围城》虽然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但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活在当下”,在现今无数的新媒体视频中,《围城》的人物、金句,仍旧是今天的流量担当。我们依旧可以见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方鸿渐”“唐晓芙”“孙柔嘉”,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或对别人、或对自己,依个人的好恶冠之以作品人物名称的标签。同时这部作品还是无数人的文学启蒙。
爱丁堡的司各特纪念碑——徐则臣的远方
徐则臣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小村庄,曾经以为大卡车所及的范围就是远方。而多年后的一次游历,初次见到的爱丁堡的司各特纪念碑成为了他的“远方”。
无论走在爱丁堡旧城或是新城的哪个地方,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一座黑色的恢宏的哥特式纪念塔,里面竖立着著名诗人、作家沃尔特·司各特的大理石坐像,这是对一位文学家最为宏伟的纪念。
徐则臣曾经在爱丁堡游历,那里曾经是J·K·罗琳书写《哈利·波特》的地方,“我在J·K·罗琳坐过的地方坐了一会儿,咖啡也要了一份,但是没找到《哈利·波特》的感觉。我一直想写一部以爱丁堡为故事背景的侦探小说,第一次去爱丁堡我就觉得这个地方不写一部小说太浪费了……”
文学家总是敏锐的,总可以在万卷书和万里路中找到熟悉的感觉,爱丁堡与他的家乡远隔万里,却都是他的精神家园。
节目结束的时候,主持人朱迅再一次读出徐则臣艺术清单四个作品名称:《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江河水》《围城》,爱丁堡的司各特纪念碑,他微微颔首,淡淡地说:“这也是我的人生经历。”
本期节目将于2月24日21:01播出,敬请关注。
精彩片段
(文/马宁 图片摄影/史浩均)
编辑:王昊
一个中国诗人眼中的世界
《我心飞扬》| 向世界讲好中国人的体育故事
《叶广芩文集》丨那些明明灭灭的故事,曾隐于历史的深处.......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99年出生的渡澜和她的第一本书
“零的突破”:一个英雄的传奇,一个民族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