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ICU的3个真实案例,提醒医护一件重要的事……

2017-10-07 郑新印 医学界

在ICU工作的护士,既要做医生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时刻注意患者的任何病情变化;同样要做患者的嘴巴和纸笔,去“倾听”患者的感受,把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作者 | 郑新印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在世人眼中的,进入ICU的患者,多半是一只脚踏入鬼门关,另一只脚仍徘徊在人间的。ICU基本都是医院最急危重症患者的聚集地,这儿的患者也多半是意识不清,或携带人工气道不能用语言表达感受,所以在ICU工作的护士,既要做医生的眼睛、耳朵和鼻子,时刻注意患者的任何病情变化;同样要做患者的嘴巴和纸笔,去“倾听”患者的感受,把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这里就要跟大家分享几个发生在ICU的案例,和大家一块探讨。


案例一:


在论坛上听一位ICU老师讲过一个“笑话”,曾经送一位脑出血术后的患者外出行头颅CT。患者安全返回ICU两个多小时后,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呼吸增快,还有些躁动。那位老师检查患者瞳孔正常,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所在的输液管通畅无误后,以为是患者躁动引起的生命体征变化,于是就增加了镇静药物泵入剂量,患者躁动情况好转。谁知半个小时过去后,患者较之前生命体征波动更胜,躁动情况更加严重。几位护士都未找出原因,无奈,只得大半夜把熟睡的医生拉起来查看患者。


医生站到床旁半天,也很无奈,没有什么思路。在医生还在冥思苦想的时候,那位责任护士整理了下患者被子,看到患者腹胀比较明显,联想到患者两个小时内尿袋里的尿并没有明显增加,就看下了尿管夹子,果然夹着呢。于是打开尿管夹,尿液喷涌而出,放了800ml尿液之后,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快速降至正常,也不躁动了。


原来是,转运患者时为了防止尿液逆行性感染,那位老师把尿管夹夹闭了,患者回到ICU后,竟然忘记打开夹子了,以至于发生了这个“笑话”。


案例二:


一位老师曾经看过一个患者,循环系统极不稳定,血压波动非常大,而且还对血管活性药物超级敏感,还要频繁抽动脉血监测动脉血气。考虑到这些因素,老师决定给患者留置动脉置管实时监测血压变化,也减少动脉釆血给患者造成的损伤。


怎奈患者血压较低,桡动脉、足背动脉以及肱动脉穿刺无果后,只能在股动脉置管了。在经过将近20分钟奋战后,股动脉置管终于成功置入,接上监护仪后,动脉波形也不错,老师也就安心的去做其他事情去了。不过考虑到患者凝血机制不好,加之刚穿刺成功,就没把股动脉置管处用被子给盖上。


半个小时后,监护仪上动脉波形依然显示正常,那位老师重新查看肱动脉穿此处时,穿刺处却已出现一个鼠标样大小的血肿。无奈,只能紧急拔除动脉置管,加压包扎,幸好没有把被子盖好,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三:


护士小A,在ICU上班还不到半年,有次看护一位神经外科浅昏迷的患者,本来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很平稳,谁知中午的时候,患者的末梢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


小A吓得赶快去科室餐厅叫来还在埋头扒饭的带教老师和值班医生。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快速来到患者床旁,看到患者除了血氧饱和度下降外,呼吸和心率只轻度增快,其他的生命体征还算正常。


然后带教老师首先去检测血氧饱和度指尖夹无故障,患者末梢温度正常,指甲上也无涂抹指甲油,接着就去查看患者氧气,一看之下,把鼻子都气歪了,氧流量表上竟然空空如也。氧气管竟然掉到了患者床头,气管切开套管上只带了个人工鼻,人工鼻上还接着没有连接氧气的鼻导管。快速把鼻导管连接到氧流量表后,血氧饱和度数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升。看到这儿,小A默默的低下了头,不好意思再去看一脸黑气的带教老师。


生气归生气,小A的带教老师也明白,小A毕竟刚工作,经验还是欠缺,于是在不忙的时候走到小A旁边,给小A讲起了ICU患者的特殊性,以及如何统筹考虑患者的病情变化,还把科室老师犯下的那些前车之鉴也都告诉给了小A。


作为一名ICU的护士,要更加谨慎,更加细心,做患者的“嘴巴”,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耐心思考,把患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及时、完整、清晰的表达给医生。


ICU的护士,任重而道远。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