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在长三角开100家诊所,这个台湾医生真牛叉!

2017-11-06 服务医者改善医疗 医学界
作者 | 李兴鹏

来源 | “医学界”微信号


比肩长发,牛仔上衣,头发上略微夹杂着几茎银丝。迎面走来的这位举止得体,略显干练的女士,就是台湾大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欧淑芳,初识欧淑芳略显柔弱的外表下,确实很难把她跟一个上市公司老总、30亿身家的创业女强人联系在一起。


欧淑芳祖籍福建,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出身医生世家的她,曾祖父是清末中医,父母都是知名妇产科教授。实际上,学生时代的欧淑芳一开始并不想当医生,而是一直憧憬当个作家,但基于现经济现实的考量,后来还是选择就读中国医药学院,(现改制为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


创办于1958年的中国医药大学,原名中国医药学院,在长庚大学设立中医学系前,曾是台湾地区唯一设立中医学系的大专院校。从1987年开始,欧淑芳在这座位于台湾省台中市北区的医药大学里,度过了7年的医学生涯。


台湾大学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欧淑芳


合伙创办大学眼科


医学院毕业后,欧淑芳先后担任国泰,台大,忠孝医院的眼科医师,“就在台大医院任职时结识了我的夫婿,也是未来的事业伙伴林丕容”,欧淑芳所说的台大医院指的是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这家医院隶属于台大医学院,是台湾最负盛名的一所三甲医院。


“我和我的夫婿相识之初,仅仅是点头之交。”欧淑芳告诉《医学界》:“虽然我们都在同一所医院做眼科医生,但私下里也很少交流,直到我们合伙创办大学眼科,我们才进一步交往,并结为夫妻。”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诊所,是很多医生的梦想。那么,为何选择开眼科诊所呢?欧淑芳分析,医界科别冷热,每个世代都不相同。“我父母执业行医的时候,正值台湾人口快速增长的时代,高生育率,带让妇产科炙手可热。”欧淑芳表示,“而现在,台湾人口增长缓慢,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到‘少子化现象’的冲击,妇产科不再受医学系学生青睐。反倒是有视力困扰的人增多,近视患者一直居高不下,使得眼科成为医学生最想挤进的科别之一。”


“但我们并不仅仅满足于开一家眼科诊所,还想建立医疗平台和基层医疗网”,欧淑芳表示,医疗平台,基层医疗网的用意是让医院院所彼此人力与资源互享。解决医学界素来已久的医师养成不易,造成病人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偏远地区无医疗支援的困扰。


欧淑芳认为,由于医疗资源不足,医师透过平台的资源分配,可以专业分工,互相配合,为更多病人服务,并且透过医生集团模式运作,让医疗团队成为创业伙伴,使集团的复制更为到位。”在当年,这是很先进的概念,推广起来却很困难,愿意接受的医生不多。一直到上市以后,才逐渐推广开来,有更多的眼科医师愿意加入。“



坐拥15家眼科诊所


就这样,1992年的初夏,在紧邻台大校本部的新生南路上,欧淑芳和丈夫林丕容开设了第一家大学眼科。


许多医师自立门户时,偏好在原先任职医院的附近开业,毕竟“轻车熟路”。但欧淑芳和丈夫则认为,“诊所很难跟大医院竞争,所以在我们决定另辟蹊径,于是选址在了台大附近。”由于地址选在了台大附近,大学眼科也因此得名。“取名大学,还有另一层含义。取寓四书中的《大学》,《大学》开篇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我们要做的事情,也要止于至善。”


然而,创业之初,崇高的理念虽美,却找不到医师,医师人力资源仍然严重不足。欧淑芳说,“当时眼科诊所并不多见,眼科医师也不愿意离开大型医院,就算是离开了,也多半自行开业。医疗平台和基层医疗网,在当时的医师看起来是说梦话。很幸运的,还是有那么几位医师参加进来,于是我们就成立了两岸最早的眼科医生集团,只是当时台湾没有这样的名词,我们是用公司的形态来发展的”。


找医生的同时,也有资金的问题,那时候,“除了我和夫婿的自有资金之外,还申请了一些政府的补助。但是支持营运下去的力量,还是来自于营业的现金流。有句俗话,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形容非常有能力而且能夠里外兼顾的人,那我们开业的时候,则是进得了学术殿堂,睡得了诊所地板”,身兼数职,专业和行政管理都是一手包办。”


从三峡开展眼科连锁王国


开设第一家大学眼科时,诊所位于3楼,虽然周遭没有其他眼科诊所,但招牌被树荫遮蔽,来诊的患者很稀疏,患者还好心告诉欧淑芳,照这样下去,诊所会在2个月后关门!然而,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而让大学眼科营运步上正轨的,是第二家诊所,地点位于三峡(三峡区为台湾新北市的市辖区之一)。欧淑芳苦笑说,第一家诊所的业绩实在太差,看不到转好的迹象,不得不另辟战场。由于有病患远从三峡来看诊,她得知当地并无眼科诊所,应是值得开发的市场,于是在第一家诊所开业后3个月,前往三峡菜市场附近开设新据点。


当时,从台北市到三峡的交通很不方便,中途常在永和、中和迷路,为了赶赴9点准时开业,欧淑芳每天早上6点就得出发,来往奔波非常辛苦。


虽然在开业的头两天,看诊数都挂零,但在一星期之后,人数便超越了新生南路的大学眼科,平均一天超过400人次;前来就诊的多为老人家,甚至出现大排长龙、相互“打架”的情景。由于在三峡大获成功,欧淑芳决定复制其模式,在医疗资源较缺乏的台北县新兴市镇开设眼科诊所,并延聘眼科医师。


经过夫妻和团队胼手胝足的努力经营,很快的在头半年就损益两平,而且,第一年就有盈余。2004年,在岛内坐拥15家眼科诊所,欧淑芳、林丕容创办的大学眼科成功上市,市值很快达到了10亿新台币,为中国台湾地区最大,也是第一家上市的连锁眼科集团。


进军大陆市场


在此同时,欧淑芳也将事业版图跨入眼镜销售,将大学眼科扩张为大学光学集团,在此期间欧淑芳也为进军大陆市场开始布局,并且多次前往大陆进行考察,仅2005年到2011年期间,欧淑芳就多次往返厦门、温州、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进行交流学习,为进入大陆着实费了一番心思。


随着两岸政治环境的改善,2011年10月,大学光学集团上海办事处正式成立,开启了进军大陆市场的第一步。进入大陆后,大学光学集团在大陆改名为太学眼科,并于2014年6月,并购宁波明视康眼科中心。随后,太学眼科先后落地南京、苏州、宁波和杭州。


“在大陆的布局,其实是非常不顺利的,先是成立一家可以开设眼科门诊部的资质公司,有很多选址审批的问题,还有各个部门的考察。这些都是台湾没有的经验。”欧淑芳坦言:“摸着石头过河,学着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学着从各种渠道去找人。边学边干是进入大陆的不二法门。”


在长三角开100家诊所


剖析大学光学的成功之道,欧淑芳认为力行“同业整合、异业合作”原则,是快速拓展品牌平台、把饼做大的诀窍。其中,首要是培养医疗人才及创新蓝海市场。


据了解,从第一家太学眼科中心布局上海瑞东医院到今年8月,“太学眼科集团·杭州太学眼科”在全程国际医疗中心(Medical Mall)落地。太学眼科集团的眼光一直瞄准长三角地区,“填空”华东地区眼科医疗服务的中高端市场。


“学习在自己的根据地之外作战,是一场真正的挑战。”欧淑芳谈及大学光学集团在大陆的策略时表示,尽快适应形势,在摸清市场的同时,做出自己的贡献。聘请当地的医生,在地化的经营团队,寻求当地病患的核心需求,从而开辟新产品。“未来10年,我们将沿着这样的思路,在长三角开100家诊所。而且我相信这不是什么难题。”


“资本市场给我们的力量,也让我们对医师成为合伙人有很好的一个制度,我们给医师虚拟分红,也给员工购买股份优惠。所以我们的创业伙伴,从开创之始,就跟我们一起,奋斗到现在。好的人事制度,也带给我稳定的成长。当我们的营运成长成为净现金流量之后,我们就会把它模组化,然后再分区复制,再扩展。这就是我们走到今天的历史。”欧淑芳表示告诉《医学界》。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