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著名心理实验遭打假,双方论战激烈,你支持谁?

姜飞熊 医学界 2018-07-18



这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竟然是假的?



作者|姜飞熊

来源|医学界


最近几天,一项1971年完成的著名心理学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再次引发了大量关注。



事情的起因是,六月中旬,国外网站medium发表了一篇“打假”该实验的文章,有针对性的指责该研究的主导者在实验中造假、实验难以重复以及论文发表回避同行评审。


这篇“打假”在中文网络引发的关注和讨论热度,甚至让论文原作者到某著名中文社区去“首发”了对“打假”的回应(英文版)。


这一回应又引发了中文媒体的一波“强硬”“正面”“硬刚”等报道措辞,仿佛只要原作者一回应,”打假“马上失败……


真的是这样吗?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什么?


斯坦福监狱实验在中外都有非常高的学术和社会地位,许多的心理学著作和相关书籍中都有他的一席之地。甚至以这次实验为主题的电影都已经上映。



1971年8月,实验主导者Zimbardo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的地下室进行监狱模拟实验。他描述的实验经过如下——找来24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观察双方在这种状态下的反应。原定实验时长是两周。


但是他观察到狱警开始出现虐囚行为,于是6天后实验终止。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会在心理动机的催化下做出一些平时不会发生的行为。比如扮演狱警的学生,掌握权力去支配他人且滥用权力,而扮演囚犯的学生则逐渐臣服甚至崩溃。



双方的主要争论点


前两天,Zimbardo在某著名中文社区中将“打假”文章的质疑归纳为6点:


1.研究人员指示狱警变得更加“粗暴”,扭曲了他们的行为也影响了实验结果。


2. 一个狱警有意表现得更为残忍来使实验符合我的预期。


3. 一个囚犯对于将精神崩溃描述为“作假”。


4. 一名工作人员公开谴责SPE是有缺陷和不诚实的。


5. 英国的研究团队没有成功地复制SPE。


6. 论文发表在非同行评审的期刊以避免被拒绝。


那么他们分别说了啥?

↓↓↓


1 到底指示了没?


Zimbardo与扮演囚犯的学生交流


Zimbardo在回应中称:“我们并没有对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狱警给予任何正式的,或是具体的指示。”


然而打假文章表示,早就知道他如此声称过。但他们掌握的证据显示,不仅“狱警”在开始实验之前要进行培训,要求他们表现得凶狠一些,在实验中,对于表现不够凶的狱警,研究人员还会特意去要求对方凶狠一些。


打假文章提到,在一段当时的录音中,Zimbardo的研究生Jaffe非常明确的去要求一名狱警“成为严酷的狱警”。在对方表示自己并不严酷的时候,Jaffe要求他需要进一步试试看,并解释能否让这里看起来像个监狱,以及试验的成功与否仰赖于“狱警”够不够严酷。


面对录音证据和证人证词,Zimbardo的回应还是和以往一样,不承认指示了受试者,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心理实验……


2 到底演了没?


Zimbardo提到的这个“狱警”叫做David Eshelman。


打假文章中对其进行了采访,他表示,当时自己是在“即兴表演”,他的种种作为是“在做研究者希望我做的举动”。简而言之,打假文章中指出,此人是为了迎合实验在进行表演,并不是什么发自本心的人性崩溃。


Zimbardo在回应中称,这个人确实是在模仿某个影视作品中的残酷角色。但是他认为,此人的扮演非常的深入和成功,做出了许多对“囚犯”有侮辱性质的残忍举动,也是他使得实验效果非常显著。


3 是不是真崩溃了?



……又是一个关于演员的自我修养的问题。


打假文章中指出,那位著名的率先崩溃的“囚犯”,一位叫Korpi的学生,多次承认自己的崩溃是表演的。Zimbardo当初描述他的“崩溃”是因为受不了“狱警”的种种举动,被关了数次禁闭之后精神崩溃。


最后此人获得许可提前离开实验。


Korpi在采访中表示,他之所以大喊大叫根本不是因为崩溃,而是在表演一种歇斯底里。同时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想提前出去复习GRE(美版研究生考试),事先说好了关在牢房里可以给他看复习资料的,结果“狱警”没给。所以他就假装情绪失控企图提前离开。


此人还补充说,他根本没觉得自己有危险,也挺享受待在“监狱”的短暂时光。唯一害怕的是不管表现得多想离开,研究人员也不让走。


Zimbardo在回应中首先把Korpi这个人给批判了一番。他说Korpi这个人的证词是不可靠的,因为关于这件事,他前后就给过不同的解释,要考GRE是一种,他还说过他想早点出去引导一场起义并释放囚犯……


同时又指出,实验的当时他也觉得Korpi“在伪装”,不像真崩溃了,但是参与实验的其他两名研究者觉得把他放了更好,于是他也同意了。


Zimbardo表示,不管咋样,Korpi这么一闹,他同监的其他人也开始学他,纷纷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或者装病,然后提前跑路。并说自己早就在之前出过的书里提到过这一节了。


所以……这个也是演的呗?


4 其实不止这个谴责


“打假”文章中提到的批评和谴责来自许多人,角度也各有不同。


Zimbardo在回应中提到的这位“工作人员”叫Prescott,他指出所谓的Prescott发表在《斯坦福日报》上的文章,并不是其本人写的。


对于“打假”文中提到的其他批评,尤其是来自其他心理学家的,Zimbardo并未回应。


5 实验重复性如何?


“打假”文中提到,英国的心理学研究者Reicher和Haslam曾经试图重复这样实验,结果完全没有成功。狱警在没有经过培训和引导,囚犯可以随意退出的情况下,实验并没有“走向残暴的结果”,囚犯甚至反过来向狱警要额外的福利。


Zimbardo对此的回应是,对方没有达到一个科学复制的标准。也就是说,对方的实验不够严谨,实验结果无意义。


6 为啥要绕过同行评审?


“打假”文章提到,Zimbardo和其学生违背科研准则,没有把第一篇实验文章发在心理学学术期刊上,而是发在《纽约时报》上,绕过了同行评审。


Zimbardo称,并非如此。自己第一篇报告发在《海军研究办公室》杂志上,是因为用的海军研究局的基金经费。发在《纽约时报》上,是想更广泛的接触美国大众。


至于同行评审,关于这个实验的其他文章,他和学生还是发了不少在学术杂志上的。这些文章是有同行评审的。


总而言之,引导是引导了,演是演了……影不影响研究本身的结论,这就自由心证了……



陷入嘴仗的心理学研究


其实Zimbardo的这项研究被打假之前,心理学研究就已经被大范围质疑了一次。


2015年8月一个汇集多国研究者的科研组织——The Open Science Collaboration——在Science上发文称,他们尝试重复了一批顶级心理学期刊发表的论文,发现只有36%可重复。这其中,83%的重复实验的效应量都小于原文。


这一文章的发表使得心理学研究受到巨大的质疑,差点翻车。


说差点,是因为2016年3月,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教授带团发文,指出这篇8月的研究很有问题,并认为36%的可重复性恰恰说明心理学研究可重复性很高。这一文章的发表,让当时许多人感觉心理学研究“咸鱼翻身”“还是很可靠的”。


可惜,OSC随后表示不接受这种批评,认为自己发表的文章对心理学研究的质疑有理有据,对方竟然能容忍这么低的可重复率这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危机。


这场嘴仗和斯坦福监狱实验打假一样,双方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也有许多支持实验结果的“粉丝”认为,70年代的实验肯定是有瑕疵的,大家应该宽容的看待它……


也许,这也是一场心理学实验吧……




参考文献

Science, 2016, 351(6277): 1037-1037.

Science,2016,351(6277): 1037-1037.

https://medium.com/s/trustissues/the-lifespan-of-a-lie-d869212b1f62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17287319

https://www.reddit.com/r/neoliberal/comments/8q9b7y/the_lifespan_of_a_lie_the_most_famous_psychology/


- 完 -


 更多阅读 

美国大使在中国遭到“声波攻击”?Science发文剖析,结果亮了……

为什么HIV在中国夫妻中,女传男比例更高?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点个赞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