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猝死3人,深圳三个月内却救活三人,全靠有它
人人学会CPR,处处配置AED!
昨天(11月29日)下午,北京地铁2号线上,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于和平门站开往前门站区间倒下,再也没有站起来。“新京报”的报道中特别指出,车站无AED。
这已经是近一周来进入公众视野的第三起猝死事件了。其中最受关注的是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心源性猝死,年仅35岁。此事件引发舆论对心脏骤停急救和AED覆盖的大讨论。
在高以翔猝死前一天,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陈义平在单位电梯内突然晕倒。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消息称:
“随即被工作人员发现并送回其办公室,我委医疗专业人员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CPR)进行抢救,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20时05分,陈义平同志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
短短四天内,三地发生三起猝死事件。这三起事件告诉我们,不管是普通人、明星还是高官,在心脏骤停面前,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抢救,都难以幸免。
对于11月29日北京二号线发生的猝死事件,虽然有专业人士指出,死者患的是扩心病,这种病与心梗引起的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不一样,是一种很难治疗的疾病,即使在医院死亡也很正常。但该专业人士同时也尖锐指出,虽然患者死亡和没有AED没有直接关联,但这并不能成为地铁站不安装AED的借口。
因为这已经不是北京地铁发生的第一起猝死事件了。2016年6月,北京地铁6号线,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先生倒在呼家楼站的站台上,现场虽然有人给与了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但站台没有AED,金波没能再站起来。
金波逝世后,他的亲属成立了“心唤醒基金”,以宣传普及CPR急救知识、培训民众使用AED、推动AED全国配置和使用为主要目标。据说心唤醒基金的第一台AED就想捐赠给呼家楼地铁站,可惜一直没能成功。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通常配置在有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如购物中心、机场、车站、饭店、体育馆、学校等处。知名急救医生贾大成指出,80%以上的心脏骤停都需要电除颤,发生心脏骤停后,在1分钟内完成除颤,抢救成功率可达90%,2分钟80%;3分钟70%……每延误1分钟,抢救成功率下降10%。
深圳是国内AED安装覆盖率较高的地方,今年3月21日,深圳急救中心发文介绍,一期500台已经安装在市内的机场、地铁站、火车站、养老院、体育场公园、高校等各大场所。按照深圳市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市将投放5000台AED,并动员全社会参与,争取用10年的时间,达到每10万人口配备100台AED的国际先进水平,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
今年4月、5月、6月,连续三个月,深圳救活了三名心脏骤停患者,两起发生在地铁站,一起发生在深圳体育馆,均使用到了AED。
近些年来,对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AED的呼声越来越高。央视新闻在今年初的一期新闻节目中给出了我国各地在公共场所安装AED的总数量:2800台左右。
贾大成医生的一个愿望就是:人人学会CPR,处处配置AED!
他的这个愿望何时能实现呢?国家卫生健康委上个月在答复网民关于“加快在公共场所配备AED”的留言给出了工作的计划: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行动落实,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加大AED配置投入,开展AED和心肺复苏的普及性培训,科学规范指导AED布设使用,积极推动AED普及,营造公众参与急救的社会氛围。
”相关阅读
高以翔之死:心肺复苏为啥有时做了也没用?
中国每年有54万多个“高以翔”,抢救心脏骤停,中外差距有多大?!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